很多人都聽過“沙灘上的海星”的故事:一位老者在清晨退潮的沙灘上行走,他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在撿起落在沙灘上的海星扔回海里,老者奇怪地問:“沙灘上的海星這么多,你這樣一條條地救有用嗎?”年輕人撿起一條海星,說:“對這條有用。”然后使勁把它扔回海里。
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這個故事當年也曾激發(fā)我參與志愿工作,它讓我了解,即使我們能力有限,但至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許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至少能夠幫助到某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在成為一個全職的公益人之后,隨著公益經驗的日漸增長,我開始對這個故事有更多的思考:這樣的行動是不是真正的有效?甚至,這樣的行動會不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是一個旅行愛好者,經常在各地背包旅行。很多旅行者在旅行時都有帶鉛筆和巧克力沿途分發(fā)給農村孩子的習慣,他們覺得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送點東西是舉手之勞的好事。但是,在藏區(qū),你會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在公路邊向你伸手要錢,不給的話甚至會惡言相向。這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原來,正是大量旅游者給孩子發(fā)鉛筆發(fā)巧克力,才讓這些孩子養(yǎng)成了伸手要錢要東西的習慣。一個本意是善良的舉動,最后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出了惡果,并反過來傷了我們自己的心。
其實,更有意義的方式是關注教育,到學校中,和學生們交流、互動,為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帶來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即使是捐贈,通過溝通,在了解學校需求后有針對性地捐贈,也要比在路上漫無目的地派發(fā)鉛筆和巧克力要有效得多。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反思,做好事光有善意是遠遠不夠的,在做好事的時候,也許我們需要想得更長遠一點,想一想我們的好事結束之后會帶來什么影響。
說到海星,無獨有偶,08年在英國真的發(fā)生了一起大量海星被沖上岸的事件。有意思的是,當地的環(huán)保機構并沒有發(fā)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撿起海星”運動,而是研究發(fā)生事故的原因。他們一開始以為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但經過調查,他們發(fā)現,這個事故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當地漁民為了收割淡菜,會用器械去刮擦海底地表,這使得海星失去了依附的地表,因而被沖上沙灘。顯然,這是過度開采自然資源的后果。確認了原因后,當地的環(huán)保機構采取了和傳統不同的做法,他們開始去游說政府,制訂政策,阻止?jié)O民的過度開采行為。
顯然,這個環(huán)保機構正在尋找一個更根本的解決方案:不是去拯救一個海星,也不是去拯救更多海星,而是讓海星被沖上岸的這件事不再發(fā)生。
社會問題的產生是復雜的,它往往是整個社會系統互動產生的結果。因此,單純去針對問題的癥狀去救援往往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反效果的話),在這里,我們需要看到更大的場景,了解場景中各方的互動關系。在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后,我們才有可能設計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拯救海星。
公益項目“多背一公斤”發(fā)起人 安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