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影像——記家政工一雙手的故事
2018-04-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在這個城市里,有這樣勞動者,她們奔波于城市各個角落,聲音卻不常被聽到;她們走過千家萬戶,身影卻不常被人看見。她們就是家政女工,也叫家庭的美容師。在中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有2000多萬家政女工。她們大多從農(nóng)村來,從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來,她們打掃衛(wèi)生、看孩子、照顧老人…….她們用雙手撐起了自己的小家,也托動著城市的發(fā)展。
為了促進社會對家政女工的關注與認可,濟南槐蔭積成社區(qū)社會服務中心于五一前夕舉辦“勞動贊歌”家政女工藝術節(jié)活動,其中家政女工的影展成為靚眼的一道風景,影展展示了36位女工的近150張照片,每個照片背后,都有女工自己的故事………
高連鳳:用十五年書寫的家政路
這雙手的主人是高連鳳,高大姐年輕時很窮,結(jié)婚時只有“三雙筷子兩只碗”。她在采石場拉過上千斤一車的石頭,在鄉(xiāng)村里開過拖拉機。2003年,政府“陽光工程”免費組織村里婦女參加家政培訓,她也參加了,從此走上了家政路,這一走,就是15年。
高大姐說,剛開始干家政的時候,連紅綠燈都不知道怎么過,出去都不敢說自己做了家政工,怕丟人呀!可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走南闖北那么多年,人自信了,見識多了,腰包也鼓了,在家里說話都有底氣了,村里越來越多的婦女都出來做了家政工。
十五年來,高大姐干過保潔、照看過孩子,看護過老人。高大姐在每個家庭待的時間都很長,她性格樂觀、做事麻利,雇主都很喜歡她,高大姐總共照顧過11個家庭,她的工資從剛開始的500元漲到現(xiàn)在的2800元。但也總有離開的時候。剛開始那幾年,找工作是最苦的,滿濟南到處跑,找不到活愁得直流淚,高大姐手里有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名片,每一個她都去過。 “不過現(xiàn)在好了,現(xiàn)在老年人多了,二胎多了,職場女性也多了,咱不愁沒活干了”
胡志玉:用十年陪伴的母女情
剛開始干家政,胡志玉就來到了“于小姐”家,“于小姐”現(xiàn)在已經(jīng)80多歲了,她兩個兒子都在日本定居,老伴也走了好幾年,“于小姐”一個人住。
剛開始的時候也需要磨合,老人家節(jié)儉,桌子上不能有剩菜,用水都怕用多了。但胡志玉很體諒老人家:都是從三年自然災害里餓過肚子的,肯定知道節(jié)儉。慢慢地,胡志玉和老人家的關系越來愈好,第五個年頭的時候,老人家走路經(jīng)常跌倒,胡志玉家離的近,每次老人摔倒了,一個電話過來,不管有多晚,她都會打個車過去,心像被揪起來似的生怕老人家出啥危險。
胡志玉每天去“于小姐”家,給她梳頭、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陪她聊聊天,教她怎么用智能手機,老人家最怕的就是胡志玉不能過來了,每次胡志玉下班走出門口,老人總會在窗戶旁揮手道別,期待著明天她的到來。
谷瑞軍:風雨中行走的太陽花
這雙手是谷瑞軍和她兒子的手,孩子出生后,谷大姐的丈夫患上精神疾病,家庭的重擔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兒子1歲9個月,家里存款見底了,她“狠心”把兒子送到幼兒園,開始干上了家政,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她拖著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身體來回奔波,十年里,兒子從嚶嚶學語的嬰兒長成為一個大胖小子。十年,她干家政賺來了一家的生活費,也賺來了她的醫(yī)藥費。
谷瑞軍長期在一個雇主家里面干活,雇主姓高,對她很是關照。一開始,谷大姐照顧這家的大女兒“小高興”,“小高興”上幼兒園后就在這家干起了鐘點,“小高興”的妹妹出生后,谷大姐又全職來照看。一直以來,雇主待她像親人一樣,每次出差總會給谷大姐的兒子帶回好多好吃的,周六如果加班,谷大姐也會帶上兒子去雇主家和“小高興”一起玩耍。后來因為搬家谷老師離開了,兩家依舊保持聯(lián)系,不時聚一聚。
對谷大姐來說,在“小高興”家干活,不僅賺來了錢,也賺來了光明和溫暖。
李希玲:用愛心搭起孩子的彩虹橋
這雙手的主人是李希玲,高級育嬰師李大姐打心眼里喜歡孩子,年輕時義務幫著鄰居們看孩子,鄰居都叫她“孩子王”。所以她干脆做了育兒嫂,天天跟孩子打交道。
李大姐現(xiàn)在照看的家庭是個老用戶,出國幾年后又把李大姐雇過來看孩子。上班的第一天,孩子的媽媽就給李老師說,因為剛從國外回來,孩子可能不適應,已經(jīng)十來天了,兩個孩子一句話都不說。李老師聽后就跟孩子說話、給孩子唱兒歌、講故事。剛開始孩子也不說話,她就一直嘗試溝通,到了下午,孩子終于開口了:“李阿姨,我還想聽你講故事”。孩子的媽媽看到后高興的不得了。相處還不到一周,兩個孩子跟李老師就特別的親。李老師做飯,兩個孩子都要跑到廚房里去找她,沒有辦法,有時只能把廚房門關上。
李希玲說:自己也有孩子,要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孩子來待,心才不會虧。
高連云:從家政工到小老板
這雙手的主人是老板高連云,也是家政工高連云。
如果沒記錯的話,高連云是村子里第一個干上家政的,2002年,因為家庭經(jīng)濟變故,她萌生出打工念頭,開始照顧一對老人。她在近百戶家庭里做過工,最忙的時候,一天同時要干四個鐘點。高連云是個熱心腸,自己干,也主動帶著村子里的姐妹一起干,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愿意來找她尋找工作,一些姐妹開始鼓動她成立中介公司,這一干,又是7年。
高連云以前不識字,為了能記住客戶信息,她就一點點學,一個字寫上百遍,高連云家里有數(shù)不清的筆記本,這些筆記本三個月就得換一次,每個本子上都密密麻麻記著至少500個客戶的信息。她還用上了微信,加了數(shù)不清的群:這樣好發(fā)信息。
卸下老板的角色,高連云依舊在照顧一個老人,晚上給老人洗腳,跟老人聊天,天一亮,她又得回公司為等待著的姐妹介紹工作去了。
劉學玲:一雙8小時不停歇的手
每周六,劉學玲都會去張奶奶家,她在這家已經(jīng)4年了,剛開始是照顧這家的小孫女,小孫女上學后她就每周六過來打掃衛(wèi)生。
很多人都說,干家政有啥難?誰都會干,要啥技術?有啥累的?可真錯了,看劉學玲干一天家政,你才知道這家務活也不好干。
8點鐘一進門,劉學玲就開始忙著洗衣服、打掃廚房、做飯、掃地…….這些可不簡單,就拿拖地來說吧,劉學玲要用兩個拖把來拖,第一個用來拖灰塵,第二個用來拖水漬,這樣的地板才算真干凈,結(jié)束之后還要把拖把頭放在溫水里泡上10分鐘,用洗衣粉洗干凈晾上,不到100平的房子,光拖地就得45分鐘,雇主都說:自己干不到10分鐘胳膊就酸了。劉學玲人仔細,椅子腿,桌子死角,墻角線、甚至墻上的開關板,她都仔仔細細擦幾遍。她說:家政工如果心里有活,就有做不完的活。
這一天下來,劉學玲要用掉6塊抹布,打掃200多個物件,可是她一天也就只能喝5次水,午餐時坐上半小時。
張秀蘭:用63歲的年紀續(xù)走家政路
這雙手的主人叫張秀蘭,63歲,來自商河。這雙手主要在醫(yī)院里照顧病人,也在雇主家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這雙手拿著的,是今天的午飯:餅和枸杞。這一等,可能需要等上一整天,而張秀蘭已經(jīng)在這個家政公司等了好幾天的活了。
過了60歲,活就不好找了,大家都更喜歡年輕的,何況自己識字又少。可是張秀蘭不灰心,她認為自己干活認真,能賣力氣,之前的雇主對她評價都非常好。她曾經(jīng)在一個雇主家拿到一萬多的工資,活特別累,那個月一天沒有休息。可并不是每次都有這樣的運氣,有時候她在中介公司一坐就是幾天,等著自己下一個活的到來。
問她將來的打算,她搖搖頭。可能她也不清楚,她想趁著現(xiàn)在還能干,努力為自己賺些養(yǎng)老錢,畢竟干家政沒有保險,將來也不能全靠兒女。
這些故事,只是影展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的手,有月嫂抱著新生孩子喜悅的手、有在高樓內(nèi)賣力擦窗戶的手,有拿到第一筆工資欣慰的手…..這些,也只是中國萬千家政工的一部分,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從事家政服務,她們使用的不只是工具,還有責任,她們提供的不只是服務,還有情感,她們是一群可愛可敬的勞動者。(濟南槐蔭積成社區(qū)社會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