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政策法規(guī) > 2030年,1.67億兒童將深陷貧困
2030年,1.67億兒童將深陷貧困

2016-07-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6月28日,報告。報告顯示,全世界若不對最弱勢兒童所面臨的困境加大關注,按照當前趨勢,到2030年(即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驗收之年)將有690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于多種可預防的原因,1.67億兒童將身陷貧困,7.5億女性結婚時仍未成年。

各國兒童存活率差距懸殊

報告強調,世界已經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除非我們改變前進的方向,否則到2030年,6900萬名兒童將在五歲前死亡,他們中大多數來自貧窮國家。

盡管從1990年起,兒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出生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qū)的兒童,也就是卡爾土姆所在地區(qū),五歲之前兒童死亡率可能仍比發(fā)達國家高12倍。

這些地區(qū)的數據背后,顯示出的是各個國家貧富差距的懸殊。甚至在一些較為富足的國家,貧困弱勢群體享受到的保健服務及生存的可能性,也遠遠落后于該國的平均水平。比如,在美國,2013年的數據顯示,非裔美國人的嬰兒死亡風險為白人的兩倍。

在歐洲,與人數最多的民族出身的兒童和家庭相比,吉普賽人的兒童和家庭要享受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就不太容易。2012年,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吉普賽兒童僅有4%接種了推薦疫苗,而非吉普賽兒童則有68%均注射了疫苗。

許多嬰兒出生時就面臨了一些不利條件。嬰幼兒時期的存活機會大有差異,取決于許多因素,諸如家庭財富、出生在城市還是鄉(xiāng)下、出生在主體民族還是社會宗教團體,以及國家的貧富。

絕大多數死亡情況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盡皆知、低成本、簡單的接生措施避免的。定期檢查則容易發(fā)現癥狀并進行治療,挽救孕婦和孩子的生命。補充微量元素能幫助孕婦保持健康,為孩子提供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有專業(yè)的助產士,為母親和新生兒提供基本保健,能極大增加成功分娩的可能。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45%都發(fā)生在尚未滿月的脆弱期,這樣能增加兒童在這一時期存活的希望。但是這些基本服務的普及存在極大的不均等性,這也會導致兒童早期存活機率有著天壤之別。

關鍵性的保健服務常常無法覆蓋所有的婦女兒童,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要滿足基本的保健需求,每一萬人至少需要23名醫(yī)務人員。

超過6000萬名學齡兒童可能失學

在學習機會方面,報告指出,除非我們現在采取行動,否則到2030年,超過6000萬名小學學齡兒童仍會失學——他們中超過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根據評估,世界上有太多的兒童都沒有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根據2013年的估計,將近2.5億小學學齡的兒童——這個年齡段中(6.5億)多于三分之一的兒童——沒有基本的識字和計算能力。對于約1.3億的兒童而言,至少四年都沒上學。

兒童上學的機會和學習所需知識的機會并不均等,差距也不是隨機的。全球數據顯示,出身貧寒、住在偏遠鄉(xiāng)村的兒童,殘疾兒童和女童,深受社會歧視種族的兒童,或者是像穆罕默德這樣住在受到危機影響地區(qū)的兒童,獲得同等教育機會的可能較小。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兒童受到的損失更嚴重。例如,2013年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出身貧寒的鄉(xiāng)村女童,半年受到的教育受益程度比出身貧寒的城市女童要小。

在尼日利亞,貧富差距生來就有,并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

據2013年數據顯示,尼日利亞15歲到17歲之間的貧苦兒童,上過小學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幾乎所有富裕家庭出身的兒童,都受過小學教育。每個教育階段,貧困兒童輟學率更高。

他們一旦輟學,擺脫貧窮、克服窘迫的希望就破滅了。他們要自己辛苦謀生,在低端、廉價、沒有安全保障的工作里摸爬滾打。他們不得不把貧窮和窘境傳給自己的孩子,這樣會使他們的孩子忽略自己的潛能,開始不平等的惡性循環(huán)。

報告強調,未來15年,全球15到24歲的人口將增加1億人,這些年輕人大多在亞洲和非洲。他們到時候會為人父母,他們是上班族,保持全球經濟運轉,他們是領導者,決定我們世界的未來樣子。

平均而言,兒童每多接受一年教育,未來就能多賺10%的錢。一個國家每多讓兒童接受一年教育,就能減少9%的貧困率。

學習也確實能帶來不同:如果中低收入國家的兒童現在都學過簡單的閱讀和算數,他們一生便能將本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3倍。如果保證所有孩子都掌握了這些技能,將會為更平等地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增加經濟規(guī)模,減輕貧窮。

1.67億兒童生活在極度貧困中

世界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以前消除貧困。然而,報告指出,除非現在就為最脆弱的兒童提供機會,否則到2030年仍會有1.67億的兒童生活在極度貧困中。

2012年,約9億人每天靠1.9美元拮據生活,這是國際極端貧困線,有30多億人收入每天僅5美元,在貧困邊緣。他們的生活極端拮據,僅僅只需一次疾病,一場旱災或其他的不幸,就可以讓他們一貧如洗。

對于兒童和青少年而言,貧窮不只是錢的問題。他們經歷的窮苦,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就學機會、營養(yǎng)健康、享受醫(yī)療服務、飲用安全水、環(huán)境衛(wèi)生。

總的來說,貧窮會扼殺孩子的童年,奪走數百萬兒童該有的東西:玩耍、嬉笑、成長和學習。這些兒童,因為各種原因忍受著貧窮,也沒有公平的機會享受到衛(wèi)生教育等基本服務。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他們創(chuàng)造未來的基礎。享受到這些,世界似乎就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報告指出,諸如匯款等社會扶持項目,能幫助減輕貧苦、克服孩子享受這些服務所遇到的障礙。匯款為貧窮的弱勢群體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還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等服務,教育對于孩子的未來具有關鍵性作用。據估計,社會保護計劃使1.5億人脫離了貧困。匯款還能解決一些孩子無法上學或者中途輟學的問題。

我們需要行動

“不平等是一種選擇。提倡平等——給每個兒童一個公平的開端——也是一種選擇,一個我們可以也必須共同創(chuàng)造的選擇。因為兒童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zhí)行主任安東尼·雷克強調。

兒童的出身是由命運決定的,但他們的機會卻不是上天注定的。他們是選擇的結果,我們社區(qū)、社會、國際機構,最重要的是政府選擇的結果。

報告強調,正確的選擇能改變數百萬兒童的生活。國家行動、新型伙伴關系、全球參與,都帶來了巨大的甚至跨時代的改變。生在現在的兒童比十五年前出生的兒童,貧困的可能性小多了,五歲以前的死亡率也小了40%多,上學也沒那么困難了。

但是還有許多兒童的情況沒有得到這樣的改善。

報告指出,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到2030年,每天靠不足1.9美元維生的兒童將超過1.65億人——其中十分之九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兒童。

約7000萬兒童五歲之前死于可避免的因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兒童死亡率將為發(fā)達國家兒童的10倍。超過6000萬6至11歲兒童輟學,和現在的數目相當。7.5億女性童年時期出嫁。

報告提出,不平等的存在是無法避免的,也是難以克服的。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投資,就能減少不平等對兒童生活的束縛,幫助他們長大后過上富足的生活,為其后代提供更多機會。

報告指出,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其伙伴的工作中,可以發(fā)現五個關鍵領域——信息、一體化、創(chuàng)新、投資和參與,是通向平等的途徑。其中包括一些行動原則和關鍵轉變,幫助政府、發(fā)展伙伴、民間社會和群眾形成能為每個兒童提供平等的現實機會的政策和計劃。

首先,是信息。廣義上說,包括一些落后兒童的相關數據、計劃覆蓋情況、未覆蓋情況的信息。這是平等發(fā)展的首個原則。信息能夠幫助解決諸如財富、性別、種族、語言和環(huán)境等因素帶來的不平等,幫助找到貧困兒童。有了這些信息,政府和發(fā)展伙伴就能實施計劃,創(chuàng)造機會,例如通過現金轉移幫助貧困家庭支付兒童學費。

設立全國平等的目標,就具有幫助兒童的里程碑意義。政府就能實現2030年目標,改善貧困兒童的狀況。

其次,是一體化。一體化能幫助我們在實施計劃、落實政策、籌集資金時,解決影響到兒童身體健康、教育和生活方方面面的貧窮落后問題。一體化對待各個問題比分別解決他們更為有效。例如,引入學校培育計劃,有利于提高孟加拉國的學習認知發(fā)展。

再次,是投資。對貧困兒童投資能幫助他們與出身良好的兒童進行更為公平地競爭。預算決定人員應當密切關注給貧困兒童和家庭的帶來的影響。公私合作也能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機制,為發(fā)展和向偏遠地區(qū)的兒童群眾輸送疫苗、防蟲蚊帳和營養(yǎng)品提供資金。GAVI(疫苗聯盟)這樣的一個創(chuàng)新伙伴,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低價疫苗。

第四,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新能低本高效地為偏遠地區(qū)兒童和群眾輸送必需物資、服務、提供機會。創(chuàng)新包括靈活使用新技術,包括為嬰兒早期攜帶艾滋病病毒患者空運血樣、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造性構想,如為洪災區(qū)設立移動學校、吸引新的融資伙伴等。

第五,是參與。參與對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關鍵性作用。長久的改變不會從天而降,而來自社會運動和包括兒童年輕人在內的民眾參與。政府、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和群眾緊密協作,才能更好應對共同挑戰(zhàn),如解決氣候變化的影響、幫助兒童擺脫貧困、提高女性權利、從根本上為所有人創(chuàng)造機會。如此,遭受貧窮、沖突、窘迫之苦的兒童方可獲得公平的生活機會,享受其權利。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