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2018-06-0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你看過輕度腦癱患兒打太極拳嗎?

你見過唐氏綜合征患兒表演的武松打虎嗎?

你聽過孤殘兒童唱京劇、耍水袖嗎?

如果你了解兒童福利院的工作,就知道要做到這些有多難。

身著全套行頭的孩子們,依次上臺表演了太極拳、京劇《游園驚夢》選段、京劇《武松打虎》選段、舞蹈表演、刺繡作品展示……2018年春節(jié),安徽省合肥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如癡如醉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叫好聲,臺下的觀眾都全情投入,激動不已。正是這群能唱會跳的快樂孩子,吸引著記者前來探訪孩子們生活成長的地方。

首創(chuàng)雙親家庭照顧模式

17年前,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劃出5336平方米的空間,首創(chuàng)雙親家庭照顧模式——“陽光家園”,計劃設立24戶家庭,單戶面積148平方米,為孤殘兒童提供穩(wěn)定而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目前成功啟用13戶,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家庭照料”“醫(yī)療保健”“培智教育”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照顧模式,做出了培養(yǎng)孤殘兒童“情、能、智”的新嘗試。

因為98%以上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福利院針對0-3歲嬰幼兒設計了“大家庭”養(yǎng)育模式,設立4個班組,每組不超過15名孩子,每名早教老師固定撫育3名孩子。運用“回應式撫育”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早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的刺激、關愛、情感依戀和適合其發(fā)展的各種游戲體驗,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跟孩子建立起長期穩(wěn)固的情感依戀。

福利院聘請真正的夫妻來做孤兒的“爸爸媽媽”,一般爸爸在外工作,媽媽全職照顧孩子。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到家里生活了。每對愛心父母代養(yǎng)4-5名殘疾兒童,負責孩子們的生活起居,自主安排孩子的生活,幫助這些殘疾兒童與成人建立正常的親子關系,以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愛心媽媽還必須每天記錄每個孩子的成長日記,并教導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文化知識。

13對爸媽養(yǎng)育65個孤殘兒童

今年42歲的鄭勇是“陽光家園”203家庭的媽媽。2009年2月,她和丈夫史德義來到福利院組建了一個“愛心家庭”,成為5個孤殘兒童的爸媽。

來福利院之前,鄭勇就聽人說過照顧殘疾孩子不容易,自以為做好準備的她,在4月的一個清晨就感受到了做殘疾孩子父母的不易。

小娜是個唐氏綜合征患兒,智力發(fā)育遲緩,6歲了大小便仍不能自理。一天早上,鄭勇剛起床,來到洗手間,看到小娜坐在馬桶上,洗臉毛巾放在面盆里。鄭勇高興極了,幫助小娜鍛煉坐馬桶終于有效果了。但當她的手觸碰到毛巾時,稀稀拉拉的大便順著她的手指縫流了出來,惡心伴著挫敗讓鄭勇很委屈。

丈夫安慰她:“小娜今天都知道坐馬桶了,你這些天的辛苦沒白費,應該高興啊!家里的孩子都需要特殊照顧,我們的責任就是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這都怕,以后的困難多得是。”

像鄭勇和史德義一樣的“爸爸媽媽”,“愛心家園”里現(xiàn)在有13對,養(yǎng)育著65個孤殘兒童。

404家庭的爸爸沈啟政則是自家孩子眼中最有耐心的爸爸。他家剛開始是5個男孩子,為爭一個玩具或零食常常打鬧成一團,家里被翻得亂七八糟。媽媽張敬蘭性子急,經常手忙腳亂的,每每這時沈啟政就一邊忙著給小哥幾個調解,一邊安慰愛人要再耐心一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兒子小河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和其他人正常交流,造成了他脾氣暴躁,稍不如意就亂扔東西。為了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他一亂扔東西,沈啟政就會幫著撿回來,一邊安慰他,一邊帶他離開當時的環(huán)境,想方設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爸爸上千次上萬次的重復教導下,小河基本上改掉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性格也開朗了許多,家里時常能聽到他歡樂的笑聲。

根據(jù)合肥市兒童福利院的追蹤觀察,進入家庭的孩子,只要一個月就會有明顯的進步,時間長了以后,在家長一對一的照顧和家庭氛圍的呵護下,能從重度殘疾變?yōu)檩p度殘疾,從無法自理到知道自己穿衣、上洗手間。

融在骨血里的愛

家庭養(yǎng)育不僅有助于滿足孤殘兒童的情感需求,對于塑造兒童健康心理也很重要。

如今已考上職高的小廬常常回家看望鄭勇媽媽。他說,自己是孤兒,以前上學時聽到同學背后議論他沒有父母,心里特別難受。直到進入愛心家庭,他才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告訴同學,自己也有爸爸媽媽。每當鄭勇去學校接他,小廬總是很熱情的主動告訴同學:“我媽來接我了!”

孤殘兒童更渴望有個家,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在家里,他們有人愛,也會愛家人。

每天,203家庭放學回家的孩子們都要先到廚房,抱一抱媽媽,才到客廳去玩。兩個大兒子阿泰和小順更忙活,不僅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關心爸爸媽媽的身體健康,經常幫他們捶背、揉肩。

鄭勇說:“我感到非常幸福,這就是我堅持做‘愛心媽媽’的理由。我愛我的孩子們,我舍不得他們,他們更舍不得我!”

103號家庭的李江美媽媽,是女兒心中的偶像。

她非常注重儀表,什么時候站出來都是衣著得體,時尚靚麗。雖然家務活繁瑣累人,但4個女兒每天都被打扮得像小模特一樣,小辮子梳得更是花樣百變,在全院都是有名的,孩子們班上的老師都經常上門討教。

李江美非常樂于助人,院里誰家媽媽有事,她都愿意搭把手。言傳身教的影響,給孩子們樹立了好榜樣。

二女兒小挽今年12歲,在院里上學,懂禮貌愛勞動,除了日常生活能自理外,還學會洗碗、洗菜、洗小衣服等。小挽的老師經常對李江美說:“你家小挽真好!做事好認真好負責,我們讓她拉著別的小朋友,她會一直拉著到學校,放學了還會把小伙伴送到他媽媽的手上,真是一個好幫手。”

“鐵打的爸媽,流水的兒。”正是每位愛心爸媽365天全方位的守護,才有了孩子們快樂的生活。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在這里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口號,是融在骨血里的愛。

“每個孩子走的時候我們心里都難受,但還是希望他們能被愛心家庭領養(yǎng),可以健康成長,自食其力。”104號家庭張敬華媽媽說。

這,也是這些父母對孩子最美好的祈愿。(文中所有孩子均使用化名)

(據(jù)《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