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1月19日早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伊藤家。 用完早餐后,伊藤把牛奶玻璃瓶、罐頭魚鐵盒和三明治塑料包裝這三件垃圾分別裝進三個不同的垃圾回收袋,再放到家門口的垃圾回收箱里。這一天是豐田市的垃圾回收日,不一會兒,一輛垃圾回收車來門口收走了伊藤家的垃圾。 伊藤向《公益時報》的記者說:“日本人都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從小學四年級就開設專門的課程培養(yǎng)垃圾分類意識。像這種家庭垃圾,要扔到指定的回收點放置?!?/p> 據了解,日本地方政府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垃圾分類與回收方法。以豐田市為例,生活垃圾被分為以下八大類別:可燃燒垃圾、不可燃燒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裝、瓶和罐、有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標識的塑料瓶、廢紙類、有害垃圾和大型垃圾。 同時,針對不同的垃圾也分別有詳細的投放方法的規(guī)定,如可燃燒垃圾、不可燃燒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裝要裝在45升以下透明或半透明的垃圾袋里;瓶和罐以及有PET標識的塑料瓶則要放到指定的網兜內;而大型垃圾則必須申請上門收集等。 伊藤家三袋垃圾的最終歸宿是一家名為“豐田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垃圾發(fā)電廠”的非營利組織。在這里,伊藤家的三袋垃圾將會按類別進行焚燒處理。 豐田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垃圾發(fā)電廠由政府投資興建,委托豐田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管理,每年利用垃圾發(fā)電向日本國家電網售電可獲40億日元的收入。發(fā)電廠的工作人員表示,發(fā)電廠每年的運轉費用遠不止40億日元,屬于虧損運營,但即便是這樣,這家發(fā)電廠也已運行了40余年,每年虧損由日本政府補貼。 談到這種虧損,工作人員笑著說:“其實,環(huán)境保護就是要付出昂貴的經濟代價,就像中國有個詞叫‘燒錢’一樣?!?/p> 在這里焚燒的垃圾需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焚燒會在1300攝氏度高溫下進行,將一部分垃圾轉化為蒸汽,經過煙氣脫硫裝置降低污染后直接排出,還有一部分在第一階段未完全燃燒的垃圾,將會經過第二階段1400攝氏度高溫繼續(xù)燃燒,對于仍未充分燃燒的約5%左右的垃圾顆粒將通過蒸餾水形成結晶體,垃圾焚燒廠會將這些結晶體以適當價格賣給工業(yè)用混凝土等原材料制造商,工業(yè)原材料制造商再通過最高不超過10%的比例摻入混凝土的制作過程中,這在日本被視為工業(yè)原料制品的合理添加范圍。 在日本,垃圾分類也不是那么輕松的事情。由于人們一天內產生垃圾種類繁多,加上日本垃圾分類劃分嚴苛,要想完成垃圾分類并不那么容易,很多日本家庭選擇按照垃圾劃分種類在家里就準備好了相應數量的小垃圾桶,將垃圾分類的袋子分別套入指定的垃圾袋,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完成垃圾分類了。 伊藤家的垃圾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頭疼的分類垃圾袋經費,在日本是自行購買解決的,不同容量的垃圾袋價格不同,付費購買垃圾袋也相當于購買了垃圾收集和處置費用。 在伊藤家可以看到,每種垃圾袋都有特定的顏色分類、有系列號,并且,每個地區(qū)只能用本地區(qū)的垃圾袋。這些垃圾袋的厚度一般為0.03毫米,容量一般分為10升、20升、30升和40升等,每個袋子分別售價人民幣1.6元至6元不等。垃圾袋大都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形式,很多地區(qū)還要求實名購買,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進一步要求民眾提高自覺性。 此外,如果日本家庭中有無法放入收費垃圾袋的垃圾,須聯(lián)系大型垃圾受理中心進行處理。電視、空調、洗衣機、衣物烘干機、冰箱、冰柜等廢品須聯(lián)系家電可再生利用受理中心;電腦回收須聯(lián)系廠商、銷售店或電腦3R推進協(xié)會。 無論是生活垃圾、大型垃圾、有害垃圾等的收集,通常都需要通過購買票據等形式付費,或是在一定時限內按超過的既定件數付費。日本對一半以上的人口實行垃圾從量收費。一般情況下,有害垃圾和資源垃圾的收運是免費的,可燃燒垃圾和不可燃燒垃圾的收運則要按垃圾體積付費。 伊藤說:“這種垃圾從量收費的標準,實際上就意味著‘多扔垃圾多付錢’?!?/p> 記者向伊藤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早晨那三樣垃圾包裝未經過分類就直接扔進垃圾桶會怎樣呢? 伊藤說,如果垃圾沒有分類的話,就不會被裝車拉走,一直堆積在家門口的垃圾箱里,同時還會被舉報、罰款,甚至觸犯法律。 談到法律,日本制定并實施了嚴格的法律對垃圾分類處理進行規(guī)范,如《廢棄物處理法》《關于包裝容器分類回收與促進再商品化的法律》《家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與垃圾減量相關的法律。其中,《廢棄物處理法》第25條14款規(guī)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約合83萬元人民幣);如胡亂丟棄廢棄物者為企業(yè)或社團法人,將重罰3億日元(約合2500萬元人民幣)。日本法律還要求公民如發(fā)現胡亂丟棄廢棄物者須立即舉報。 不僅垃圾分類有相應的規(guī)定,垃圾收集日和具體投放時間也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錯過了規(guī)定日期的指定時間,就只能存放垃圾到下個收集日再進行投放。 日本的街道上幾乎不設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門口和自動販賣機旁邊設置公共垃圾桶或者大型活動的時候會有臨時的垃圾桶。日本居民要按照規(guī)定的日期和時間段在規(guī)定的場所扔垃圾,由當地地方政府負責回收。 日本有的行政區(qū)會在年底給每一家住戶送上第二年的垃圾投放“年歷”,上面的日期會用不同顏色來標注,提醒居民哪一天可以扔哪類垃圾。即使沒有“年歷”,居民也可以通過市報、政府官方網站等方式了解到垃圾收集日的具體信息。 伊藤說,他們家就有地方政府分發(fā)的垃圾回收日歷,上面清楚表明每周回收哪一類的垃圾。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