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生日獲公益界齊發(fā)聲 他說:“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業(yè)”
2018-11-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祺文
黃曉明41歲的生日剛剛過去,他的公益路也走過了15年。對他而言,表演和公益是自己最重要的兩個事業(yè)。公益已成為一種習慣,更是一項長久的事業(yè)。截至2018年8月,黃曉明累積捐款捐物超4500余萬人民幣,協(xié)助各公益組織、慈善機構募集上億善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黃曉明的生日,有50多家公益組織自發(fā)送來祝福,這其中有最專業(yè)的公益雜志、報紙,最權威的公益平臺,最資深的基金會以及最前線的NGO等。種種充滿感恩之心的祝福,是對因公益而結緣的黃曉明最真誠的肯定與表彰,也似乎描繪出了黃曉明15年來的公益地圖。早在2004年,黃曉明就投身于公益事業(yè)當中,15年如一日身體力行踐行公益,早已不是簡單的捐款捐物。2014年,他創(chuàng)辦“明天愛心基金”,關愛兒童、照顧空巢老人、關注弱勢群體、認領大熊貓、助養(yǎng)流浪貓狗……只要和慈善有關的領域,他都默默地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生日不忘公益化身公益界的“大白先生”
生日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收獲鮮花、禮物和他人的祝福,讓自己成為聚光燈焦點的時刻。但從2007年以來,黃曉明的生日再也不曾為自己而過,他選擇邀請始終支持他的粉絲一同參與公益活動,同時也是粉絲見面會。
2007年的生日會,黃曉明推出了由他親手設計的“夢想起飛”項鏈,進行慈善競拍,所得收入悉數(shù)捐獻給了“陽光行動”老年白內(nèi)障慈善基金。之后的幾年,黃曉明每年都會邀請受自己資助的人們一起慶生。“接地氣”、“暖心”,這些在平時就很符合黃曉明的形容詞,放在做公益時的他再適合不過。對于資助者,黃曉明從來不是冷冰冰地“打錢”,而是如同親人一般走心的關愛與照拂。
15年如一日身體力行踐行公益善行融入生活一點一滴
“有能力了,就要做得更多,而善行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黃曉明實踐著這一道理,他說,“我把公益當做事業(yè),是我人生必須完成的目標。因為對自己而言,它就在生活中的點滴之間,慈善是一種態(tài)度,只要碰到了就會去做,并且是要堅持一生的事情。”
“5·12”汶川大地震,黃曉明第一時間捐款并去到災區(qū),親自參與救援,前后捐款共40萬元用于救援和災后重建,在全國25所學校設立安康家園“安全應急體驗教室”。15年來,他盡自己的力量,腳踏實地為災區(qū)多做一些事。“多一分鐘的猶豫,前方救援工作就會少一分支持。”他說。
2014年,黃曉明正式成為山東關愛空巢老人大使,并正式注冊成為“愛心陪伴空巢老人志愿者”。這些年來,只要回青島,他都會抽出時間去探望熟悉的陸奶奶。“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我已經(jīng)做了三四年了,我和陸奶奶結對也大概三年時間了,每年回青島,我都會去看她,希望通過我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重視空巢老人這個特殊群體。”黃曉明說。
2016年他啟動“幸福來敲門”關愛空巢老人行動,倡導“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呼吁兒女多陪伴自己的父母,社會多關心空巢老人。到今年,黃曉明為空巢老人所設立的“防走失黃手環(huán)計劃”已經(jīng)走到第五個年頭,五年來該計劃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包含臺灣、香港、美國等地,直接受益超20萬人次,但他說:“這還遠遠不夠。”
“慈善俠”15年愛心不遲到公益視野更國際化
有公益權威雜志曾評價黃曉明——他關注社會痛點,救急救災,出錢出力,從關愛空巢老人到鄉(xiāng)下扶貧,從敬老院走訪到貧困兒童關注,堅持做社會上溫暖的存在,他是現(xiàn)實版的“慈善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15年來,黃曉明的愛心從不遲到,公益隊伍越來越壯大,而他的公益視野也愈具國際化、系統(tǒng)化,他不再滿足于身邊的善舉,而要向著更大的命題發(fā)力。2016年黃曉明被任命為“艾滋病規(guī)劃署中國親善大使”,為2030年實現(xiàn)消滅艾滋病的目標開始戰(zhàn)斗;他關注交通安全,受聘“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片宣傳大使”,呼吁“希望大家不管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為了保護家人,一起來傳播宣傳交通安全,讓所有人都有這種安全意識”;他出任兒童防拐大使,參加青年領袖圓桌會議。黃曉明15年公益路的進階,是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社會正能量“代言”。正如他曾說過的,“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業(yè)”,讓我們期待黃曉明的下一個公益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