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沈陽同善堂:百年前東北最大的慈善機構(gòu)
沈陽同善堂:百年前東北最大的慈善機構(gòu)

2019-02-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朱姝


 同善堂大門

■ 朱姝

這里是沈陽老地界兒。

望云寺路橫亙著小西路,東西向的藥王廟路纏繞勾連著杏林街,同善巷如同淬火瓷器上的纏枝蓮,于低回、昂揚處落入其間。

我去同善巷那天,柔和的陽光映照著眼前每一個事物,光影婆娑。同善巷里,吃香的,有如浴春風的蒸包子、吊爐餅、絕味小串、砂鍋雞;喝辣的,有又悠閑又熱烈的麻辣燙、盆盆香;還有豪爽濃烈的遼中小燒、老龍口。“四方珍奇,皆歸市易”,滿街繁阜,一地熱鬧。同善巷,像宋代市井里的話本,有辭賦醇酒作伴,有絲弦佐茶,有桃李為友,還有熏風為朋。

小巷里中山路小學的孩子們不會想到,一百多年前,有人在這里開設(shè)牛痘局,為奉天城中天花肆虐的窮孩子免費接種疫苗。連杏林社區(qū)衣食無憂的大人們都不知道,還是這個人,還在這巷子里,開辦粥廠,每日施粥,接濟吃不上飯的百姓。

他,就是駐守奉天近20年的總兵、愛國將領(lǐng)左寶貴。

而在同善巷盡頭、在杏花開放處,曾是百年前東北最大的慈善機構(gòu)同善堂,現(xiàn)為沈陽紅十字會醫(yī)院的大樓。

設(shè)牛痘局

首開盛京接種疫苗之先河

清光緒七年,天花與霍亂肆意暴發(fā),似可怕幽靈,緊緊扼住了奉天城的命運。

我無法想象那是怎樣一場生死劫難。如血殘陽從高大的懷遠城門上跌落,站在逆光里的左寶貴顯得蒼老了許多。大西門里,懷遠門外,他顧不得空氣飛沫甚至塵土都可能傳染天花的危險巡視疫情。這個平日里“治軍嚴肅,曉暢兵事,謀勇兼優(yōu),樂善好施”的將軍表情是復雜的——悲傷、急切。昔日繁華的正陽街,時有感染天花、滿身瘡痍的人倒斃街頭。朝陽街,人們四散奔逃出城,呼嚎喊叫聲此起彼伏。空氣里充斥著死亡的味道。從清初的皇太極在奉天長寧寺避天花,到終生“避痘”卻又死于天花的順治帝,從出天花僥幸活下來的康熙,到得天花凄慘死在養(yǎng)心殿的同治帝,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中,天花伴帝王左右,平民又奈何?

誰來拯救劫難中的奉天百姓?

走投無路的人們聽到了這樣一則消息——左大人設(shè)牛痘局啦!凡民間未出痘者,可接種牛痘疫苗,并收治天花病人,所有醫(yī)費全部由牛痘局支付。那時,接種牛痘雖已傳入中國,但對牛痘的施種,清政府尚未制訂具體政令。左寶貴變賣私產(chǎn)與奉天商人籌措金銀,創(chuàng)立慈善機構(gòu)牛痘局。人們不會想到,這個善舉首開盛京接種疫苗之先河,是奉天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開端。牛痘局每年春秋兩季向社會公布接種日期,免費為貧民接種牛痘。每年引種兩千五百余人。1917-1919僅三年間,就有6233名兒童接種疫苗。奉天的孩子們都會唱:“清明左大人,一副好心腸,施醫(yī)又給藥,人間美名揚。”

假若倒退一百年,假若也是在旭日暖陽中,我們可以看到同善堂:潔白的雕花理石大門高高聳立,好像擎著蒼穹,“救生門”三個字沉甸甸的,仿佛注入一字千金的承諾,走進大門心里就涌入了一脈脈的深情。寬大的影壁、青灰的墻面、交錯的斗拱、精致的磚雕、庭院的天井、逶迤的回廊、腳下的石板、英俊的楊樹、豐饒的小草、熱烈的藤蘿都在述說生命的浩蕩。所有生存的尊嚴與美好,都可以在這庭院里回放。同善堂讓戰(zhàn)亂與災荒暫且退成了遠景,這里是奉天人真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和避難所。風越過雕花窗欞吹臨,鼓蕩著左寶貴的衣角,他抬頭看鳥兒從長空掠過,劃出一條悠長的弧線,不禁感嘆:“艱辛戎馬數(shù)十載,功名利祿何足惜?冷眼南窗看世事,萬家燈火總關(guān)情。”仁愛是他內(nèi)心的底色,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苦難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幸福才是。死亡戰(zhàn)勝不了任何一片土地,只要那里充滿愛。

左寶貴督建炮臺之暇,每欲振興學校。他捐資倡設(shè)惜字局、義學館多處,“籌薪水、給膏火”,免費收平民子弟入學。滿屋書籍,一室紙墨清香。“公事退,左寶貴間輒輕襲緩帶,親自學中孝其課程”,他教授修身齊家之理,或押韻為詩,或散淡為文。出身武將卻舉止儒雅,雖為高官卻和藹可親,不茍言笑實則風趣,循循然足見深情。

修防洪大堤

助奉天城重建

舒緩流淌的遼河大轉(zhuǎn)彎處的人們,同樣感念左寶貴主持修建遼河第一道防洪大堤的恩澤。蒹葭蒼蒼,歲月安好,一百年過去了,遼河水溫情灌溉此地8萬畝良田,防洪大堤成就了沈陽北郊二十里的石佛寺村“塔影遙開山霧重,笛聲清澈水風涼”的美景。遼河水閃動波光,一如左寶貴慈愛澄澈的目光。

光緒十九年,遼河水暴漲,洪水決口,堤埂悉被沖毀,禾苗田地淹澇。左寶貴巡察災情,率部抗洪。悠悠河水一定記取了他河邊親自監(jiān)工、籌劃方案的百轉(zhuǎn)柔情;岸邊白楊不曾忘記他不分巨細為村民補償?shù)貎r、埋頭思索的神態(tài)。如此一項浩大工程,他沒向石佛村百姓攤派一分錢一個工,全部工程都由左寶貴馬步兵營的1000名士兵修筑。在石佛寺鄉(xiāng)錫伯族西遷紀念館內(nèi),我看見《重修遼河大堤碑記》那黑色的石碑還在歲月里閃著光,村民們感念左寶貴的話語還是那么溫熱,“左大人修得大堤又高又寬,比原先的高好幾倍哪”“左寶貴給咱修大堤時,正是他參加甲午中日戰(zhàn)爭,開赴朝鮮戰(zhàn)場壯烈犧牲的前一年……”

《沈陽縣志》記載:“奉天縣治,四周津梁道路,左公亦多捐資修葺”。城東二十里,左寶貴雨中重修清帝祭祖福陵必經(jīng)之路馬官橋,有了那橋,便有了山一程、水一程、故鄉(xiāng)那邊的思念;城西二十里,左寶貴重修九十度大轉(zhuǎn)彎路上的轉(zhuǎn)彎橋,盛京大御路至此通達至京城,有了轉(zhuǎn)彎橋,便有了“雨潤平野,沿村渡水湄”的清涼;渾河堡,自來水患未平,又況潮平兩岸,浪足三篙,奔流在此若江海。《渾河堡得勝橋碑記》記述了左寶貴修此橋的經(jīng)過,“左大人籌千金巨款,修橋造官船六只,既便商民,更利兵役”,幾經(jīng)翻船之禍的渾河堡“從此松徑夜尋,不至來魚梁”。城南二十里,左寶貴重修奉天城南門戶白塔堡石橋。1894年他率五千兵經(jīng)過此橋,入朝參戰(zhàn)。

那一天的渾河岸邊,電閃雷鳴,天地白光,但見河水乍起,波瀾時而遠去,時而近前,風從河岸吹來告訴我一百多年前的那場雨……

“這場雨竟然下得毫無節(jié)制,足足下了兩個星期。雨下得溝滿壑平,突然從遙遠的群山中,傳來隆隆巨響,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撕開不堪一擊的上木場渾河古堤奔涌而來。”這是英國醫(yī)生司督閣在《奉天三十年》一書中對那場洪水驚心動魄的記述。

讓我接著把洪水暴發(fā)后的場面敘述完:洪水水頭高足足六七米,海潮般向奉天城奔去。最先沖進小河沿,昔日盛京八景之一的小河沿頓成一片汪洋。目力所及,盡是翻滾咆哮的濁流,夾雜著破爛家具、爛柴火一齊涌進城里。人們沒有絲毫準備,眼見房屋接連倒塌。水面上,孤島似的簇簇樹木,枝丫上攀附著無助的人們。河面漂浮著從上木場沖下來的圓木、高粱稈、大樹、桌子和大車,還有人、馬、騾子、牛和狗。幾個人還在水中掙扎,抱著門窗隨波逐流,也有人擁擠在木筏上被洪水沖走……

“連日奉省遭遇罕見洪災,兩岸田禾廬舍俱被沖淹,居民漂下不計數(shù)人,呼號聲慘不忍睹……受災面積之大,災情之重實為罕見,請求開倉放糧,災后賑濟。”這是盛京將軍慶裕關(guān)于奉天洪水災患真實稟報的奏折。

面對這場洪水之殤,左寶貴將軍一面委托盛京醫(yī)院英國醫(yī)生司督閣呼吁國際社會幫助,向國際社會募捐。一面成立了奉天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重建基金會”,幫助奉天城重建。他派軍隊運來木頭,在城里蓋起臨時木板房,讓無家可歸的災民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接著,他又在同善堂創(chuàng)辦棲流所、貧民習藝所、開辦了育嬰堂,收留無家可歸的災民,收養(yǎng)棄嬰和孤兒。并貼出公告:凡屬鰥寡孤獨之人,均可在此贍養(yǎng)天年。他還下令壘起大灶,從自己俸銀中拿出全部銀兩,在全城建十多處施粥廠救濟饑餓中的災民。他微服私訪遍嘗十幾處粥廠,對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的粥官當眾鞭笞。

萬善同歸

愛心存植于城市血脈中

當同善堂連同它的老照片一起在歲月里泛黃,仁愛早已真實地植入城市血脈中,成為人們戰(zhàn)勝苦難的信念與勇氣。

下面幾幀照片拍攝于瘟疫與洪災之時,照片上同善堂庇護著的人們沒有張皇、悲涼與絕望,這不禁讓我對同善堂肅然起敬。

同善堂孤兒院“救生門”前:這是一幅與陽光有關(guān)的照片。左邊一株小松樹青青郁郁,右邊兩個四五歲的孩子手拉著手。遠景中高大的門楣與整飭的屋瓦交織錯落成溫暖的線條和色塊。我已從一大片留白的陽光中分辨出另一種陽光——那是孩子們的笑臉,同善堂是他們的家。他們的明天就出自這光與色彩。不遠處的孤兒院東墻,留有一個孔洞,專門收留棄嬰。嬰兒放在里面,身體壓住電鈴開關(guān),鈴聲一響,無論什么時候就會有人出來接取嬰兒。僅三年同善堂就收留孤兒228人。

同善堂育嬰室:幾名保育員身著工裝,各自忙碌?;蚴菓驯雰海蚴鞘帜猛婢叨簨雰鹤ノ?。最惹人注目的是中間一名保育員,她低垂眼瞼,微抿嘴角,目光慈愛地看著搖籃里的孩子,仿佛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整個畫面彌散著與安詳慈愛。同善堂的孤兒院還添設(shè)了玩具、游藝場、浴盆,住宿衣物均由院方供給。孤兒院有專人負責每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在經(jīng)費不足的情況下尚能如此,實屬難能可貴。

同善堂棲流所:幾位暮年老人坐在火炕上的情景。拍攝者抓住了老人們隨意坐著的瞬間動態(tài),富有節(jié)律的棉衣皺褶、老人們臉上自由自在的神情及雪花撲打著窗口,構(gòu)成了一幅安適溫馨的畫面,讓人倍感怡然的生命喜悅。據(jù)記載,每年11月份嚴冬酷寒,饑寒交迫滋生病患之時,同善堂都會收留身患疾病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棲流所有淋浴、養(yǎng)病室,視病情輕重,對他們悉心照料,合理調(diào)養(yǎng),還有專人對病情進行檢查和治療。每年平均收留近千人。我仿佛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正順著大雪覆蓋的小道,向著同善堂大門走來。雪花閃爍著斑斕的光影,天空幽深明凈,同善堂就是前方,照耀著萬物眾生。

同善堂自1881年創(chuàng)辦以來,仰賴鄉(xiāng)紳商賈、官員要政、社會名流、普通民眾的愛心捐贈,或施房屋,或助地畝,一時風尚所趨,大有爭先恐后之勢。左寶貴參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出征朝鮮前,立下遺囑:吾今遠征,班師無日,義學堂、牛痘局以及棲流所等,雖經(jīng)設(shè)立,僅具規(guī)模。倘吾不歸,將吾私宅悉數(shù)捐助該局所等,永遠為慈善所用,以完吾未竟之志。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即左寶貴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犧牲后第二年,當時的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將左寶貴創(chuàng)辦的各項慈善事業(yè)匯總,咨部立案,劃歸奉天督軍公署管轄,取“萬善同歸”之意,定名為“同善堂”。它依靠自有土地房屋、商號廟產(chǎn)和各界的捐助,慈善事業(yè)得以不斷擴充和發(fā)揚。之后,又相繼成立了同善學堂小學和西醫(yī)院。

一百多年后,又是一個春天降臨,同善堂成為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滿庭芳草,陌上花開,君可徐徐歸!(據(jù)《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