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要聞
   第04版:地方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社會組織
   第11版:企業(yè)公民
   第12版:企業(yè)公民
   第13版:國際·觀點
   第14版:國際·人物
   第15版:國際·新聞
   第16版:國際·案例
世界首批公益學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
相互幫助成為更好的慈善家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要聞

第04版
地方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社會組織

第11版
企業(yè)公民

第12版
企業(yè)公民

第13版
國際·觀點

第14版
國際·人物

第15版
國際·新聞

第16版
國際·案例

新聞內(nèi)容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America’s Billionaire Giving Pledgers are Forming A Movement
相互幫助成為更好的慈善家

    蓋茨夫婦與沃倫·巴菲特(左)在“慈善許諾”聚會上

    5月9日,美國加州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的機場停著比往日還多的私人飛機,35名億萬富翁偕家人來到奢華的巴卡拉度假勝地(Bacara Resort)進行一次秘密會議。其中包括美國最富有的兩個人——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還有梅琳達·蓋茨(Melina Gates)、泰德·特納(Ted Turner)、凱斯夫婦(Steve and Jean Case),以及四十歲左右的年輕富翁們,如Paypal的創(chuàng)始人艾倫·馬斯克(Elon Musk)和易趣創(chuàng)始人皮爾·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這些人的任務是:。

    這已是繼去年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Tucson)后的第二次以“慈善許諾”(Giving Pledge)的名義舉辦的會議了。“慈善許諾”活動是2010年6月由巴菲特和蓋茨夫婦發(fā)起的倡議,鼓勵美國億萬富翁們公開承諾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財產(chǎn)。目前,已經(jīng)有81人在這個慈善許諾上簽了字,鑒于有各種完全可以不這么做的理由,巴菲特和蓋茨完全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參加。這81位億萬富翁的年齡從27歲到96歲不等,其中最小的是馬克·扎克伯格。扎克伯格并沒在圣巴巴拉露面,他忙著去兜售自己聯(lián)合創(chuàng)始的公司——Facebook的首次公募活動了。Facebook估計讓他賺了大概三百億美元,而因為在“慈善許諾”的簽字,這三百億中至少有一半要被用于慈善事業(yè)了。

    圣巴巴拉聚會象征著“慈善許諾”正由個人承諾迅速轉(zhuǎn)變成為關注于共同合作達成任務的一場運動。按照其主持人凱斯的說法,去年的會面基本上就是“讓大家相互熟悉一下,而今年則是嚴肅地相互交流以往總結的經(jīng)驗”。這些交流包括由私募股份大亨大衛(wèi)·魯本斯坦(David Rubenstein)領導的關于慈善在社會中作用的討論,強調(diào)了解決社會最棘手問題越來越需要公私合作。除此之外,會議還討論了教育改革、醫(yī)學研究、貧困問題、向美國以外國家進行捐贈以及慈善家如何更好地相互協(xié)作等問題。

    凱斯認為,最熱門的論題是影響力投資,即如何能在投資盈利的同時又履行善事。盡管巴菲特覺得這個想法不太現(xiàn)實,但是與會的很多人對此很感興趣,并決定對此進行跟進討論。這種對于成為高效慈善家的關注解決了社會上對于“慈善許諾”眾多批評中的一個——只強調(diào)個人捐出多少錢而不看重捐款到底達成了多少改變。

    每個參加“慈善許諾”活動的人都需要解釋他們加入的原因。這些原因很多都是鼓舞人心的美國夢的典型,巴菲特援引19世紀鋼鐵大亨安德魯·卡內(nèi)基(Andrew Carnegie)的散文《財富福音》,將他們描述為81位財富福音傳播者。正是那篇散文激勵了巴菲特與蓋茨夫婦一道進行捐贈。

    雖然說卡內(nèi)基的慈善想法源于他自己覺得捐款可以保護資產(chǎn)主義不被社會主義蠶食,但是這種想法在大部分解釋參加捐款原因的信中并沒有體現(xiàn)、甚至連暗示也沒有。巴菲特解釋說:“我從未見過哪個慈善活動是用來平息大眾的。”他也坦言說:“讓我覺得很驚訝的是,大眾對于財富如此不均并未表現(xiàn)出多么的沮喪?!?/p>

    (據(jù)經(jīng)濟學人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