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璇
宜家這一家居帝國的掌控者實際上是一家基金會
說起宜家(IKEA),給眾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它藍底上四個“鎏金”大寫字母的logo,以及規(guī)模龐大、種類繁多、設計精巧的家居商場。但你是否知道,把家居產品賣向全世界,每年營業(yè)額近300億歐元的宜家,實際卻只是一個“致力于提升建筑與室內設計水平的非營利機構”?掌管這一家居帝國的幕后組織,是一家表面上“淡泊名利”的名為斯帝廷·英格卡(Stichting INGKA)的基金會。
一家基金會,是如何將宜家這條盆滿缽滿的大船駛向星辰大海的?它又如何在商業(yè)動力的驅使下,搖起公益慈善的大旗,借助麾下的宜家基金會成功實現(xiàn)名利雙收的?
另類“節(jié)流”之道
宜家是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于1943年在瑞典南部的埃爾姆胡爾特市創(chuàng)辦的一家家裝公司。自創(chuàng)始之時,宜家公司的愿景就是通過提供各種設計精美、實用可靠和價格低廉的家居產品,為顧客創(chuàng)造更好的居家生活。
從創(chuàng)始人騎著自行車給鄰居們挨家挨戶送家居用品到發(fā)展成為全球業(yè)內翹楚,宜家已在47個國家成立和特許經營了373家門店。據(jù)宜家2015年年報顯示,宜家去年的總銷售額達319億歐元,凈利潤為35億歐元。
半個多世紀以來,宜家通過踏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及大力推銷其倡導的生活方式,迅速將成本低廉化,而且網羅了一大批擁躉。不過,宜家的成功之道卻不限于此。
發(fā)軔于瑞典的宜家,其創(chuàng)始人坎普拉德卻于1982年在荷蘭成立了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該基金會宣稱的運作目標是“促進和支持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該基金會完全掌控了一家名為英格卡控股(INGKA Holding)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宜家的母公司。換句話說,宜家實際上是由非營利性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控制。
由于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的非營利性,它的適用稅率不是家具行業(yè)通用的18%,而只是3.5%——這就變相免除了宜家每年數(shù)十億美元的納稅。
在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的五人董事會中,坎普拉德家族占兩席,分別是坎普拉德本人和他的長子彼得(Peter Kamprad)。宜家基金會有一份運作章程,明文記載著只要有兩位董事會成員聯(lián)合授權,就可以制定及修改章程內容。如此一來,坎普拉德控制了基金會,也順理成章地掌握了基金會內的資金流向。
英格卡控股公司(INGKA Holding)是整個宜家“有形業(yè)務”(一切看得見的商店、商品等)的母公司,其目標在于妥善支持和管理宜家,同時,也隸屬于非營利性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然而,英格卡控股公司的最高決策層是監(jiān)督委員會,共有6名成員,其中包括坎普拉德的二兒子約納斯·坎普拉德(Jonas Kamprad)。
根據(jù)宜家提供的資料顯示,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的資金僅用作以下兩種用途:對宜家集團進行再投資,或通過宜家基金會(Stichting IKEA Foundation)進行慈善捐款。
據(jù)英國《經濟學人》的估計,標榜致力于慈善公益的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的規(guī)??赡芤壬w茨基金會還要大,是隱藏在暗地里的世界第一大慈善基金會。
但實際上,宜家的資金是不會被限制在慈善領域的。宜家的“無形業(yè)務”(經營理念和管理流程)為另一家私人公司——英特宜家系統(tǒng)公司(Inter IKEA Systems)所有。每年所有宜家商場需要向宜家內部系統(tǒng)公司支付其總營業(yè)額的3%來“租借”所謂的“宜家概念”。根據(jù)2015年宜家的銷售總額來計算,其品牌使用費高達近10億歐元。
英特宜家系統(tǒng)公司的母公司為英特宜家控股公司(Inter IKEA Holding)。在這家控股公司的董事會中,創(chuàng)始人坎普拉德的小兒子馬修斯(Mathias Kamprad)擔任董事長,掌控著整個英特宜家公司及其資金流向。
2011年根據(jù)瑞典一家電視臺的披露,坎普拉德及其家族通過英特羅格基金會(Interogo Foundation)控制英特宜家系統(tǒng)公司??财绽乱渤姓J了這一事實。
英特羅格基金會由坎普拉德于1989年在歐洲避稅天堂列支敦士登設立。這樣看來,從集團日常運營管理,到品牌授權費用回流,坎普拉德家族實時掌控著宜家的命脈,并形成了一個隱蔽但完美的資金流閉環(huán)。
坎普拉德家族實際上運用這種獨特的所有權結構,在背地里對宜家的資金不停地“左手換右手”。這樣既保住盈利不外流,也最大限度地避開稅收,實現(xiàn)“節(jié)流”。當然,這一涉嫌逃稅的行為遭到了坎普拉德本人的矢口否認。
面相和藹的坎普拉德老頭兒曾經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和家人“不擁有宜家的一分錢”。但一番深究,坎普拉德家族恐怕并非在宜家帝國中一直維持著超脫的地位。不過在商言商,借著公益慈善之名,宜家長袖善舞,施展了高超“財計”。話說回來,致力于公益慈善的宜家基金會真的只是一個為商人趨利本性服務的煙霧彈嗎?
以慈善之名,行慈善之實
宜家創(chuàng)始人
宜家基金會是宜家實際控制者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的慈善部門,其資金也來源于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在英格卡基金會“無冕之王”的光環(huán)下,宜家基金會的關注點十分具體——兒童。
根據(jù)宜家基金會的官方資料顯示,宜家基金會目前與31個國際性非營利組織都有合作,并且是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聯(lián)合國難民署、拯救兒童組織(Save the Children)、克林頓健康倡議和眾籌組織KickStart等國際機構的最大企業(yè)捐贈者。
2009年,宜家基金會擴大了自身的業(yè)務范圍,致力于為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從而使得他們最終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如今,宜家基金會和諸多強大的戰(zhàn)略伙伴一起,致力于運用更有創(chuàng)新力的方法在兒童成長的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扭轉貧困的惡性循壞為富足的良性循環(huán):
*一個稱為“家”的地方——美好生活開始的地方。住房、安全、愛心和營養(yǎng),這些因素共同撫育孩子,保證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良好的教育——當孩子走進學堂、接受教育時,他們的人生就邁出了一大步,不再那么脆弱,免于淪為童工,受人剝削。
*健康的生活——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體質,消除疾病困擾,增強抗病能力,茁壯成長。擁有干凈的水源、有洗澡的地方、學著洗手,所有這些都能幫我們拯救生命。
*持續(xù)的家庭收入——如果父母擁有固定的收入,那么孩子就可以上學接受教育,而不用打工。幫助母親掌握一項技能或經營自己的事業(yè)能幫助她們及其子孫后代免受貧窮的困擾。
到2015年,宜家基金會的資助計劃已幫助超過1億名兒童改善生活,特別是那些生活在非洲等地的世界貧困國家及地區(qū)的兒童。2014年,其捐款總額達1.04億歐元。今年,基金會將斥資4億歐元為那些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社區(qū)提供支持。
從2003年起,每年11月和12月期間,宜家商場每售出一只毛絨玩具,宜家基金會就會向救助兒童會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1歐元,用于支援全球最貧困地區(qū)的兒童教育計劃。自首次舉辦以來,一年一度的宜家毛絨玩具義賣活動已為教育活動捐出6700萬歐元,幫助46個國家的超過1100萬兒童獲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
繼義賣活動后,宜家還推出了“照亮難民的生活”計劃。2014年2月至3月期間,每售出一只 LEDARE里代爾燈泡,宜家基金會就會向聯(lián)合國難民署捐贈1歐元,為非洲、亞洲和中東地區(qū)難民營提供可持續(xù)照明、可再生能源以及基礎教育。燈泡義賣活動第一年即為聯(lián)合國難民署籌得善款770萬歐元,同時鼓勵了更多人使用LED節(jié)能燈泡。
通過宜家基金會的“親眼見證”(IWitness)全球公民計劃,員工小組每年會訪問多個發(fā)展中國家或地區(qū)以親眼見證這些捐款所帶來的影響,并進一步將所見所聞與其他員工分享,提高大家的認識。“參加這樣的旅行會讓你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蘇格蘭意大利區(qū)員工馬克·華萊士(Mark Lanza Wallace)說道,他曾于2012年夏天在柬埔寨參觀多個學校內舉辦的拯救兒童組織項目。“拯救兒童組織表現(xiàn)出的博愛精神令人欽佩,我被他們的工作方式深深感動了。我從中看到了堅定的承諾、高效的組織,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華萊士在旅途中的博客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