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2018反家暴社會組織現狀和需求報告》發(fā)布 反家暴機構數量過低,鄉(xiāng)村難獲服務
《2018反家暴社會組織現狀和需求報告》發(fā)布 反家暴機構數量過低,鄉(xiāng)村難獲服務

2019-05-0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我國反家暴社會組織主要分布在東中部地區(qū)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2019年4月15日,《2018反家暴社會組織現狀和需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fā)布,該報告由北京沃啟公益基金會編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賦予了社會組織參與反家暴工作的法律地位,然而業(yè)內尚缺乏對反家暴社會組織總體狀況的研究。

該《報告》是國內首次對從事反家暴的社會組織的總體狀況進行的研究。調研針對國內參與反家暴服務與倡導的社會組織,涵蓋地域分布、資金來源、服務群體、工作人員支持等信息,旨在協助社會組織更好地開展反家暴工作,在性別平等與婦女權益領域發(fā)揮更大作用。

機構集中于東中部地區(qū)

第一梯隊包括廣東省和北京市,分別擁有反家暴社會組織15家和14家;第二梯隊省份機構數量銳減至3-5家,包括浙江省、貴州省、湖南省、江蘇省、天津市、河南省和黑龍江省;第三梯隊省份擁有1-2家反家暴組織,包括河北省、山西省、陜西省、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西省、云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等11個省份;圖示白色省份尚未有組織進入樣本范圍。

組織的成立時間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99年以前,反家暴社會組織呈現零星增長的狀態(tài),新組織出現的速度慢,數量有限;2000至2010年的10年間,增長數量有所突破。而在2011年以后,新增組織的數量邁上了新臺階,其中2011至2015年的5年間共新增44家,占所調查樣本總數的62.3%。反家暴領域所反映出來的組織增長趨勢與公益行業(yè)整體發(fā)展趨勢是相符的。

在以上組織中有60%取得了民政部門的民非注冊,22%的組織采用工商登記。工商登記的組織也曾或正在嘗試民非注冊,但常常感到阻力重重。因為未進行民非注冊,這些組織目前不能參與政府采購,也無法接受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捐贈,進一步擠壓了它們籌資的空間。

機構分布與資源提供欠佳

反家暴社會組織在地域分布上主要存在于一線或者二三線發(fā)達城市中。能夠向邊遠不發(fā)達農村地區(qū)提供服務的組織所占比重僅有23.3%。在服務人群上,社會組織關注的最主要人群為婦女和兒童。其他群體如老年群體、殘障群體和流動群體在家庭暴力問題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得到滿足。在與求助者的溝通渠道上,有83.6%的機構開放了微信渠道,80.8%的機構開放了電話渠道,68.5%的機構接受現場來訪。新媒體的運用雖然提供了便利性,但也可能使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低的群體在獲取服務時面對更多挑戰(zhàn)。

反家暴社會組織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采取了倡導與服務并重的行動策略。有80.8%的組織將公眾教育作為工作內容之一;65.8%的機構可以向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具體的服務;50.7%的機構的工作內容包括了對其他機構開展培訓和支持以及政策與立法倡導;?28.8%的機構開展或參與了反家暴的研究與研討工作。

但就全國范圍來看,73家機構數量總數較低,它們在過去一年所提供咨詢與介入個案的服務數量也過低。2017年,有38.4%的組織提供的咨詢服務量不到30件;其中處理個案量在1-10個之間的機構比重為23.3%。

經過多年實踐,部分組織在服務流程、評估方面形成了值得借鑒的經驗,但總體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專業(yè)提升空間。除了早期介入反家暴議題的傳統機構和具有社工專業(yè)手法的社工機構外,反家暴服務的相關需求也越來越多涉及服務特定社群(如服務于性與性少數社群、HIV感染者社群和殘障社群)的機構,亟需資源的引入和建構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樣本機構中,有78%提供服務的機構具備處理個體求助的工作流程,74%的機構能夠實現對所做服務的評估。在受害者隱私保護方面,只有67.1%的組織能夠在公開發(fā)布的內容中實現受害者隱私保護。

由此可見,行業(yè)倫理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構建,但在隱私保護層面距離完全以受害人為中心還存在一定差距。在不同類型的機構追求專業(yè)化的過程中,建立統一的評估標準與服務倫理,有待于包括反家暴組織在內的各方力量的推動。

在能力建設方面,反家暴從業(yè)者對各項專業(yè)能力的培訓需求普遍較高,也更關注實踐層面的交流,如同伴交流。反家暴工作者對于培訓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專業(yè)技能的講授,還希望培訓內容隨實踐更新,方式更具有體驗式。除此之外,受訪者還希望培訓能夠涉及更廣泛的公益組織管理技能,如傳播倡導能力、籌款和動員能力、基于實踐的知識生產能力等。

從業(yè)者存在人身安全風險

有64.4%的填答者在工作中感到壓力或壓抑,壓力來源最多的前三位是無力改變受害者處境(53.4%),開展工作時有關部門不配合(41.1%)和共情受害者遭遇(39.7%)。

同時,反家暴從業(yè)人員還可能會遭遇施暴者的暴力威脅。在調研報告中,我們通過具體案例和問卷數據統計,分享了反家暴組織在回應這些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效。針對從業(yè)人員情緒壓力和人身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需要反家暴組織以及相關方提高重視,開展經驗分享并推動資源配置,保障系統化的措施落地。

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是保障反家暴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政府購買服務在反家暴社會組織中的資金來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有60.3%的機構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政府采購。這一方面重塑了反家暴領域社會組織的分布形態(tài),使一些社工組織進入到反家暴領域(或者說反家暴議題開始被納入社工服務范圍中),擴大了普通社區(qū)公眾對反家暴服務的可及性,但也有可能對社會組織的獨立性提出了挑戰(zhàn)。

在收入方面,反家暴社會組織2017年的年度收入1萬至10萬元之間所占比例最高,為24.7%;有19.2%在11萬至50萬元之間;20.5%位于51萬至100萬元之間;有11%在101萬至500萬元之間;6.8%達到500萬元以上;另有8.2%的機構收入在1萬元以下以及9.6%的組織選擇了“不清楚”。曾經主要依靠國際組織資助的部分傳統機構面對籌資壓力,開始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和收費的市場化服務。因此,創(chuàng)造多元的籌款渠道和加強籌款能力是參與本次調研的反家暴社會組織的普遍訴求。受調研組織希望國家能夠將反家暴工作納入預算,真正承擔反家暴工作的主體責任,并呼吁國內基金會提高對這一議題的關注,發(fā)揮更大作用。

多部門聯動機制獲廣泛認可

作為反家暴工作的有效介入的策略,多部門聯動的合作機制得到社會組織廣泛認可,但公權力部門的認知與動力弱,以及合作仰賴官員個人而非常態(tài)化的機制,是制約這一機制有效發(fā)揮作用的主要障礙。就參與調查的反家暴社會組織與當地各機構和組織的合作程度,合作最為緊密的是社工機構,其次是媒體,再次是公益領域的法律服務機構,婦聯排在第4位,心理醫(yī)生和心理咨詢排在第5位,人民法院、政府的法律援助機構和公安分別排在最后的三位。

在有限的空間和資源下要推動多部門聯動,社會組織總結了“找準契機建立互惠關系、先從局部合作開始、以培訓為抓手和建立試點效應”等策略,自下而上地撬動資源。但多部門合作的構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法建立長期、可持續(xù)性的反家暴多部門合作仍然是擺在社會組織面前的巨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