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新聞
2016-01-0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15年7月18日晚,一篇題為《這個世界會好嗎?——我被萬科慈善豪車隊毆打始末》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當事人唐林撰文自述稱,其駕車前往西藏進行公益慈善活動的旅途中,險些被“萬科慈善豪車隊”逼下懸崖,此后又被車隊多人毆打。一起交通事故,因為眾多“標簽”持續(xù)發(fā)酵。
盡管是“沖突”還是“圍毆”尚在爭論,盡管質疑唐林炒作的聲音仍然存在,盡管萬科連發(fā)聲明向唐林無條件道歉,但拋開這些具體細節(jié),已經披露的事實足以令人深思:為何一趟慈善之行,演變成開斗氣車的危險之旅?為何兩隊愛心人馬,不是彼此扶持而是怒目相向?
毫無疑問,這一事件之所以廣為關注,很大程度與“慈善”二字有關。這些年來,從陳光標的高調慈善,到成龍的裸捐風波,“慈善”一詞變得流行而又敏感。一方面,它似乎更多地成了成功人士的“專利”,以至于在上述事件中,有人嘲諷“開個破皮卡,還去西藏做慈善”;另一方面,慈善似乎成為一個獨立選項,與生活的其他方面割裂開來,似乎只有捐款捐物才是慈善,似乎只有在特定時空才有慈善。慈善和日常生活成了“兩張皮”,甚至慈善與不善之舉“并行不悖”,不僅對比強烈,也讓人心生感慨。事件雙方最終取得和解,但可以看出,國內新富人群看待公益慈善仍以捐贈金額“論英雄”,公益慈善的正確認知還有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