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一個城市,如果別的APP進得去,我相信我的APP也進得去。”站在“第八屆海峽論壇之第四屆兩岸公益論壇”現(xiàn)場的林崇偉自信滿滿。
他正在為一款名為“友善”的APP做著推廣。這款旨在為殘障群體提供服務的APP隨著林崇偉的演講成功“攻陷”了一個個城市,不僅為這些城市的殘障人士提供了精準的服務信息,還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社會化參與的愿望。
“聯(lián)合”抗議“友善”萌發(fā)
四年前,林崇偉作為臺灣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教授參加了一次臺北的街頭抗議活動,這次抗議的主題是城市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當天,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們聚集臺北,向政府表達了改善身邊無障礙環(huán)境的訴求。
“聲勢特別大,參加群體也很多,很多身障朋友都鼓起勇氣走到戶外,開始大聲對障礙設施說NO,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林崇偉說。
從那時起,身為大學教授的林崇偉就想著要為臺北的殘障群體做點什么,而傳播與科技學的背景幫他找到了答案:為殘障群體提供無障礙信息。
為此,林崇偉成立了一個名字為臺灣眾社會企業(yè)的機構,自己出任該公司的董事長,通過旗下一款專門致力于改善城市無障礙建設的APP產(chǎn)品來促進城市的無障礙化建設。林崇偉給這個產(chǎn)品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友善”。
林崇偉說,“通過招募身障朋友參與生活體驗,并反饋情況,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方式收集身障朋友的障礙體驗信息,整理上載到“友善APP”之中,供身障朋友使用,而APP內可以嫁接的資源還有很多。”
“讓一個城市100%無障礙,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也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做到的事情,要協(xié)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但這應該是成為社會文明的開始。”林崇偉說。
不僅如此,“友善”還能夠讓更多的身障朋友參與到城市無障礙建設當中來,這無疑更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從此之后,“友善APP”開始了在臺北的占領行動,從地鐵、醫(yī)院、餐廳逐步展開。
讓身障群體成為就業(yè)主力
37歲的張幼生從來沒有想到,坐了半輩子的輪椅,活動范圍不超過幾百米半徑的自己,會每天主動去乘坐地鐵。而重要的是這樣的改變卻是她自己爭取而來。
12年前,25歲的張幼生在臺北前往桃園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下肢受損。時間一長,張幼生發(fā)現(xiàn)小腿的活動程度大不如以前,無奈之下,輪椅成了張幼生最親密的“愛人”。從那以后她開始減少出門,活動半徑也逐漸縮小,每天練習使用輪椅成了張幼生的必修課。
時間一長,張幼生逐漸習慣了這種生活,認為這就是今后的生活方式,但有時命運卻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了改變。
在一次外出活動中,張幼生看到了“友善APP”的招募海報,海報中明確告知需要招募身障工作人員。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張幼生加入其中。
根據(jù)自身條件,她被分配到測試臺北地鐵的無障礙工作。坐著輪椅的她每天在規(guī)定時間內開始乘坐臺北地鐵,并詳細做好筆記。哪幾處自己認為不便,存在改進的可能,她都記錄在案,這樣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復。
體驗次數(shù)的增多也使得她變得自信不少,即便在其他場合,張幼生也開始主動關心起身邊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
按照“友善APP”的招募計劃,類似張幼生這樣的群體被分配測試的不只是臺北地鐵。醫(yī)院、餐廳這樣的一些地方也紛紛被身障朋友“占領”,而“占領”帶來的是實際改變。
張幼生在收集完這些信息后,開始向林崇偉的臺灣眾社會企業(yè)“友善APP”團隊提交相應數(shù)據(jù),“友善APP”團隊通過張幼生提交信息制作信息無障礙地圖,將其有身障設施的地方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上載到APP當中,供身障朋友下載使用。
與此同時,“友善APP”還視張幼生完成工作的情況支付報酬,這使得作為身障人士的她產(chǎn)生了再就業(yè)的想法。
“我們希望能夠繼續(xù)發(fā)掘更多的身障群體,根據(jù)自身不同能力完成不同任務,通過身障朋友親身經(jīng)歷來消除障礙設施,建立無障礙通道,同時也實現(xiàn)身障朋友的再就業(yè)。”林崇偉說。
推廣引發(fā)“蝴蝶效應”
按照眾社會企業(yè)的推廣計劃,“友善APP”目前已經(jīng)覆蓋了臺灣的10個城市。這些城市的中醫(yī)院、餐廳、地鐵、酒店的無障礙設施都能通過“友善APP”查到。
來到臺灣這10個城市的身障朋友,只要下載“友善APP”就能知曉哪里有無障礙設施,根據(jù)自身需要選擇無障礙地點進行體驗。
而“友善APP”的逐步推廣也引起一定的“蝴蝶效應”,臺北的不少餐廳竟然主動找到“友善APP”尋求合作機會,這對于餐廳、身障人士和“友善APP”呈現(xiàn)的是多贏的局面。
“原來餐廳沒有身障人士光顧,因為商家沒有無障礙設施,無形當中你丟掉了身障消費群體,現(xiàn)在通過身障群體親身體驗反饋意見后,商家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商家重新找回了身障群體的消費者,不僅增加餐廳收入,還提升餐廳美譽度和社會責任,這對商家來說又是一筆無形資產(chǎn)。”林崇偉說。
臺北地鐵車站總共有14個出口,哪些有電梯哪些沒有,就連正常人都不能完全答出,“友善APP”出現(xiàn)以后,臺北地鐵也主動找了過來,希望通過身障人士的體驗將數(shù)據(jù)上傳到APP上進行整合,更好服務于身障群體。
林崇偉表示,沒想到會引起這樣的效應,但這是一個向好的趨勢,能夠幫助更多的身障人士重新就業(yè),也能夠幫助商家自我改革。
據(jù)林崇偉介紹,當前總共有320位身障朋友加入到“友善APP”之中,在臺北、花蓮等地幫助搜集完善資料。
期待入駐內地城市
2016年,“友善APP”推出了視障服務者點餐系統(tǒng),希望能夠幫助視障群體進行自我點餐。
林崇偉說:“視障者群體中只有20%的人在就餐時能夠順利閱讀菜單,而80%的視障者是后天疾病或者眼睛老化等造成,這需要我們將菜單設計成語音模式,通過APP就能順利下單點餐。”這個系統(tǒng)已經(jīng)開始在臺灣本土和以外地區(qū)推廣。
林崇偉覺得,城市無障礙應該成為全民共識,創(chuàng)立社會企業(yè)最重要的是社會學想象,通過改造從而扭轉人們的社會認知,達到向好的目的。同時,針對被幫助對象,重新發(fā)揮他們的社會價值,障礙就不是障礙,而他們的價值還不能被替代,最終變成一群不同能力的人。
據(jù)林崇偉介紹,目前“友善APP”已經(jīng)“占領”了臺灣、香港、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國家的部分城市,并向著更多城市擴展。
“我期待著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因為這里也同樣有著需要。”林崇偉說。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