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簡·韋爾斯:要學會分享失敗和向受助方聆聽
簡·韋爾斯:要學會分享失敗和向受助方聆聽

2014-04-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全球慈善論壇在2001年成立于美國硅谷,這是一個聯(lián)結高凈值人群的網絡性組織,致力于通過會員的捐贈、投資和政策性建議來推動國際范圍內公益事業(yè)的進步。其創(chuàng)始人簡·韋爾斯(Jane Wales)近日向英國《衛(wèi)報》分享了她對于國際公益趨勢的判斷。

問:全球慈善論壇的模式是怎樣的?

韋爾斯:我們的模式基于同儕學習(peer learning),通過論壇成員相互間的經驗分享與合作來促進公益事業(yè)。我們召開年度的會議和許多旗下項目,但最重要的是在這些項目和會議上為會員和公益項目牽線搭橋。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名慈善家,希望幫助改善東南亞地區(qū)的婦女生存和工作狀況,我們便會向你推薦致力于相關工作的NGO,而不是給你介紹另一位這方面做得不錯的慈善家。

問:近些年,“影響力”一詞在公益界十分風行,能否解釋一下為什么這對于慈善家如此重要嗎?

韋爾斯:慈善家一向都很注重結果。最近的趨勢是,我們開始使用各種手段去測量這些結果,即影響力。公益界通常會招募專業(yè)人士幫助測量影響力,最重要的是,我們還開始從受助方角度考慮項目的成功與否。

問:你認為這種從受助方出發(fā)的測量會讓慈善家與其他捐贈者變得不同嗎?

韋爾斯:其實,如今的慈善家、普通捐贈人和政府機構出資方都在相互影響著對方。我們開始發(fā)現(xiàn),慈善家與一些發(fā)展性機構開始詢問對方如何測量項目的成功與否。這樣培育出來的項目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這意味著,如果慈善家和受助方都能看到這些測量數(shù)據(jù),他們就能對不同的公益組織和項目進行比較,以觀察什么樣的項目適合或不適合他們。

問:你認為慈善家對于長期見效的項目有興趣嗎?

韋爾斯:這個情況在許多國家是不同的。比如,在我的國家——美國,公眾對于政府不太信任,更愿意把長期項目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必須指出的是,美國公眾參與公益的頻率很高,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繳稅。

問:在美國,傳統(tǒng)的慈善家形象都是年長的白人。這一狀況有所變化嗎?

韋爾斯:現(xiàn)在公益的面貌在美國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這也是讓人很高興的。在北美,許多最活躍的慈善家都相對年輕,他們處在事業(yè)的中期階段,并運用他們在商業(yè)上的技能投身公益。而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開始踏上公益的大舞臺——尼日利亞、南非、肯尼亞、印度、巴西和中國,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區(qū)。

問:什么樣的大趨勢在作用于公益事業(yè)?

韋爾斯:如果談到公益的演變,最大的影響來自于全球經濟的結構變化。一方面,它造就了巨額財富,讓許多人脫貧,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這一狀況也是慈善家、發(fā)展性機構所關注的焦點。這種來自于經濟機構的問題要通過好的政策、好的政府計劃和智慧的公益項目來改變。而另一項影響則來自于科技,尤其是通訊科技。

數(shù)據(jù)的角色在今天也很重要。現(xiàn)在我們有如此好的機會來用大數(shù)據(jù)解決大型的社會問題,關鍵在于像政府、世界銀行一類的大型機構和組織是否能夠敞開這些數(shù)據(jù)。

問:有哪些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需要指出嗎?

韋爾斯:有一個問題是,我們總是探討未知的風險多過分享以往的失敗經驗。盡管類似“公益透明”等話題的探討也很重要,但我們通常在探討這些話題時總把焦點放在他人身上,而很少提及自身的失敗經歷。這也是人們樂于加入全球慈善論壇的原因之一,由于是會員制,在這里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但我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社會影響。

(高文興/譯 據(jù)《衛(wèi)報》)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