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黃志華
5月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迎來了20周年紀念日,同時舉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20周年座談會。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國家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上海市副市長時光輝,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顧問蔣以任、監(jiān)事長羅世謙等出席座談會。一批為上海慈善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受到表彰。共頒發(fā)“杰出貢獻獎”1個,“特別貢獻獎”16個,“貢獻獎”144個,志愿服務榮譽證34個,工作服務榮譽證46個。
讓慈善成為一種傳統(tǒng)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自1994年5月成立至今,始終以“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為宗旨,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堅持“陽光慈善聚人心,慈善陽光暖人心”的理念,充分發(fā)揮“扶貧濟困,凈化心靈”的功能作用,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廣泛發(fā)動企事業(yè)單位和市民群眾,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捐贈款物。據(jù)統(tǒng)計,20年來共募集的善款善物總額達77.8億元,總支出55.2億元,資助項目直接受益群眾達493萬人次。
每年“藍天下的至愛”系列活動讓人感動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讓人震撼的就是“萬人募捐”和“千店義賣”活動。
“萬人募捐”活動,以“讓特困家庭過好年”為主題,組織萬人募捐活動。在募捐儀式上,由“萬人上街”向“萬人網(wǎng)上捐款”活動拓展,邀請了30個網(wǎng)站加盟,開展“萬人網(wǎng)上捐款”活動。
“千店義賣”活動,以“我的父親母親——關愛困難老人”為主題,組織傳統(tǒng)的“千店義賣”慈善活動。10128戶商家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為失智失能老人、高齡獨居老人、困難家庭老人提供慈善關愛。
上海慈善基金會與有關部門每逢元旦、春節(jié)都會舉行“為上海祈福”、在青年節(jié)舉行“我的青年范”、在教師節(jié)舉行“同在藍天下,愛于希望中”等活動。勸募方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有“掃二維碼捐”、“銀行積分捐”,并積極探索“股權轉讓捐”、“房產遺產捐”等。
每每發(fā)生大災,上海市民紛紛慷慨解囊。據(jù)統(tǒng)計,在20年來發(fā)生的最大的五次災難中,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募集到善款達8.6639億元。其中1998年抗洪救災243萬元,2005年印度洋海嘯3996萬元,2008年汶川地震6.01億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1.18億元,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1.05億元。
在2013年4月12日四川雅安發(fā)生地震的當天,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開啟了20個窗口接受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的捐款。受捐贈人重托,多次赴四川雅安考察災情和了解災后重建需求,并選擇上海的捐贈單位和捐贈個人代表成立監(jiān)督小組,參與資金的監(jiān)督使用,做到??顚S?,規(guī)范透明。
如今,在蘆山與民生相關的婦幼保健院、教育培訓中心、幼兒園、養(yǎng)老院等6個援建項目早已簽訂協(xié)議,逐漸落成雅安,涉及到醫(y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
慈善項目廣覆蓋與創(chuàng)新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不斷探索實踐,以民生需求和貧困問題為導向,創(chuàng)設了一批品牌慈善項目:
出資2.21億元的安老項目,幫助74.9萬社區(qū)老人享受了醫(yī)療保健等各類服務;出資7.12億元的助學項目,幫助47.9萬大、中、小學生完成了學業(yè),其中“農民工綠色網(wǎng)上行”項目還幫助2.6萬進城務工人員提高了電腦和上網(wǎng)水平;濟困項目出資19.06億元,幫助了249.8萬困難群眾,每年元旦春節(jié)期間還開展幫困“溫暖送三島”等活動;助醫(yī)項目出資3.38億元,幫助了78.6萬大病重病患者,其中“姐妹情”項目幫助喀什地區(qū)的10萬婦女接受了婦科兩癌篩查。
由著名電影藝術家張瑞芳、秦怡等31位著名人士于2001年初倡議的“點亮心愿”項目受到廣泛關注,幫助24778位兒童完成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手術,幫助17509位本市老人和1020位新疆喀什地區(qū)的老人完成了白內障復明手術。
另外,“生命之光”項目,幫助546位白血病患者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項目,受益群眾達36萬。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遵循現(xiàn)代慈善機構運行的模式,加強與社會組織間的合作,出資3.37億元資助了466家慈善公益組織,完成了473個慈善公益項目。還出資500萬元,資助了金山新建慈善防護林的環(huán)保項目。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堅持不懈地努力營造占地239畝的“‘眾仁’系列”品牌,形成集聚效應。共投入19485萬元,出資參與建設并且直接管理著“眾仁老年花苑”、“眾仁老年樂園”。同時出資參與建設了“眾仁兒童康復中心”、“金山眾仁護理醫(yī)院”,竭誠為社會提供各項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傳播慈善文化
自2003年起,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lián)名開展上海市“慈善之星”評選活動。活動每兩年評選一次,目前已經(jīng)舉行了六屆,共評選出256名慈善之星,并通過主流媒體和網(wǎng)絡對他們的慈善事跡進行了廣泛宣傳。這些慈善之星樹立了慈善榜樣,活躍在社會各界,以傳播慈善文化為己任,彰顯樂善好施的奉獻精神。
有人說,慈善就像是輸血,不僅僅要讓愛心暖流進入身體的主動脈,還要流入毛細血管,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倡導開展“慈善四進”,即“進樓宇、進社區(qū)、進機關、進學校”活動。旨在讓慈善飛進千家萬戶,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毛細血管”。
“慈善四進”活動每年都要舉行,2011年在普陀區(qū)開展了“慈善進樓宇(組)”活動;2012年在青浦區(qū)進行了“慈善進社區(qū)(農村)”活動;2013年在上海大學召開“慈善進高校”推進會。
20年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與市文明辦、市教委、團市委以及相關大學緊密合作,積極推廣大學生慈善義工行動、慈善愛心屋、慈善文化教育、校際慈善沙龍等。在35所高校成立慈善義工隊,創(chuàng)建了26座“慈善愛心屋”、建立了高校慈善互動交流平臺,在資助困難學生的同時,由“慈善進高校”發(fā)展成“慈善育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義工總隊已組織了210支慈善義工隊,注冊慈善義工達4.86萬人,志愿服務時間達1000多萬小時,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隱性社會價值。有110支慈善義工服務隊在區(qū)縣各分會的組織下,活躍在社區(qū)的慈善超市等場所,為居民開展各類服務。有65支醫(yī)務、文藝等專業(yè)慈善義工隊開展了慈善義診、慈善義演、慈善義拍、義賣等活動。
同時,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堅持理論先行、輿論先導、實踐檢驗,把傳播慈善文化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僅平面媒體歷年報道的文章就達11723篇,市民對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知曉率在2008年就已經(jīng)達到了69.1%。與廣播電視合作的有“情義東方”、“大家?guī)蛢z忙·滿足儂心愿”等欄目,與平面媒體合作的有“手拉手”、“藍天下的至愛”等專欄。近年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自辦媒體,先后創(chuàng)辦了中文版和英文版《至愛》(英文版《caring》)雜志,開設了“上海慈善網(wǎng)”。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還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合作,創(chuàng)建了“上海市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與第二工業(yè)大學合作,創(chuàng)建了“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成立了“上海市慈善物資管理中心”等。自2004年起,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每年都舉辦慈善論壇,圍繞“慈善文化”、“公信力建設”、“現(xiàn)代慈善理論與實踐”等主題進行研討,共研現(xiàn)代慈善的媒介發(fā)展,共商上海慈善工作的宣傳推進,共謀慈善事業(yè)的文化傳播。
(黃志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