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感謝老師們隔空的陪伴與鼓勵,讓我們變得堅強、勇敢!”今年3月,江蘇省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黃裴莉收到一條暖心視頻,視頻由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田家炳中學的師生拍攝。 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震后,蘇州組織18位心理教育名師為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初一年級的800多名學生開設“空中課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此后,兩所相隔2000余公里的田家炳中學,師生時常互致問候,隔空陪伴彼此的成長,架起一座連心橋。 “我們在這里” 地震發(fā)生后,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部分家住重災區(qū)的學生失去親人,并出現災后應激反應。該校七年級2班的小潔(化名)將這場地震形容成“心底的一道黑暗的裂縫”。 對此,香港田家炳基金會總干事戴大為向全國的田家炳學校發(fā)出號召,希望各校能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援助。 得知相關情況后,黃裴莉沒有過多猶豫,就接下這項任務。黃裴莉從教30余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她最關注的話題。 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共有2600余人。黃裴莉發(fā)現,受余震影響,這些孩子大多只能在救援帳篷或各自家中進行線上學習。人數多、學生分散、無面對面接觸等都成為進行遠程心理輔導的難題。 在蘇州市教育系統的支持下,18位心理名師集結,負責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2023年12月24日起,這些來自蘇州的心理專家兩人一組,為孩子開展連續(xù)3天的線上心理課堂。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陳學芳負責初一年級1班、2班的心理課堂。 打開電腦,陳學芳的眼前是120余個“視頻窗口”。每一個“窗口”的背后都是一個剛剛經歷地震的孩子。 她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我在哪里、看見了什么、現在和誰在一起”,通過一個個小問題,逐漸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 陳學芳讓正在分享的學生指定下一個回答問題的人。一方面,這讓她快速認識更多的學生;另一方面,這也讓她能夠了解哪幾名學生是“鐵哥們”、哪些學生經常被點名。 陳學芳是講述者,與她搭檔的另一位心理專家是觀察員。觀察員主要負責記錄上述數據,課后叮囑陳學芳重點關注那些從未被叫過名字或默不作聲的學生。 小潔向陳學芳分享,自己目前住在帳篷里,時常能看到為重建家園而努力的解放軍哥哥。到了晚上,她還有電熱毯,“很暖和,一點也不冷”。在陳學芳的引導下,小潔的回憶呈現出溫暖的底色。 3天時間,從“我們在這里”“我們有共同的經歷”到“我們在努力”,救援組專家用陪伴、傾聽、分享,讓學生盡可能收獲應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 “早安、晚安” 為期3天的心理輔導課程結束后,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希望能與蘇州的教師有更多“隔空碰面”、分享交流的機會。 “老師,我還可以聯系你嗎?”“蘇州好遠,陳老師居然隔著千山萬水給我們上課?!薄袄蠋熥屛矣蟹N輕松的感覺,讓我走出去看看窗外,我們一起交流互動,我發(fā)現了不一樣的精彩。”“我開始變得開朗樂觀起來,我好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p> 讀著當地學生在教學平臺給自己的留言,黃裴莉不覺鼻子一酸。平日里,黃裴莉在早上與晚上有閱讀新聞的習慣,她從媒體發(fā)布的鼓勵人積極向上的“早安”“晚安”內容中獲得啟發(fā),通過互聯網平臺,正式向積石山的學生發(fā)布“早安-晚安計劃”。 為期24天的時間里,黃裴莉與同事分工協作。確定主題、撰寫文案、誦讀發(fā)布……300多字的文案、3分多鐘的音頻背后是每一名教師逐字逐句刪改、反復揣摩誦讀語氣的漫漫長夜。 考慮到當地“天黑得晚”,學校團隊將“早安”內容的發(fā)布時間定為上午8點;“晚安”內容的發(fā)布時間定為晚上9點。 “新的一年,請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你身邊的人和你熱愛的事、必須要做的事。請相信時光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那些你曾經播種過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某天開花結果,只要一心向陽,歲月自會生香。新的一天,加油,早安!” 發(fā)布相關內容后,陳學芳總會留心學生的評論。“親愛的老師,很高興每天都能收到您發(fā)來的問候,這一句句問候撫慰著我們的心靈?!?/p> 在陳學芳看來,學生的反饋讓她亦感溫暖:“不僅僅是我在影響他們,他們也在感染我!” “用生命影響生命” 記者在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采訪時,看到校園內設有“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標語。作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多年來,該校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其實,陳學芳是一名有著10余年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她深知,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他們來說十分必要。課余時間,陳學芳聽講座、看書籍,自學心理學。 2006年,陳學芳通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2017年,陳學芳成為專職心理教師。如今,學生喜歡與陳學芳一起玩沙盤等游戲,通過游戲與交流,講出自己的困惑,并得到她的鼓勵與建議。 像陳學芳一樣的教師在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還有很多。 據黃裴莉介紹,這源于該校《成長伴隨:全場境心育支持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已研究并實踐近12年,致力于構建“家庭-學校-社區(qū)”三方良好互動的學生成長支持系統,形成價值獨特、機制獨特、場景獨特、成果獨特交互滋養(yǎng)協同共育的心育蘇式經驗。 黃裴莉表示,多年來,學校秉承“生命影響生命,讓成長看得見”的辦學理念,著力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從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角度,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支持。 收到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發(fā)來的祝福視頻后,黃裴莉與那里的師生約定,今年暑假,將實地前往積石山,將情感上的陪伴轉化為現實中的相逢。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