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社會工作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我是村里1000個孩子的兒童主任”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社會工作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4年01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云南德宏推行兒童主任制度近14年,成為兒童關愛保護服務的關鍵一環(huán)——
“我是村里1000個孩子的兒童主任”

    兒童主任是兒童關愛保護服務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家庭、學校之外離孩子最近的人。目前,我國已有66.7萬名兒童主任,基本實現(xiàn)了村(社區(qū))全覆蓋。

    2010年,云南德宏的隴川縣、瑞麗市、盈江縣三地入選第一批兒童主任模式試點,如今已推行兒童主任制度近14年。近日,記者走進云南德宏,深度觀察兒童主任制度為當?shù)貛淼淖兓?/p>

    10歲的小溪,是一名留守兒童。他的畫本上,畫著頭戴斗笠、面帶微笑的自己和3頭小牛。坐在身邊的,除了奶奶,還有這個村子的兒童主任板小蓮。

    “我是村里1000個孩子的兒童主任。”板小蓮今年47歲,擔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景罕村兒童主任13年多,跟村里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感情。除了常常舉辦親子活動,村里所有0到18歲孩子的信息分類、權益保障、補助申請等事務都歸她管,服務的兒童最多時超過千人。像她這樣的兒童主任,隴川縣共有77人,覆蓋全縣所有村委會及社區(qū)。

    兒童主任從哪兒來

    本地選拔+高校培訓

    德宏州地處偏遠,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高,不少兒童及其家庭面臨困難時,不了解如何向黨和政府、向社會尋求幫助。

    2010年5月,民政部、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等聯(lián)合啟動“中國兒童福利示范項目”,以多地12個縣120個村為試點,每個村設置一名專職人員,負責將有關兒童保護的福利政策聯(lián)通到有需要的人,這些人就是后來的兒童主任。

    隴川縣在第一批試點名單中,最初劃定了10個兒童主任模式先行示范村。“每個村配備1名兒童主任,服務村中所有0到18歲的少年兒童。”隴川縣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股股長張發(fā)勇介紹,“我們通過考試從本村村民中選拔了10名兒童主任,均要求高中及以上學歷。”

    “最開始,我并不了解具體情況,只知道是和兒童相關的工作?!卑逍∩徧寡裕斈?,她除了務農外,還是村里小學的代課老師,村委會干部看中了她和孩子溝通交流的能力,向縣民政局推薦了她。

    “結合各地實際,我們主要從當?shù)卮迕裰羞x拔,幾乎都沒有相關經驗,要從頭開始培訓?!北本煼洞髮W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助理谷雯燕說,研究院專門為兒童主任項目提供人才培訓等支持。

    如何從零開始培養(yǎng)一名兒童主任?在景罕村兒童之家,記者翻看板小蓮10多年來的學習筆記,里面除了有關兒童的基本理論,還有政策解讀、個案研究等等,字跡工整、條理清晰?!耙荒暌槐竟P記本,足足記了10多本?!卑逍∩徴f。

    “為了使村級兒童工作隊伍專業(yè)化,從怎么入戶登記,到相關兒童政策的介紹解析,再到心理輔導、活動帶教,我們?yōu)閮和魅翁峁┝艘徽着嘤栒n程?!惫撒┭嘟榻B,“我們每年在當?shù)嘏e辦兩次線下培訓,同時配有線上課程,兒童主任必須通過考試才能上崗工作?!?/p>

    據(jù)介紹,兒童主任考試分初級、中級、高級3個級別,對應不同的科目和工作內容,不光是村級的兒童主任需要考試,縣級兒童工作的負責人同樣要參加?!懊看蝺和魅闻嘤栁叶紩⒓?,也順利通過了‘高級’兒童主任考試?!睆埌l(fā)勇說。

    2019年4月,在前期10個村的基礎上,隴川縣將全縣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實現(xiàn)了全縣77個村委會及社區(qū)的兒童主任全覆蓋,同時落實了兒童主任的工作補貼。

    經過充分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門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村(居)委員會普遍設立兒童主任,并明確了兒童主任具體工作職責。截至目前,全國已配備66.7萬名兒童主任,基本實現(xiàn)村(社區(qū))全覆蓋。

    2023年,民政部等15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對各地進一步加強兒童主任隊伍建設,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完善關愛服務內容清單,加強專業(yè)能力培訓,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作出部署安排。

    兒童主任工作怎么開展

    摸清底數(shù)+長期服務

    986人——在瑞麗市俄羅村兒童主任瑞應的筆記本上,清晰記著這個2010年寫下的數(shù)字。2010年,她剛當上兒童主任,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挨家挨戶采集兒童信息。兩個月時間,瑞應走遍俄羅村下轄的13個村民小組,掌握了村民家里每名兒童的信息。

    受當?shù)匕l(fā)展狀況影響,早年間俄羅村困境兒童比例較高。“通過入戶采集信息,我把每個兒童的信息整理成冊,分析家庭情況,標注出需要幫助的兒童,每月上報至民政局,申請相應的救助和補貼。”瑞應說。

    宋麗娟是瑞麗市民政局兒童工作督導員,長期從事兒童福利保障工作。她介紹,為保障兒童主任模式順利運行,村一級需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兒童,隨后通過州縣(市)鄉(xiāng)鎮(zhèn)多級聯(lián)動機制,由市民政局協(xié)調相關的保障落實。

    “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市級層面有聯(lián)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兒童工作的副市長專門召開會議協(xié)商解決,確保每一名兒童都得到應有的權益和保障?!彼嘻惥暾f,自上而下的工作機制確保了兒童主任制度的順暢運行。

    了解信息只是第一步,兒童主任還要進行長期跟蹤服務。瑞應有幾本特殊的檔案文件,上面是所有需要重點關注的兒童家庭資料,多年積累下來,這份名單已有300余人。

    小巖是這份特殊名單中的一員。多年前,瑞應在一次入戶探訪中了解到,小巖父親患有重病,只有奶奶帶他,生活較為困難。一次凌晨3點鐘,小巖奶奶給瑞應打電話,說孩子半夜點著蠟燭在床邊看書,怎么勸都不肯睡覺。

    顧不得夜色濃重,瑞應趕到小巖家。家里沒有桌子,男孩用書本堆疊成簡易書桌看書復習?!凹依飾l件差,孩子愛學習,總是生怕哪天就沒書讀了?!毙r奶奶道出了實情。

    “阿姨跟你保證,一定幫你申請到補助,你只管好好讀書?!比饝r說,“這樣看書傷眼睛,以后還要有好視力去讀更多的書?!?/p>

    在相關補助申請到位后,瑞應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小巖家回訪,了解孩子的最新情況,直到小巖去城里念高中。后來,瑞應從家訪中得知,小巖順利考上了警校。

    多年下來,瑞應跟蹤服務了300多名像小巖一樣的孩子,有的因為家庭原因險些輟學,有的因為自己不想讀書很小就踏入社會。瑞應走家入戶幫助申請補助,甚至到孩子打工的火鍋店上門“勸學”,鼓勵他們一定要繼續(xù)上學。

    “回想這些年,我服務過的孩子里幾乎沒一個輟學,還有40多人考上了大學。”瑞應說。

    兒童主任工作帶來了什么

    親子活動+溫馨反哺

    “除了幫助解決農村孩子生活上的困難,還要盡可能讓他們的童年豐富多彩。”村里的“兒童之家”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是瑞應的另一項工作內容。

    瑞應還記得,2011年第一次組織親子活動時,村里有60多對家長和孩子報名參加。活動內容是“兩人三足”游戲,對這里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是難得的體驗。

    現(xiàn)場很熱鬧,百余人在“兒童之家”外的空地上,大手牽小手,歡聲笑語不斷?!凹议L孩子一起參與,不僅收獲了開心,改善了親子關系,也提升了孩子們的交往能力。”瑞應回憶,“很多家長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一位家長在活動結束后激動地找到我,說自己很少和兒子一起玩游戲,牽兒子手時,全身都在發(fā)抖。”

    有了一次次成功舉辦活動的經驗,每個月俄羅村的親子活動日就成了村里特殊的“趕擺日”,也就是傣族群眾所說的趕集日。村里的“兒童之家”因此成了孩子們愛去的地方,8點半開門,孩子們7點多就在門口探頭探腦。

    在景罕村,板小蓮把培訓中學到的專業(yè)知識融入活動中。村里的殘障兒童小亮,很排斥和同齡人活動。為了鼓勵他更好地融入群體,板小蓮邀請他和父母參加親子活動,在舒緩的音樂中,大家放松活動,小亮也漸漸能開心地與人互動。

    還有一次活動,板小蓮讓所有孩子用雪花片塑料積木做拼圖。有個叫小俊的智力殘疾兒童,思考問題慢了些,空間想象力卻極為豐富?!靶】∮煤唵蔚难┗ㄆ闯隽艘粋€立體機器人。這讓我們發(fā)現(xiàn),即便是智力殘疾的孩子,也能找到自己所長?!卑逍∩徴f,在縣民政局的協(xié)調幫助下,如今小俊就讀于州上的特殊教育學校。

    現(xiàn)在,景罕村的“兒童之家”親子活動中,常駐主持人板小蓮還有許多幫手。那些曾接受過她服務幫助的孩子,有的在外念大學放假回家,有的大學畢業(yè)后考回了當?shù)毓ぷ?,他們抽空都會回到村里,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參與活動。

    2022年考上研究生的小敏,從13歲開始就接受板小蓮的跟蹤服務。她從生活困難的家庭走出去,如今學有所成,其間離不開兒童主任和各級組織的長期幫助。

    “每逢放假,我都會回來幫板媽媽的忙,看著這些活潑的孩子們,就想到了當年的自己,希望我也能成為村里孩子的榜樣。”小敏說。

    瑞應有同樣的感慨:“令我開心的是,那些我以前服務過的孩子們每次回村,都會跟我報告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把我當成家人。看著每個孩子茁壯成長,就是兒童主任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最大收獲?!?/p>

    (據(jù)《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