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慈善傳統(tǒng)
為兒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間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增加普惠性托育資源供給,加快公共設施適兒化改造
為兒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間

    在江蘇宿遷沭陽縣,許多社區(qū)興建兒童活動中心,增添兒童游樂設施(丁華明/攝)

    在山東聊城高新區(qū)春蕾公園,孩子們在游戲玩耍(梁明潑/攝)

    社區(qū)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完善社區(qū)服務,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激發(fā)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服務民生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近日,記者走進部分城市社區(qū),探訪完善社區(qū)服務內容、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為進一步提升社區(qū)生活品質提供借鑒。

    探索形式多樣的托育服務

    解決家庭育兒難題

    社區(qū)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不少地方積極優(yōu)化社區(qū)服務,增加普惠性托育資源供給,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年輕父母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帶娃”。

    “一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在江蘇南京市棲霞區(qū)堯化街道熙景和苑社區(qū)服務中心小蜜蜂育兒園里,兩歲的歡歡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小朋友們做著手指游戲,玩得十分開心。

    “家門口的這個育兒園真是幫了大忙?!睔g歡的媽媽徐瑩說,“我和孩子爸爸經(jīng)常出差,老人都在外地,只靠家人照顧真忙不過來?!?/p>

    徐瑩考慮過提前送孩子到幼兒園,但問了幾家幼兒園,只收3周歲以上的孩子?!艾F(xiàn)在,社區(qū)的小蜜蜂育兒園可以提供低齡托育服務,真是方便。”

    小蜜蜂育兒園園長呂萍告訴記者,社區(qū)里有不少家庭急需3歲以前的托育服務,因此建設了小蜜蜂育兒園,依托社區(qū)公辦幼兒園管理,免租金和水電費,降低運營成本,讓利于民。

    目前,小蜜蜂育兒園共有3個班、45名3歲以下兒童,來自堯化街道13個社區(qū),除了全日托之外,其中有8個孩子是半日托,以培養(yǎng)生活和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

    記者看到,在育兒園的活動區(qū),有積木、海洋球館和圖書角,服務內容很豐富。

    “家長短暫出門辦事、買菜,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都可以送到這里,有老師帶著他們玩游戲。”呂萍介紹,棲霞區(qū)按每人每次1.5小時的標準,為育兒園提供30元補貼,去年有700多人次受益。

    棲霞區(qū)衛(wèi)健委副主任董冬平介紹,目前全區(qū)9個街道都有了普惠性育兒機構,包括30家育兒園、39家在社區(qū)幼兒園中開設的托班、22家社區(qū)親子室,為社區(qū)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從全國來看,多地探索形式多樣的托育服務解決家庭育兒難題。成都積極構建普惠優(yōu)先、形式多樣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探索家庭鄰里式、社區(qū)嵌入式、托幼一體式、職工福利式、標準規(guī)范式等托育服務模式;上海在建設“15分鐘生活圈”過程中探索形成“15分鐘托育圈”,多個社區(qū)托育“寶寶屋”已經(jīng)開始試運營或正式運營;廣州首個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公益項目試點“向日葵親子小屋”在多個街道落地。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屈智勇建議,要不折不扣落實小區(qū)配套建設托育服務機構的政策,新建小區(qū)同時規(guī)劃托育服務的機構建設,老舊小區(qū)在改造過程中把可用的房屋優(yōu)先規(guī)劃成托育服務的用房和用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多種形式提供托育服務,給家長們帶來多樣化的選擇。

    完善便利服務設施

    讓兒童出行安全放心

    秋日的北京陽光明媚,走進東城區(qū)燈市口北巷,這里的“彩虹步道”格外亮眼。到了放學時間,各類車輛自動讓開“彩虹步道”,學生們歡聲笑語,走在回家的路上。燈市口小學學生鄒穎慧說:“彩虹步道不僅好看還很安全,放學路上同學們結伴而行很開心?!?/p>

    過去這條道路上電動車、自行車混行,學生們上下學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解決學生交通安全難題,屬地街道、社區(qū)和相關部門認真論證,規(guī)劃設計出這樣一條安心通學路,有效改善了校園周邊的交通環(huán)境??傞L262米的“彩虹步道”正式啟用后,每天上下學時間段禁止停放各類機動車及非機動車,任何車輛都不能借道通行,相當于給孩子爭取了特殊時段的專屬路權。

    近日,北京市發(fā)展改革委、市婦兒工委辦公室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梳理形成《〈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3年工作臺賬》,細化分解137項年度具體工作目標,其中有26項聚焦為兒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間。

    比如,在加強城市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上,將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建設一批全齡友好型公園、口袋公園、休閑公園、城市森林、小微綠地及體育公園內兒童活動場地,并在全市自然保護地內擬建多處自然教育設施、場地,推動綠隔公園適兒化空間改造,完善兒童安全娛樂設施和標識標牌系統(tǒng);在兒童友好社區(qū)建設上,充分激發(fā)婦女之家、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活力,提升社區(qū)服務能力和水平;在改善兒童安全出行上,重點圍繞校園周邊,普遍設置人行過街設施,完善人行橫道標線和人行橫道提示標志,并推動打造一批示范安心通學路。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2021年發(fā)布《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之后,各地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步伐。上海閔行區(qū)古美路街道的部分公廁衛(wèi)生間新增了兒童坐便器、落地式小便器,方便孩子們使用。武漢依托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和社區(qū)系統(tǒng)構建兒童友好的活動空間。天津打造100個示范性兒童友好社區(qū),推進利用社區(qū)空間,建設兒童之家、圖書室、體育場所、游戲廣角等。

    打造兒童友好空間是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副總規(guī)劃師劉昆軼認為,在城市層面,要打造自然趣味的開敞空間體系,建設適宜兒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統(tǒng)。在街區(qū)層面,要構建兒童獨立安全活動圈,包括學校、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等。在社區(qū)層面,要建設完善便利的兒童服務設施,配置特色趣味的兒童活動場地,構建安全連續(xù)的兒童出行路徑。

    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兒童營造快樂成長氛圍

    “月餅最早是用來做什么的?”“接龍說出一個帶有‘月’字的古詩。”……在江蘇無錫濱湖區(qū)河埒街道水秀社區(qū)舉辦的“中秋奇妙夜”系列活動上,社區(qū)志愿者積極與孩子們互動,答對的小朋友能獲得一個小燈籠作為獎品。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許珂豪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是自己動手制作冰皮月餅。在許珂豪面前的長桌上,放著社區(qū)統(tǒng)一提供的糯米月餅皮,豆沙、水果、巧克力等5種月餅餡兒,以及各種手工工具,每個家庭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制作出10個不同口味的月餅——餡兒可以直接包,也可以“雙拼”甚至“多拼”。許珂豪和母親將“混搭風”的餡兒攪拌好,裹進糯米皮中,然后放入印著嫦娥奔月等圖案的模具里。

    “兒子玩得很開心。”許珂豪的母親杜琰說,孩子們分享了各自制作的月餅,結識了新朋友?;顒油ㄟ^親子互動,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也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

    水秀社區(qū)黨委副書記張可云告訴記者,社區(qū)注重兒童友好元素挖掘、致力于兒童友好社區(qū)建設,設立了國學誦讀、非遺工坊、公益書法等多個兒童興趣小組,近年來陸續(xù)開展了“城市環(huán)?!薄罢J養(yǎng)花木”“落葉拼圖”等一系列“既有趣又好玩”的主題活動。

    提升社區(qū)兒童服務,不僅要為附近居民打造公共的兒童活動空間,還要舉辦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增進社區(qū)居民交流,為兒童營造快樂成長氛圍。

    專家建議,在城市硬件建設中要有“一米高度”的兒童視角,在社區(qū)功能上還要提供更多孩子喜聞樂見的服務。在管理中下足“繡花功夫”,讓“兒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區(qū)生活的全過程,為兒童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社區(qū)空間。

    (據(jù)《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