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光彩體育館
當時,紹興市民宋解放以其三個月大女兒宋丹華的名義向亞運會捐贈11元,后者也因此成為了北京亞運會年紀最小的捐贈者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1990年的秋天,這首《亞洲雄風》響徹了整個華夏大地,這首歌唱出了彼時中國人的豪情萬丈,唱出了中國人對于亞運會的熱切期盼,也唱出了那一代國人的希望與吶喊。 1984年9月,北京獲得了第十一屆亞運會的主辦權,舉國上下為之一振,各級相關單位和人員緊鑼密鼓地進入了籌備階段,辦好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型國際性綜合運動會,成為當時舉國的目標。 舉國上下 萬眾一心 但對于剛剛步入改革開放第十個年頭的中國來說,除了沒有經(jīng)驗,更多的是資金上的壓力。 擔任著當時亞運工程總指揮的時任北京副市長張百發(fā)算過一筆賬,新建 16 個、改建 17 個場館,修繕 46 個體育場館,新建 50 萬平方米的亞運村和 100 多萬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區(qū)……這些費用的實際投入可能高達25億元。張百發(fā)發(fā)誓:“亞運工程完不成,我就從北京的最高點——京廣中心(51 層)往下跳。” 1988年底,時任國防科工委黨委書記的伍紹祖臨危受命,擔任了體委主任,并擔任1990年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執(zhí)行主席。據(jù)他回憶,他上任時,中央財政每年下?lián)艿捏w育經(jīng)費是2億多元,按照當時的的物價水平,相當于給全國人民每人買根冰棍。而為了辦亞運,財政撥款7億元,再加上地方財政自籌近19億元,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筆巨款,但依然還有6億元資金缺口。 號召民間集資成了唯一的辦法。 為此,亞組委專門成立了“集資部”,通過捐贈、出售轉播權、廣告、蓋亞運村賣房子、發(fā)行體育彩票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 當時,全國各界自上而下發(fā)起了一場捐贈熱潮。據(jù)統(tǒng)計,有2億人次向亞運會捐贈資金和物資,總價值達7億元:年近古稀的老人捐出自己的養(yǎng)老金;12歲的小女孩捐出自己的壓歲錢;26歲的農(nóng)家子弟帶著全家節(jié)衣縮食攢下的200元錢,步行17天將這筆捐款送到了北京…… 在還有很多家庭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年代,國人澎湃的“辦亞運”激情讓“捐贈”一詞永久鐫刻在北京亞運會歷史上。 顏海霞:亞運捐款第一人 到亞運會開幕那天,為亞運捐款( 不含物資)就達到了2.7億元,這筆巨大的金額,卻是始于一個小學生的1.6元壓歲錢。 1987年,年僅12歲的顏海霞還在江蘇省建湖縣湖中小學讀書,平時有讀報習慣的她無意中在報紙中縫上看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張百發(fā)號召全國人民為亞運會捐款的消息,那個時候的她還不知道亞運會究竟為何物,只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舉辦一項盛會,正在籌集資金。于是,她便將省下的1.6元壓歲錢全部捐了出去。 由于不知道郵寄地址,小海霞便在信封上寫下了“張百發(fā)叔叔收”,錢寄出后,她便將這件事忘在了腦后。沒過多久,顏海霞收到了亞組委集資部的回信,信中說張百發(fā)已經(jīng)收到她的捐款并轉交至亞組委。 三年后,也就是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夕,建湖縣體委的工作人員找到正在上課的顏海霞,問她是不是曾經(jīng)給亞組委捐過款并收到了亞組委的回信,當?shù)玫娇隙ù饛秃?,體委工作人員興奮地拿出報紙告訴她,亞組委邀請她以貴賓的身份出席亞運會開幕式。 于是,最遠只去過南京的顏海霞,跟隨江蘇亞運集資團,踏上了前往首都的火車。在北京,她不僅現(xiàn)場觀摩了盛大的亞運會開幕式,還見證了北京亞運會中國代表團第一枚金牌的誕生過程。而這一次的北京之旅,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顏海霞的一生。 從北京回到學校后,亞運賽場上運動員拼搏的場面和氛圍一直激勵著她,恰巧南京水上運動學校的張教練看她身體素質不錯,在征得她父母同意后,帶她走上了專業(yè)賽艇運動員的道路。遺憾的是,由于傷病等原因,顏海霞并沒有繼續(xù)練下去,1994年畢業(yè)后,她成為了一名小學體育教師。 演藝明星傾囊相助 相聲大師侯寶林是第一位為北京亞運會捐款的知名人士。為了集資,已經(jīng)72歲的侯寶林再次出山巡演籌款。對于當年的那筆一萬元捐款,他說:“一萬塊錢,對于亞運會那么大的事兒,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自己心里知道,我這一萬塊錢來之不易,是一句一句說出來的。亞運會這么大的事情我必須支持?!弊詈笏麑⑺I集到的錢全部捐給亞運會。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為亞運集資捐款的行列中。 在香港一位歌手也從報紙上了解到亞組委缺錢的消息,他和妻子決定賣掉香港的房子和車子把錢捐給亞組委,但他覺得這樣還不夠,他還有個更瘋狂的想法——去全國各地開演唱會把收益全部用于支持亞運會。 那個歌手的名字叫做張明敏,1985年的春晚他的一首《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祖國舉辦1990年亞運會的6億資金差,能湊多少是多少!” 那一年他開了154場演唱會,最多的時候一天演了3場,唱到嗓子嘶啞發(fā)炎,那時的一張門票也就三毛、五毛,就這樣他一首歌接一首歌,一座城接一座城,那句“無論身在何處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張明敏不知唱了多少遍。 一年下來他帶著60萬元零零散散的毛票,悉數(shù)交給籌資組,那一張張鈔票里不僅僅是張明敏一個人的愛國心,還有全國人民的期盼。 愛國港商捐建場館 香港知名實業(yè)家、杰出社會活動家、著名愛國人士霍英東曾說:“我出身貧寒,少年時因過早為生計奔波而營養(yǎng)不良,嘗夠了體弱多病之苦。懂事后見國家貧弱,人民多難,更深感如果不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民族難興國家無望之理?!睘榇?,霍英東一直把體育運動視為振興中華的重要標志和手段。 為了表達一名炎黃子孫的赤子之情,霍英東主動宣布捐資1億港元興建亞運會游泳館,該場館后來被命名為英東游泳館。當時,這座氣勢恢弘的游泳館是亞洲最大的游泳館,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有6000多個座位,館內有國際標準的游泳池、跳水池和放松池,比賽泳池下還裝有攝影、燈光和音響設備,并配備了保持水質潔凈無菌的全自動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粲|的愛國舉動得到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為此,第11屆亞運會組委會向霍英東頒發(fā)了特級榮譽證書。 鑒于當年北京舉辦亞運會時缺乏國際高級賓館,霍英東又投資超過2.3億港元,在北京興建了高級酒店貴賓樓,霍英東特意把酒店建成傳統(tǒng)中國風格建筑,目的就是讓世界賓客能從中感受到古老的東方文明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多年后,在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后,霍英東又為北京奧運會造價達8億元人民幣的奧運游泳館“水立方”捐資了2億元。此外,全國各地都有霍英東捐資興建的體育場館,如番禺的英東體育場等。 個體勞動者的無私奉獻 上世紀80年代,雖然個體私人經(jīng)濟群體從業(yè)人員已近2000萬人,但個私經(jīng)濟在中國經(jīng)濟中的占比還很低,個私經(jīng)濟從業(yè)者的地位還不高,在社會上少有話語權,他們也渴望為建設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向全國各地個私協(xié)會發(fā)出號召會員為亞運會捐贈的通知時,會員一呼百應,積極加入捐贈行列,在很短的時間內,全國各地私營企業(yè)家的捐贈額度就已超過預期。 在眾多會員中,來自新疆的庫爾班的捐贈事跡尤其令人感動。庫爾班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賣烤羊肉串的一名個體戶,他響應號召捐出了一萬元錢。在那個年代,對于很多人來說,一萬元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而按照當時一毛錢一串羊肉串的市價來算,這一萬元意味著庫爾班要在他的街頭小攤上賣出十萬串羊肉串。為了湊夠一萬元前,庫爾班的兒子還賣掉了心愛的摩托車。個體工商戶群體樂于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的號召和引導下,全國個私協(xié)會系統(tǒng)最終捐款額高達2050萬元,捐建的體育館也因此被命名為光彩體育館。光彩體育館位于北京木樨園,則作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綜合性體育館為北京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中南郊體育中心的一部分,建設用地近40000平方明,建筑面積9932平方米,包括一個比賽用館和一個健身訓練館。比賽館設南北兩個看臺,共有2372個固定座席,484個活動座席。第11屆亞運會的擊劍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平時可用于排球、籃球、手球等多種體育項目的比賽。 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代表所有個體勞動者將款項捐給亞組委后,其事跡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yōu)閭€體私營經(jīng)濟從業(yè)者的力量和精神所震驚。但事實上,當時,剛成立沒多久的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連一個正式的辦公場所都沒有,所有工作只能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僅有的一座辦公樓4層大廳里開展,條件很艱苦,書柜就相當于各部室之間的“墻”。 即便如此,在北京市政府提出將光彩體育館的一部分辦公樓作為回報贈與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的時候,中國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卻拒絕了,他們說:“能為國家、為人民盡一份自己的心意是光榮,也是義務。國家籌辦這次盛會,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我們的條件還可以,把辦公樓給更需要的單位吧?!?br> 發(fā)行彩票開創(chuàng)籌資先河 為了籌備資金,亞組委還發(fā)行了體育彩票,采用發(fā)行獎券的方式為大型綜合性國際運動會籌集資金,在國際上早有慣例,但在我國尚屬首次。 1989年8月8日,由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獎券”在北京舉行了首發(fā)式,這是中國首次為國際大型體育運動會籌款而發(fā)行的體育彩票,也是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發(fā)行的體育彩票。 根據(jù)伍紹祖的介紹,獎券一共發(fā)行了4.3億元,按照規(guī)定,30%是籌集款,其他是發(fā)行費用和發(fā)獎款,對亞運會直接貢獻了1.3億元。 當時花一元錢買一張印有亞運會吉祥物的獎券,意味著既為亞運會做了貢獻,又有獲得巨獎的機會。在那之后,彩票就和普通老百姓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獎券”彩票品種多達12組198枚,至今仍保持著我國彩票發(fā)行史上單次品種與數(shù)量最多的最高紀錄。(據(jù)《錢江晚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