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李慶 自8月1日起,由天津市民政局、財政局、殘疾人聯合會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天津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實施。 為加強天津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以下簡稱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管理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主動服務,提高殘疾人及其監(jiān)護人對政策的知曉度,同時打通殘疾人“兩項補貼”多元化申領渠道,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實施意見》明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為天津市戶籍、享受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邊緣家庭(原低收入家庭)待遇中的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為天津市戶籍,各殘疾類別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度殘疾人。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可同時申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既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條件,又符合因公致殘、離休等福利性生活補貼(津貼)、護理補貼(津貼)條件,以及納入傷殘撫恤對象范圍且已享受補貼的殘疾人,可擇高申領其中一類生活補貼(津貼)、護理補貼(津貼)。既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條件,又符合居家養(yǎng)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條件的殘疾老年人,可疊加享受。既符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條件,又符合居家養(yǎng)老護理補貼條件的殘疾老年人,可擇高申領其中一類護理補貼。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殘疾兒童不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可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機構集中養(yǎng)育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殘疾兒童的護理補貼可直接發(fā)放至兒童福利機構,作為殘疾孤兒護理費用集中統籌使用。兒童福利機構已納入相關照料護理類補貼資金保障范圍的,不再重復享受。 殘疾人兩項補貼不計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邊緣家庭(原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領取工傷保險生活護理費,納入特困人員供養(yǎng)保障,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監(jiān)獄服刑的殘疾人,不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 《實施意見》建立完善主動發(fā)現機制,實現“政策找人”。各區(qū)民政、殘聯、街道(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獲取信息的特殊要求和實際困難,通過廣播、網絡、電視等多種形式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宣傳力度,提高殘疾人及其監(jiān)護人政策知曉度。區(qū)、街道(鄉(xiāng)鎮(zhèn))殘聯工作人員重點對新辦殘疾人證且符合補貼條件的殘疾人開展政策告知服務,區(qū)、街道(鄉(xiāng)鎮(zhèn))民政工作人員重點對新納入低保、低保邊緣家庭且符合補貼條件的殘疾人開展政策告知服務。 《實施意見》規(guī)定,確保3個月內對新納入低保、低保邊緣家庭、新辦證殘疾人提供“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信息提示”、“明白紙”、“告知書”、電話通知、入戶走訪等至少一種形式的主動提醒政策宣傳服務,對已主動開展政策告知,但殘疾人或監(jiān)護人并未主動提出補貼申請的,視為自愿放棄。殘疾人自愿放棄后再次提出補貼申請的,受理主體應當及時予以受理,補貼資金從申請當月計發(fā),不予補發(fā)。 《實施意見》打通殘疾人兩項補貼多元化申領渠道。全面實施“跨省通辦”“全程網辦”“一件事兒”“一卡通”發(fā)放管理業(yè)務,暢通殘疾人兩項補貼申領渠道,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對主動申請且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現“應補盡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