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2025年年底前我國將基本實現(xiàn)垃圾分類全覆蓋
云南省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為上海建“無廢城市”夯實基礎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垃圾分類為上海建“無廢城市”夯實基礎

    上海將再添“無廢城市”這一實力標簽。今年初,《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發(fā)布,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加快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范式。

    圍繞目標愿景,到2025年,上海固廢產(chǎn)生強度穩(wěn)步下降,資源化利用體系顯著優(yōu)化,無害化處置能力持續(xù)夯實,環(huán)境風險得到有效防范,數(shù)字化全面賦能固廢全域治理,“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統(tǒng)籌協(xié)調、高效安全的固廢治理體系。

    到2030年,上海固廢充分資源化利用,實現(xiàn)固廢近零填埋,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穩(wěn)居全國前列。

    簡言之,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要在生產(chǎn)、收集、轉移、利用、處置每個環(huán)節(jié),圈出更多“變廢為寶”的閉合曲線。

    全社會共同參與

    繪就“圖景”

    什么是“無廢城市”?解釋為“沒有廢棄物的城市”顯然有失精準。根據(jù)國務院發(fā)布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無廢城市”是以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xù)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huán)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fā)展模式。

    這段論述中,“無廢城市”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的科學概念,著眼于廢棄物從產(chǎn)生到消解的全過程。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chǎn)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旨在最終實現(xiàn)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chǎn)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回顧以往的垃圾治理,大體遵循著這樣簡單的邏輯:“某類垃圾增加—處置能力不足—新建對應的處置設施”。這固然是符合直覺的,重點落在垃圾產(chǎn)生的事后處置,即“中間和末端減量”上,但不足以詮釋“無廢城市”的內涵?!盁o廢城市”的最終圖景,需要全社會、全流程地普遍參與方能繪就。

    客觀來講,上海打造“無廢城市”的底子相當不錯。

    就說生活垃圾分類,上海作為全國的“排頭兵”,這些年實踐總結出了成熟流程,形成了不錯的引領效應,為“源頭減量”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無廢城市”,意味著進一步算細賬。比如,優(yōu)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化平臺,建立全程計量體系等。到2025年,上海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常態(tài)長效管理機制和全程分類收運處理系統(tǒng),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95%、45%以上,垃圾分類工作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又如,深入推進規(guī)?;藞鰸窭徒偷卦搭^減量,加大凈菜上市力度;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產(chǎn)、銷售和使用;加快推進商品包裝和郵件快件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huán)。上海提出,到2025年,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快遞包裝回收設施覆蓋率均達到100%。

    “無廢城市”以“無害化”做托底保障,對“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上海的對策之一,是鞏固優(yōu)化“兩網(wǎng)融合”回收體系,持續(xù)推進點站場標準化改造提升,實施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提高主體企業(yè)集聚度和服務能力。

    串聯(lián)起全套專業(yè)的處置系統(tǒng)仍是關鍵。按照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并舉的原則,上海將繼續(xù)推進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在老港、閔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崇明等區(qū)域再新建一批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充分保障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需求,到2025年,上海生活垃圾焚燒能力穩(wěn)定在2.8萬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1萬噸/日。

    聚合共生

    從“細胞”養(yǎng)成開始

    細胞,正從一個生物學概念,變?yōu)樘剿鞒鞘兄卫淼那腥肟凇?/p>

    “無廢細胞”這個新名詞,讓“無廢城市”這個看似龐大的目標,逐漸化解為人們日常觸手可及的微小改變,以潤物無聲的姿態(tài)走入百姓生活?!盁o廢社區(qū)”“無廢校園”“無廢商場”“無廢景區(qū)”……都從“細胞”養(yǎng)成開始。

    具體而言,“無廢社區(qū)”的內涵包括補齊關鍵短板,探索引入再生資源智能化回收裝置、引入快遞包裝和外賣餐盒的回收設施;鼓勵有條件的社區(qū)開展廚余垃圾分類和就地資源化利用,提高再生資源、廚余垃圾、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比例。

    “無廢校園”旨在將“綠色學?!薄⒗诸惖取盁o廢”理念融入學校管理及教學活動,鼓勵推廣無紙化辦公,有力推行“光盤行動”,鼓勵相關課程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展覽、知識競賽、征文等互動活動,帶動師生踐行環(huán)保理念、共同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由此,身處其中的你我他,帶著從“細胞”中獲取的“無廢”烙印,穿越人海、回歸家庭、再匯入社會,又成為散播“無廢”理念的新生“細胞”。

    小“細胞”聚合大能量,綠色躍遷指日可待。到2025年,靜安、長寧、寶山、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崇明、自貿(mào)試驗區(qū)臨港新片區(qū)將基本建成“無廢城市”,其他各區(qū)完成相應的“無廢城市”建設任務,開展重點園區(qū)、行業(yè)企業(yè)“無廢”示范,全市實現(xiàn)原生生活垃圾、城鎮(zhèn)污水廠污泥零填埋。(據(jù)《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