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社會工作
   第09版:社會工作
   第10版:社會工作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數(shù)字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清代保護動物思想與實踐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社會工作

第09版
社會工作

第10版
社會工作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數(shù)字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清代保護動物思想與實踐

    《大清律例》規(guī)定:“凡私宰自己馬、牛者,杖一百;馱、騾、驢,杖八十?!薄叭艄蕷⑺笋R、牛者,杖七十、徒一年半;馱、騾、驢,杖一百?!痹诩夹g不發(fā)達的時代,這些牲畜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或戰(zhàn)略物資,關系國家存亡。圖為1909年,農民驅使水牛耕作

    人類使用動物乃至殺戮動物,具有正當性,可是這正當性是有限的。人類超出限度的對動物的使用和殺戮,就不具備正當性,應該被譴責和被禁止。這就是動物保護的主要內容。清人在動物保護方面,做過很多努力。

    取用動物的導向

    在先秦時期,儒家就提出了一整套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思想與措施,覆蓋了捕殺與保護、市場交換、終端消費、文化控制、懲罰條例等方面和相關的環(huán)節(jié),對殺戮動物的數(shù)量、時機、方法、品種和個體的選擇,以及不同社會階層、各種活動等消費動物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其核心內容,是杜絕不必要的消費,反對不必要和不正確的殺戮,以保護動物資源。歸納起來,其要有三:“取用有時”、“取用有法”和“取用有度”。

    在清代,無論是士大夫還是政府,在宣傳先秦儒家的生態(tài)思想和相關措施,提倡合理使用動物資源、保護動物方面,都有積極的表現(xiàn)。如從總體上論述合理使用動物資源的,有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二十六《雜文六》之《放生說》、汪紱《雙池文集》卷九《觀物上下篇》等。此類文章,既肯定支配乃至殺戮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動物的正當性,又明確地反對不必要的對動物的殺戮和消費。

    在動物保護的某些具體的方面,清代士大夫往往和地方政府相一致,為社會做正確的導向。

    例如關于宰殺耕牛。中國歷代,都嚴格控制宰殺為人類效力的動物,提倡善待這些動物,例如牛等大牲口和犬。清代士大夫,反對私自宰殺耕牛的文章不少,政府的相關政令也不少,其中大多是地方官關于禁止殺牛等的告示等文件,也是政府的政令。反對或者禁止宰殺耕牛的理由,大致有二:第一,耕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宰殺耕牛,會影響社會生產力;第二,耕牛為人類效力,對人類有貢獻,宰殺耕牛,有悖于動物倫理。

    又如關于毒魚。用藥物麻醉或者毒殺的方法捕魚,這不僅會對水生動植物資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還會污染環(huán)境,甚至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構成直接的威脅。這樣的方法,清代以前不多見,清代則長期存在。毒魚的行為,明顯和先秦儒家對動物“取用有法”的原則直接相違背。對這樣的行為,許多地方政府發(fā)政令嚴禁。張觀我在會稽知縣任上,“訪有等不法棍徒,不務恒業(yè),結黨成群,置造毒藥,每見蕩魚長大,拋毒屠害,意圖浮竊”。如此則水生動物大量死亡,附近居民飲用水也被毒化,死魚又容易導致誤食者中毒。因此,他作為當?shù)刂h,出此告示禁止此類行為,下令嚴懲這些不法之徒。這告示就是其《覆甕集》卷一《嚴禁魚藥肆虐等事》。裕謙道光十五年六月,在兩江總督任上,出《禁毒魚示》。民間也會譴責這樣的捕魚方法。晚清黃世榮,看到“毒魚之事日多”,作為究心世務的民間知識分子,他寫了《蓄魚議》,譴責毒魚者,建議政府“著于令”。這些,都體現(xiàn)了“取用有法”的思想。

    殺牛也好,毒魚等方式失當、失時的捕殺也好,此類現(xiàn)象,在民間輿論的干預和政府的禁止下,即使很難絕跡,也不至于影響動物保護的大局,因為畢竟只是涉及到極少數(shù)人所為,所以也容易控制。

    先秦儒家關于動物保護的思想中,最為關鍵和最難以實施的,就是“取用有度”,因其幾乎涉及到每個社會成員?!叭∮糜卸取敝饕袃蓚€概念:其一,捕獵動物或消費動物及其制品,要遵守禮制中的規(guī)定,消費者不能超越禮制中關于其所處社會階層對捕獵動物規(guī)模、消費動物或動物制品數(shù)量、品種等規(guī)格的規(guī)定;其二,捕獵或者消費動物及其制品,不能超過實際的需求,造成浪費??墒?,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財富的集中、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消費意義的復雜化和豐富化,超出必要的消費就大量出現(xiàn)了。劉鴻翱《綠野齋前后合集》卷一《佛氏放生論》就對這樣的現(xiàn)象做了抨擊:“有故飲食,人之大欲存焉。古者生民之欲淡薄,又有堯舜禹湯文武之為君,教之品節(jié)法制,冠昏喪祭,鄉(xiāng)相見,祈年報賽伏臘,皆有定數(shù),故民用易足而物不患不生。自圣人歿,生民之欲日開,貴賤無度,唯以財力為縱侈?;蛞火偠鴼垟?shù)物之命,或一燕會賓祀,而殘數(shù)十物之命。竭池不足以供魚,殺胎殀夭覆巢不足以供禽。”消費動物的“定數(shù)”被突破,等級制度失去了限制消費的作用,“貴賤無度”,消費遠遠超過了必要,以至于“竭池”“殺胎殀夭覆巢”尚不足以為供,“取用有時”“取用有法”也就這樣被打破了。李慈銘《越縵堂文集》卷十《紹郡樂生會碑記》云古代社會“上者澤及天下,蟄蟲鳥獸,咸遂化育;下者能節(jié)嗜欲,薄奉養(yǎng),施愛而不失其性。是以圣主定為禮制,因其差等,以設禁防。自諸侯至庶人,不得無故宰牲食珍。雖至天子,田不以禮,曰暴天物。下至麛明昭夭,皆有厲禁?!源酥浦v膳饈,享燕奢僭無勢?!弊鳛槭看蠓?,劉鴻翱、李慈銘都想給社會使用動物資源做“取用有度”的導向。

    佛教對食肉的警示

    如何讓社會成員做到“取用有度”呢?在士大夫們對先秦儒家動物保護思想的宣傳之外, 還有哪些手段,可以限制這樣的過度消費呢?

    自從南朝梁朝佛教提倡戒肉食以后,戒殺放生成了保護動物的一種方式。清代,提倡戒殺和放生的文章乃至著述之多,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某些有識之士,就把戒殺放生,作為抑制對動物及其制品過度消費的一種方式。有高秋崖者,作《廣放生錄》,力勸世人戒殺放生。沈赤然《五研齋詩文鈔》之《文鈔》卷五《廣放生錄序》云:“客又曰:昔賢之著論垂誡者多矣,世卒莫之從。今高君秋崖又廣其說,復附以《釋疑》《五觀》諸條,直欲舉世相率,不敢食一蝸一蠯,無乃強人以所難歟?余曰:必如是,彼婪酣殘忍之徒,方怵然知懼也,則縱不能改,必稍稍節(jié)之。夫天下口腹之人多,而儉于自奉者少。使一人日少戕一物,即一物生矣。千人百人日各少戕一物,即千物百物生矣?!边@樣看來,戒殺放生以抑制對動物的消費,效果實在有限,“使一人日少戕一物”云云,只能是作者美好的愿望,反倒是反映了過度消費動物的嚴重性。儒家的禮制、佛教的戒殺,都沒有有效地把人們對動物的殺戮和消費限制在合理的范圍。

    于是,清代有人就試圖以肉類有毒的臆測,來勸說人們,抑制這樣的過度消費。沈世昌《鎏山賸稿》卷上《戒殺延生經序》云,“若貪饕口腹,殘害生靈,在己則斫喪慈良,在物則深含憤恚,不思求仁得仁,竟成以暴易暴”,這些動物“用含嗔抱恨之軀,肴胾盈盤,無非戾氣所凝注?;壅弑刂救瑛c,而昧者但見甘如飴?!睂εR被殺戮的動物的心理描寫,明顯出于作者的主觀臆測。動物臨終,怎么知道自己是用于必要的消費,還是過度的消費呢?錢維喬的說法,稍有不同,認為不管是否有必要殺戮的動物,被殺的時候,其軀體都會產生毒素,人食之對健康不利。這樣的說法,完全是說者的臆測而已,他們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沒有起到抵制人們殺戮和消費動物的作用。

    寓動物權利思想

    中國古代用于娛樂的動物,既有家養(yǎng)動物,也有捕捉后經過馴化的野生動物。

    中國古代士大夫,對利用動物娛樂,持反對意見的不少,其基本依據(jù)是,這有違動物的天性。清代人有不少文章,是反對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的。例如:嵇永仁《抱犢山房集》卷五《辨禽言者說》反對養(yǎng)鳥聽“愁苦無聊羈棲怨嘆之聲”。應麟《屏山草堂稿》卷六《紀雀》云,一美麗的異雀自毀羽毛而死。周廣業(yè)《蓬廬文鈔》卷二《養(yǎng)鳥說》《后養(yǎng)鳥說》,都強調養(yǎng)鳥嚴重違反鳥的本性。黃彭年《陶樓文鈔》卷二《瘞鹿說》云:“囿而檻之,既不能適其性,又無以盡其材?;啃蠼?,非其本懷。羝羊猶且觸藩,而況英鷙之物哉!”某些動物可以通過馴化,為人類提供娛樂,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都可以馴化。可是,這個馴化的過程,往往是殘酷的,這也違反動物的天性。清代也有人表示反對。陳錦《勤馀文牘》卷五《馴物論》,寫演馬戲一類動物表演,詳細描寫了訓練這些動物時,訓練者對這些動物的暴行,其否定之意,十分明顯。

    以動物相互搏斗甚至殘殺取樂,古已有之,《莊子·達生》中,就有斗雞的記載。對此類現(xiàn)象,清代不少人表示反對,有時政府甚至下政令禁止。清代顧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七《斗蟋蟀記》,記斗蟋蟀甚詳細,又云:“大約物性多好斗。斗雞斗鵪鶉,斗畫眉黃雀,在有,而龜茲斗駱駝與牛,西域斗鸧豕,越雋斗羊,永嘉人斗魚,漢昌邑王斗虎,李陽華、吳孫慮斗鴨,粵南長斗蝤蛑,晉桓靈寶斗鵝。又有斗鳶,又有斗鷹,斗鼠,斗蟻,斗蠅虎,斗蜘蛛。物既好斗,而人又助之?!逼浞磳Φ挠^點是明顯的。石蘊玉《獨學廬初稿》卷二《斗蟋蟀序》、李元春《時齋文集初刻》卷五《蟻斗》、裕謙《勉益齋續(xù)存稿》卷八《禁賭斗蟋蟀示》,都明確反對甚至禁止使動物相斗。

    野生動物被馴養(yǎng)成寵物,野生動物或者家養(yǎng)動物被訓練成表演動物、搏殺動物,被折磨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馴物論》中就詳細地描寫了這個過程中的種種殘酷。在這樣的過程中,動物的免受折磨的權利,還有所謂的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也都沒有了。因此,清代士大夫關于反對以動物娛樂的觀點,和當代動物保護主義者的相關觀點,完全是一致的。

    在動物保護方面,清代士大夫和政府相互配合,多有作為,這是應該肯定的;以佛教理論和虛構的“動物臨死含嗔,故肉食品有毒”之說,來勸世人戒食肉,由于其非理性,效果有限,因此,保護動物,必須有理性的支撐;清人大力反對以動物取樂,盡管沒有提到“動物權利”“動物福利”之類概念,但是,當今“動物權利”“動物福利”的某些重要思想,已寓乎其中。

    (據(jù)《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