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專題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社會工作
   第09版:社會工作
   第10版:社會工作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數(shù)字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河北學子袁瑋婷: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形象
河北團組織守護冬奧志愿者“心靈晴空”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專題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社會工作

第09版
社會工作

第10版
社會工作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數(shù)字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代表1.8萬名冬奧志愿者在人民大會堂發(fā)言
河北學子袁瑋婷: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形象

    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jié)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志愿者代表、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袁瑋婷在會上發(fā)言(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4月8日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jié)表彰大會上,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袁瑋婷代表1.8萬名冬奧志愿者進行了發(fā)言。

    河北師范大學冬奧志愿服務團隊獲得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00后”袁瑋婷是張家口頒獎廣場的一名禮儀志愿者?!鞍l(fā)言的時候還是有點小緊張的,但更多的是激動與喜悅。”袁瑋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自己第一次走進從小就特別景仰的人民大會堂,而且距離習近平總書記那么近。

    “發(fā)言后現(xiàn)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激動了,也感到了所肩負的弘揚志愿精神的責任?!痹|婷說。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袁瑋婷一直在張家口頒獎廣場進行禮儀志愿服務工作。引導運動員、嘉賓進入頒獎位置,或手托承載著獎牌、鮮花或吉祥物的托盤……這些看似簡單的志愿服務工作背后,卻是鮮為人知的精細準備。

    正如袁瑋婷在發(fā)言時所說,“夜間、室外、低溫”“聚光燈下、零失誤”這些關(guān)鍵詞,給張家口頒獎廣場禮儀志愿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袁瑋婷她們每天都要進行至少8小時的訓練——上午,用四公斤沙袋練習負重托盤;下午,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室外,穿8厘米高的高跟鞋練習走姿。

    “刮風下雪的時候訓練最難受,偏偏崇禮這樣的天氣還很多?!痹|婷說,由于頒獎廣場近處沒有可以躲風的地方,她們總在訓練間隙緊靠旁邊的大屏幕,用屏幕上微弱的熱量取暖。最難的是下雪之后,穿高跟鞋特別容易滑倒。

    有一次,一名禮儀志愿者在演練中不慎滑倒,瞬間跌坐在地上后的第一反應是高高舉起托盤。袁瑋婷說,“當工作人員過來扶她,她的第一句話是‘托盤沒事’,這說明她當時心里想的全是工作。我們每一個禮儀志愿者訓練時都是這樣全身心忘我地投入。”

    吃到足夠的苦,才能收獲足夠的甜。正是憑著無數(shù)次追求完美的演練,才有了93場儀式、402枚獎牌頒發(fā)全程零失誤的成果。袁瑋婷激動地說,“回想起來很驕傲,因為我們自始至終沒有一絲懈怠,因為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形象,肩負的是國家責任!”

    作為張家口頒獎廣場志愿服務主責高校,河北師范大學冬奧志愿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shù)膽B(tài)度,圓滿完成張家口頒獎廣場、云頂滑雪公園、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等五個場館19個業(yè)務領(lǐng)域62個崗位的志愿服務工作,累計服務時長7.4萬小時,得到各場館的充分認可。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該校共派出283名師生冬奧志愿者、85名演職人員、3名教師工作人員、7名裁判、19位場地轉(zhuǎn)換師生工作人員,共計397人直接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4月8日上午,河北師范大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一萬多名師生通過網(wǎng)絡直播觀看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jié)表彰大會。

    該校家政學院學生曹宇彤曾擔任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賽會志愿者。他表示,當袁瑋婷同學作為志愿者代表發(fā)言時,自己也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拔覍⒁源藶榧?,堅定信念、奮發(fā)搏擊,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與偉大祖國同心同行,一起向未來!”

    張家口頒獎廣場志愿者經(jīng)理、河北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團委書記張元表示,他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接續(xù)奮斗,帶動更多學生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更好發(fā)揮志愿服務的積極作用,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

    (據(jù)《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