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高文興 在《南開學校第十次畢業(yè)同學錄》里,有這樣一則評語:“君性溫和誠實,最富于感情;摯于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這位“君”,正是周恩來總理。 革命伉儷共同救助難童 “七七事變”后,日本大舉侵略中國。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在內遷的1500萬難民中有難童400萬,其中等待救濟的至少10萬。 在危急關頭,為救助和教養(yǎng)民族未來,中共中央長江局及其領導下的婦委,特別是鄧穎超、廖似光等在開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過程中,通過抗日救國會的中共黨員等進步力量奔走動員,為拯救難童積極行動,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1938年1月24日,武漢召開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發(fā)起人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全稱為“中國婦女慰勞自衛(wèi)抗戰(zhàn)將士總會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 1938年3月10日,“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在漢口界線路(今合作路)圣羅以女子中學(今武漢市第二十中學)正式成立,宋美齡、李德全為理事長、副理事長,鄧穎超則自始至終擔任常務理事。 “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后,聘任了286位名譽理事。共產(chǎn)黨方面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挺、博古、鄧穎超、康克清等;國民黨方面有蔣介石、林森、馮玉祥、孔祥熙、孫科、宋子文、李宗仁等;文化界有蔡元培、郭沫若、沈鈞儒、胡適、茅盾、老舍、鄒韜奮等;華僑界有陳嘉庚、胡文虎;還有斯諾、史沫特萊、斯特朗、司徒雷登等國際友人。可以說,“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是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后最早成立、也是最廣泛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 從“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成立之初,宋美齡、李德全、鄧穎超等就帶頭捐款。共產(chǎn)黨人沒有私產(chǎn),但鄧穎超和周恩來仍然各自捐出一個月的薪金。 在他們慷慨義舉的帶動下,各界人士也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宗旨,支持贊助保育院。此外,美英等國政府及民間援華組織、南洋愛國僑胞組織和香港愛國人士,也不斷給予援助,成為“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 抗戰(zhàn)期間,“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以民間組織的形式,承擔難童救助,減輕了政府和難童家庭的壓力,間接支援了抗戰(zhàn)。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工作,擴大了中國抗戰(zhàn)的國際影響,為中國抗戰(zhàn)贏得國際社會更多支持。 據(jù)檔案記載,至1946年9月結束使命時,“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先后成立了20多個分會和數(shù)十所保育院,救助撫養(yǎng)難童29000多人。 發(fā)起最大規(guī)模獻金運動 1937年12月18日,周恩來迎著凜冽的寒風來到武漢。當時,全面抗戰(zhàn)已進行了5個多月,國民政府黨政軍機關大部分遷至武漢,全國性的救亡團體和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大多也會集于此。在武漢的10個月內,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副書記、中共代表團負責人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執(zhí)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各界參加抗戰(zhàn),掀起了規(guī)模宏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其中,最具影響力,也最為公眾熟知的就是“七七獻金運動”。 1938年6月,日軍兵分五路進逼武漢。周恩來和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決定在中國抗戰(zhàn)一周年紀念日(1938年7月7日至9日)舉行大規(guī)模的紀念活動,并將募捐獻金作為主要內容,從而“喚起每一個老百姓的抗戰(zhàn)意識”,以實際行動保衛(wèi)武漢。 此前,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也搞過3天募捐,但所得不過4000元。因此,政治部部長陳誠最開始對該活動持懷疑和反對意見,認為一定會遭到失敗。但周恩來態(tài)度堅決,最終使陳誠同意。 事實上,這一次的獻金運動可謂盛況空前。 獻金運動第一天,即7月7日早上9點左右,武昌司門口、漢口三民路總理銅像前、漢口世界影劇院門口等6座獻金臺同時隆重揭幕,各獻金臺人潮洶涌。獻金者有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國民政府黨政要員、一般軍人、公務員、文化界人士、商人、工人、農(nóng)民、店員、職員、車夫、小販,還有家庭婦女、豪門閨秀、老人、孩童以及難民、乞丐等。有獻紙幣的,也有獻銀元、銀鼎、銀盾和金銀首飾的,還有獻藥品及衣物等,少者幾分,多者上萬。 周恩來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僅是這次獻金運動的發(fā)起者和領導者,也是積極參加者。獻金運動進行到第三天,即9日下午,由周恩來、王明、博古、董必武等組成的“中國共產(chǎn)黨獻金團”尤其引人注目。 他們乘坐車牌號為“軍5209”的卡車行駛到了漢口江漢關獻金臺。周恩來獻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240元月薪。接著,董必武、鄧穎超、吳玉章、林伯渠、博古、王明將他們任國民參政員的薪金共2100元全部獻出。他們還受毛澤東的電報委托,將其任國民參政員的薪金350元也全部捐獻。同時,還獻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黨費1000元。另外,李克農(nóng)代表八路軍全體將士,獻出從伙食費中節(jié)約下來的1000元。還有葉劍英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各獻當月薪金5元。國民黨黨政軍大員、國民參政員和中間黨派及無黨派人士也踴躍獻金;普通民眾更是紛紛獻金。 本次獻金活動原定3天,可到了9日晚,臺前“還是擠滿了人,把臺幾乎都擠垮了”。面對如此熱烈的愛國場面,獻金日不得不延長兩天,即到11日結束,并增設流動獻金臺10余座。 在周恩來的倡議和主持下開展的武漢“七七獻金運動”,在短短5日內,籌資達百萬之巨,參加人數(shù)有50萬之眾,將武漢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峰,被郭沫若形容為“狂潮,要把武漢三鎮(zhèn)掀翻了”。此次獻金運動的意義,也正如7月11日《新華日報》發(fā)表《獻金臺上》一文中所指出:“這次武漢三鎮(zhèn)的轟轟烈烈的獻金運動,其情形的熱烈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為空前,恐怕在世界史上也少有!這次獻金運動,是中國興亡的重大測驗,測驗的結果如何?可以萬分肯定地回答:中國不會亡,中國一定復興!” 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1959年1月,周恩來到廣東從化看望因病在那里療養(yǎng)的鄧穎超,卻發(fā)現(xiàn)溫泉都被干部療養(yǎng)院占了,當?shù)氐钠胀ò傩针y以享受到溫泉。 他在視察溫泉小學時問道:“孩子們有沒有洗澡的地方?普通群眾有沒有洗澡的地方?”負責人解釋道:“因為經(jīng)費困難,還沒能給當?shù)厝罕娦藿ㄔ〕亍!敝芏鱽砗苌鷼?,批評說:“都知道洗溫泉好,能治病,可當?shù)厝罕娮孀孑呡吷钤谶@個地方,卻洗不上溫泉。你們說,群眾會怎么想?你們在溫泉邊修建這么好的房子給我們住,我們隨時都可以享受溫泉,溫泉地區(qū)的老百姓卻洗不上溫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薄拔姨嵋粋€倡議,凡是到溫泉療養(yǎng)的同志,向當?shù)鼐杩?,給溫泉人民建一座溫泉浴室,我和小超帶頭,每人捐100元?!碑?shù)刎撠熑艘姞?,連忙說:“我們一定想辦法給群眾建浴室,總理的錢就不要捐了。”“不,這是我和小超的一點心意,你們一定要收下?!被氐阶√幒?,周恩來就讓秘書送來了200元錢,堅持讓負責人收下。 1962年,周恩來到從化開會時,仍記掛著為普通群眾建溫泉浴室的事,他專門詢問當?shù)刎撠熑耍簻厝∈液貌缓糜??群眾滿不滿意?當?shù)弥蛔灿?8間沖涼房、可同時容納50多人洗澡的溫泉浴室已經(jīng)建成時,周恩來滿意地笑了。 臨終捐出所有個人財產(chǎn) 1972年5月12日,周恩來的保健大夫張佐良在為周恩來做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規(guī)檢查時,從顯微鏡高倍放大視野里發(fā)現(xiàn)了4個紅細胞;三天后,再一次為周恩來復檢時,紅細胞的數(shù)量變?yōu)?個!復檢是由北京醫(yī)院進行的,檢查報告單上赫然寫著“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九個大字。 周恩來頑強地工作到1974年。這時,他的膀胱癌已多次復發(fā),血尿不止。“有時疼得總理在沙發(fā)上翻滾。”“他的病已到了再不住院治療,隨時就可能由于血尿疼痛引發(fā)心臟病而危及他的生命了?!睆堊袅即蠓蚝髞砘貞浀馈?/p> 從1974年6月1日起,周恩來不得不告別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廳,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yī)院住院治療,開始了偉人生命的最后階段。 周恩來臨終交代鄧穎超,將六伯父原來收藏的、自己平常喜歡觀賞的那批國寶級文物在他去世后“全部交給國家,由故宮博物院全權處理”。 周恩來的六伯父周貽良,晚清時任過淮安府總文案、郵傳部郎中掌路政司,民國初年又曾任袁世凱大帥府的秘書、江蘇督軍李純的秘書長等職務,后因看不慣民初軍閥的明爭暗斗,棄官歸于揚州。他對收藏和鑒賞古董、字畫產(chǎn)生興趣,最后竟傾畢生積蓄收藏到了一批周代玉圭、秦代詔版、漢代錢幣、宋代名家字畫等數(shù)十件國寶級文物。 1953年9月2日,周嵩堯在京病逝。去世前,遺言將自己收藏一生的貴重文物全部贈送給侄兒周恩來。周恩來臨終前又遺言鄧穎超:“將這批文物全部交給國家,由故宮博物院全權處理?!?/p> 周恩來逝世后,鄧穎超沒有向組織提任何個人要求,反而向前來慰問的中央領導轉述了周恩來生前的三個要求: 一、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將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二、還能正常穿著或者平日里穿著較少的衣物贈予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能穿的一定要燒毀,不要留作紀念、搞紀念館等特殊化的事情,其余有價值的物件全部上交國家;三、不要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 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計算,周恩來、鄧穎超兩人一共結存了5709.80元,這筆錢全部交給了中央特會室;1992年鄧穎超逝世時,她積攢的5437.15元,又再次捐獻給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