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8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除了黃旭華院士,“鋼鐵院士”崔崑、“布衣院士”盧永根等也曾捐出大筆積蓄,支持科研、教育、扶貧等事業(y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慷慨背后是無法想象的節(jié)儉,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30年。 黃旭華院士: 獎金幾乎全部捐獻 10月28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基金,以激勵更多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 “我的捐贈,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起到‘種子’的作用,引起社會的響應,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關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業(yè)?!秉S旭華說。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隱姓埋名,荒島求索,黃旭華和同事們讓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如今,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已經(jīng)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黃旭華仍在“服役”?!皬囊婚_始參與研制核潛艇,我就知道這將是一輩子的事業(yè)?!?/p> 目前,黃旭華院士幾乎已將個人所獲得的各級各類獎項獎金逾200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用于國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業(yè)。 96歲院士崔崑: 一件夾克穿30年 華中科技大學96歲高齡的崔崑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多年來,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超1000萬元,這幾乎是他們畢生全部的積蓄。 2020年7月,老兩口拿出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每年向133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新生每人資助6000元。整個捐資沒有儀式,留影照都沒有拍,老人專門叮囑“不要宣傳”。但消息還是在校內傳開,感動了無數(shù)人。 截至目前,崔崑夫婦所捐金額超過1000萬元,受益者超過500人次。 崔崑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yè)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7年,崔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鋼鐵院士”。2006年,崔崑告別教學與科研工作,81歲的老人自學計算機,花7年時間敲出200多萬字的《鋼的成分、組織與構造》,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特殊鋼的專著。 崔崑夫婦一直住在學校分配的院士樓內,沒有買房子,家具看上去也比較老舊。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30年。老人說,國家培育了自己,這不是“捐”而是“還”。他像千錘百煉的特殊鋼,鍛造了自己,報效著國家。 97歲院士王振義: 放棄專利獻出“救命藥” 2020年9月,96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及附屬瑞金醫(y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面對“獎金準備怎么分配”的提問時,他表示百萬元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這已不是老先生第一次捐掉獎金了。 早在2010年,王振義教授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面對500萬元巨額獎金,他毫不猶豫地將450萬元捐給上海交大醫(yī)學院,余下50萬元則分給科研團隊中的年輕人。 王振義院士研究的領域在血液學,他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白血病誘導分化療法。為讓患者都吃得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藥,他主動放棄專利申請,30多年未用救命藥為個人賺取一分錢。在中國,這一盒救命藥只要290元,還納入了醫(yī)保報銷范圍,而在國外,類似抗癌藥的價格高達2萬元以上。 在被問及為什么不申請專利賺錢,他淡然說:“我們受到的教育,學校里受到的教育、社會上受到的教育和共產(chǎn)黨的教育都是醫(yī)生要將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能額外地要錢。” “布衣院士”盧永根: 無法想象的節(jié)儉 2019年8月12日4時41分,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他走了,卻把他能留的全部都留給了我們。 2017年3月,87歲的盧永根院士在夫人徐雪賓教授的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yè)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44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 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yōu)秀青年教師。當時,盧永根已生病住院,為此次捐贈,他特意從醫(yī)院來到銀行。 盧永根說:“黨培養(yǎng)了我,將個人財產(chǎn)還給國家,是做最后的貢獻。” 880多萬元從哪里來?這是夫妻兩人數(shù)十年來共同的積蓄,基本都是工資。在盧永根夫婦慷慨捐贈的背后,是無法想象的節(jié)儉。 退休后,夫妻倆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平日里,人們總能見到這位老校長、老院士端著一個半舊飯盒,靜靜地與學生們一起排隊打飯。 院士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破舊的木沙發(fā)、老式電視;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著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墻上;幾張還在使用的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 錢七虎院士: 資助貧困學生30余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是我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和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為中國防護工程各個時期的建設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防護工程領域取得杰出貢獻的同時,錢七虎院士在公益慈善領域也默默奉獻,資助烈士子女和貧困學生長達30余年。 2019年,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錢七虎院士主動提出,把此次獲獎的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在昆山成立助學基金,資助更多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家庭子女,讓他們有學上、上好學。 他說:“如果一個人追求個人名利,那關注點始終是在個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個人樹立的是基于國家的價值觀,那關注的就是國家、民族和人民?!?/p> 2020年2月,錢七虎還分兩次向武漢捐款650萬元。據(jù)了解,2019年錢七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后,江蘇省給了800萬元的配套獎勵。他把其中100萬元捐出,成立錢七虎獎學金,獎勵年輕科研人員;之后拿出50萬元捐給他的母校上海中學。捐給武漢的650萬元,是獎金中的最后一部分。 劉永坦院士: 捐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我的團隊、屬于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020年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劉永坦教授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于學校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yǎng)。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jīng)在研制,中國決不能落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劉永坦院士致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yè)40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的新體制雷達,打造了一支響當當?shù)摹袄走_鐵軍”,為中國海疆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劉永坦院士1953年來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求學,后留校任教?!皣?、社會和學校,給了我太多的榮譽。我個人的成長發(fā)展,離不開黨和國家長期的培養(yǎng)、學校的教育和支持?!彼f,設立永瑞基金旨在助力學校培養(yǎng)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四川大學教授劉進: 獎金用于家庭是浪費 今年9月2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教授向醫(yī)院捐贈1億元,設立規(guī)培專項基金,用于激勵住院醫(yī)師、帶教師資,提高住院醫(yī)師臨床能力,這也是我國首個由個人捐贈設立的專項規(guī)培發(fā)展基金。 作為我國著名的臨床麻醉學專家,劉進教授已安全和有效地完成近2萬例麻醉,并帶領團隊一直致力于麻藥相關研究。其團隊研發(fā)的“新型骨骼肌松弛藥物”“超長效局麻藥”兩類麻醉新藥,于去年進行了轉化。按照華西醫(y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西九條”,劉進教授個人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劉進教授說,我今年65歲,要退休了,有人會說1億元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財富,但是我和我的家人都認為,這筆錢用于我們家庭去過上更為舒適的退休生活,是一種浪費,而捐贈給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事業(yè),更具有社會意義,更能體現(xiàn)我們的人生價值。 河南78歲老教授王澤霖: 生活簡樸住舊樓 2020年年初,河南農業(yè)大學退休教授王澤霖向學校捐款8208萬元引起廣泛關注。這筆捐款全部用來建設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 1984年,王澤霖任職河南農業(yè)大學牧醫(yī)系,后任河南農業(yè)大學禽病研究所所長。35年來,王澤霖的成績有目共睹:3項專利、12個新藥證書、主持創(chuàng)建重大禽病病毒種質資源庫、創(chuàng)立濃縮滅活聯(lián)苗研發(fā)平臺,徹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 據(jù)媒體報道,王澤霖和其創(chuàng)辦的禽病研究所累計獲成果轉化費近億元。 盡管如此,王澤霖本人卻異常簡樸,不僅至今仍住在幾十年前建成的舊樓中,在生活中甚至經(jīng)常被形容為“摳門”,例如能步行就不坐車,能坐公交就絕不叫出租車。 對于近億元的科研轉化資金“裸捐”一事,王澤霖的理由非常簡單:“我已經(jīng)老了,但是科研事業(yè)一定得后繼有人,這些錢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價值?!?/p> (據(jù)《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