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這群“代理媽媽”
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這群“代理媽媽”
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

    說真的,這幾天來,每次看到這個10歲留守女孩寫給我的這封信,我這個五六十歲的‘代理媽媽’都會感動得流下熱淚,也從中感悟了很多東西!”昭通市審計局黨組副書記趙萍感嘆。

    2017年6月份以來,趙萍和33名女同事組成“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用真心、真情和母愛,為她們掛包扶貧的鎮(zhèn)雄縣羅坎鎮(zhèn)泡瓜林村221名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其間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和動人場景。

    一封小學生書信

    訴說感人“心里話”

    “親愛的代理奶奶,你好!我非常地謝謝你,是你給我?guī)砜鞓?,帶來了學習用品……”在書信里,羅麗說,“親愛的代理奶奶,其實我一直把你當成我的親媽一樣……我也想和你住在一起,可我要讀書,不過現在好了,我可以給你寫信了。”

    這是鎮(zhèn)雄縣泡瓜林小學3年級10歲女生羅麗利用學校放學時間,在教室里工工整整地給她尊敬的“代理奶奶”(實為“代理媽媽”,下同)趙萍寫的“心里話”。

    “以后,我要聽老師的話,一定天天得到100分,也要好好聽奶奶的話……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绷_麗在書信里寫道。

    當天,羅麗寫完信后,把書信交由班主任老師轉給昭通市審計局派駐泡瓜林村的扶貧工作隊員,當時已返回單位的趙萍看了駐村扶貧同事發(fā)來的這封書信照片后,當場熱淚盈眶、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我真心為這個‘小寶貝’感到高興!”在趙萍看來,這封由她的“小寶貝”羅麗寫的書信,字跡工整,真摯感人,從中“看到”了一個可愛、懂事、快樂的小女孩,“看到”了一個感恩、上進、自信的小學生。

    “在書信里,羅麗說自己‘現在什么也不缺,也不讓你操心了’。看到這段話,我特別感動和震撼,她是一個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呀!這么好的孩子,我必須更好地做她的‘代理媽媽’!”趙萍坦言,相比于她以前在精準扶貧中碰到過的那些只曉得“一味等靠要、爭當貧困戶”的成年人而言,還只是小學生的羅麗滿滿正能量。

    一次偶然的見面

    她成為“代理媽媽”

    現年10歲的羅麗和12歲姐姐羅敏命運多舛,出生于泡瓜林村,兩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她們的16歲哥哥改嫁后從此失聯,姐妹倆從小與現已71歲高齡的奶奶袁先秀相依為命。

    所幸的是,在各級各方關愛下,特別是在國家惠農政策和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袁先秀一家渡過了難關,搬進新房子,享受3個低保金,姐妹倆順利入學讀書。

    2017年10月,昭通市審計局開始掛鉤扶貧鎮(zhèn)雄縣羅坎鎮(zhèn)泡瓜林村,同年11月開始對該村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次年3月開始與當地留守兒童“結對子”,成為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2018年3月初,該局黨組副書記趙萍來到泡瓜林村,走訪時感動于羅麗、羅敏這對姐妹的不幸、懂事與堅強,當即與姐妹倆結對子,成為這對孤兒的“代理媽媽”。

    此后,遠在昭通工作的趙萍像對待脫貧攻堅工作一樣,用心有力用情擔負起了職責使命:經常給姐妹倆和她們的奶奶(被趙萍稱為“老姐”)打電話,對對方的學習和生活噓寒問暖;每次到泡瓜林村時,總會按需給姐妹倆帶去玩具、書包、書籍和食品,跟姐妹倆交流談心,對其進行作業(yè)輔導、行為引導、性格塑造,傾注了濃濃而無私的母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萍與姐妹倆打成一片、親如一家,便發(fā)生了羅麗給趙萍寫信說說心里話的感人故事。

    一幕難忘的情景

    孩子送來一大束花

    大愛無疆,母愛如海!如今,在泡瓜林村,除了羅敏、羅麗這對姐妹倆,趙萍還先后成為胡億航、胡彭、茍朝楊、余佳欣等5個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也給了對方無盡的母愛。

    2017年以來,為了這群沒有血緣關系的“骨肉”,趙萍除了平時的密切聯系、努力關心,先后30多次從昭通經4個小時的車程,去泡瓜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抽空走訪家長、師生和鄰居,每次總要花幾天時間去看望、陪伴、幫扶、引導“子女們”,給他們講故事、送禮物、發(fā)獎品。為此,趙萍付出了許多,也收獲了很多,一直樂在其中,“從沒感覺到勞累”。

    對趙萍來說,這7個留守兒童的每一張笑臉、每一點變化和每一次進步,她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現在,通過我不斷地教育和引導,羅敏和羅麗變得講衛(wèi)生了,衣服穿得干凈,家里的物品擺放得很整齊,學習更用功了,羅麗上學期還考了100分;以前不愛說話的胡億航逐漸開朗起來了;性格好動的胡彭做作業(yè)時比以前專注多了;余佳欣的笑容更多了……”

    “至今,我依然忘不了我在鹽津縣灘頭鄉(xiāng)新田村當‘代理媽媽’時,一個小學生大清早跑到山上,摘了一大把野苦蕎花,再用青草把花捆扎起來送給我的情景?!泵棵空f起自己給“子女們”講故事時,趙萍總會浮現出這樣的幸福場景:孩子們兩手托起小耳朵,用心地聽故事;講完故事后,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發(fā)言,像一群“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小鳥;講完故事后,紛紛“小鳥依人”地投入她的懷抱里。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2年,趙萍就緊跟著昭通市審計局“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開展公益服務至今,先后成為20多個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與“子女們”始終保持密切的聯系,保持著深厚的母子或母女關系。

    一個志愿者團隊

    讓800名兒童沐浴愛

    “作為代理媽媽,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現在,我們單位的其他全部33個女同事也跟我一樣,都在為留守兒童做些事情!”趙萍說。

    2017年10月,昭通市審計局開始掛鉤扶貧泡瓜林村以來,繼續(xù)開展“代理媽媽”全覆蓋活動,該局的34名女干部職工傾情出動,按照本單位提出的“攜手、傳情、關愛、幫助”幫扶主題,實施“大手牽小手”文明共建活動,對泡瓜林村4所小學221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關愛全覆蓋,并通過送物資、做家訪、做游戲、講故事、搞輔導等方式,讓“代理媽媽”的愛沐浴到每一個留守娃娃,讓受助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身有人護、心有人疼、難有人幫、學有所教”的家庭溫暖,讓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不再缺失母愛,用真情真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另據了解,近3年來,昭通市審計局結合泡瓜林村實際,除了開展精準扶貧、“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還積極開展12期針對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的普法宣傳、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動,為當地留守兒童、社區(qū)少年宮學生捐款捐物合計5萬余元,贈送書籍2000余冊,在農村留守兒童心中根植起愛心、上進心、感恩心和守法心。

    讓人感懷的是,泡瓜林村僅僅只是最近9年來昭通市審計局“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工作覆蓋的一個點而已。9年來,“代理媽媽”們先后來到昭陽區(qū)蘇甲鄉(xiāng)井底村、鹽津縣灘頭鄉(xiāng)新田村等地,為當地留守兒童送去濃濃的母愛。

    早在2012年,昭通市審計局就在昭通全市范圍內率先組成了一支“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本單位的全部女職工都入隊,開展“代理媽媽”公益活動。

    如今,這支“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已持之以恒地在關愛留守兒童的這條路上走過了整整9年的歷程,一代代“代理媽媽”們?yōu)⑾铝藷o數愛的足跡:通過電話督促、實地家訪、不定期輔導作業(yè)等方式,用真心做好孩子的學習成長工作;通過做一頓飯、理一次發(fā)、過一次生日、講一個故事等方式,用真愛澆灌孩子健康成長,抹去童年的孤獨;通過親子陪伴、與媽媽的一天、歌聲中的少年、心靈溝通等方式,用真情填補孩子童年生活中母愛的缺失。

    一份堅守母愛無邊,一路芬芳馨香滿園!9年來,昭通市審計局的女同胞們一直致力于開展“代理媽媽”志愿服務活動,周美娟、何麗萍等5位代理媽媽因年齡退休了,王思語等年輕女同事立即接過愛的接力棒,先后把濃濃的母愛厚植在800余名留守兒童的身心里,為受助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據《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