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就像一棵樹,都是往上長的,根卻深深地扎在鄉(xiāng)土里。 十年前,齊曉景大學畢業(yè)回到農村,村里人都笑話她:“讀大學有什么用,還不是回農村。” 齊曉景聽在心里,卻一點不惱,她暗下決心:誰說大學生不能回農村,回農村一樣能實現自我價值,總有一天我會讓大家都認可我。 如今,齊曉景的名字在草原上家喻戶曉。每次回家,村里人趕趟似的來到齊曉景家:“曉景,今年我們種啥好?” 大學生回村 1984年出生的齊曉景,來自科爾沁右翼前旗的一個小村莊。在她記憶里,家里特別清貧,每個學期放假,她都要跟鄰居、親戚、老師湊生活費,大多數時候學校還沒放假兜里就沒錢了。幼年時她雖瘦弱,但體育成績特好,在很多跑步比賽中都能拿冠軍。她拿定主意,“只要我跑得快,學??隙ńo我免學費?!?/p> 由于體育成績和文化成績都較出色,她順利讀了高中,并在2004年考上了內蒙古科技大學?!斑@孩子出息了,真給他爸爭光?!弊鳛榈谝粋€考出去的大學生,齊曉景成了村里的“名人”。 大學畢業(yè),齊曉景買了一張硬座票(到那會她都不知道臥鋪長啥樣),回到村子。 “這個大學白念了,回農村能有啥出息。” “真給他爸丟人?!?/p> “這個孩子看來是廢了?!?/p> …… 齊曉景再次成為村里熱議的對象,就連父親也不理解她,“我費了老勁兒把你供出去,你怎么這么不爭氣”。她聽了,并不往心里去。對她來說,能回到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接下來就靠一個字:干!她不斷告訴自己:“你們否定我的現在,我主導我的未來。” 2009年,齊曉景考上了科爾沁鎮(zhèn)的大學生村官。報到的第二天,父親被查出腎癌。除了埋怨、不理解,父親對女兒又多了一層指責,“我要是生個爭氣的孩子,她準能帶我看好病?!泵看畏偶?,她都是笑著回家,哭著離開。 四年的村官生活接近尾聲之際,齊曉景和其他10名村官一起去遼寧參觀了當地的蔬菜大棚。她發(fā)現:一個婦女能管兩三棟大棚,一茬菜能賣五六千塊錢。第一次見到大棚的她如獲至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這個東西太好了,冬天也能出錢”。 2013年9月,村官到期后,她失業(yè)了,一點沒慌,老早她就鎖定了目標:租大棚自己干。兜里揣著最后兩個月的工資,親戚都躲著自己走,沒等張嘴就開始哭窮。沒錢,成了她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道坎。后來,當地就業(yè)局幫忙協(xié)調了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貸款,所有貸款手續(xù)都跑完,心里的一塊石頭就快落地時,她被告知還需要擔保人。她再次發(fā)了愁:家里沒錢沒房,也沒個有錢的親戚,哪兒去找擔保人? 齊曉景坐在就業(yè)局樓下,眼淚吧嗒吧嗒掉個不停。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她抹了把眼淚,打開手機通訊錄,挨個打電話,打一個被拒絕一次。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她把自己的通訊錄都試了一遍,根本不敢抱希望的她最終還是看到了希望:上一屆的一個村官和一名政府干部答應為她擔保了。 土堆里種出的夢想 齊曉景在科爾沁鎮(zhèn)租了兩棟溫棚,一間40平方米的小平房,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平菇種植周期短,出錢快?!彼蚨ㄖ饕猓合确N平菇。她再次跑到遼寧朝陽食用菌研發(fā)中心考察學習,把液態(tài)菌接種技術引進到當地。創(chuàng)業(yè)的頭一段日子,齊曉景和丈夫成宿成宿不睡覺,守在鍋爐旁24小時燒鍋爐。有時輪到丈夫值班,她剛在炕上躺下,又爬起來了,“太興奮了,完全不知道累,沉浸在創(chuàng)業(yè)的興奮勁兒里,著魔了?!?/p> 一個月后,第一茬平菇長出來了。晚上10點,寧靜的小村莊一片漆黑,齊曉景和丈夫內心卻澎湃、亮堂,兩人動作利索,又格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朵平菇。兩個小時后,他們推著小車來到批發(fā)市場。收蘑菇生意人看兩人面生又年輕,故意壓價??粗约吼B(yǎng)的“孩子”受欺負,他們再沒去過批發(fā)市場,改成凌晨5點去早市叫賣。 由于沒做過買賣,看著早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齊曉景愣是不敢吆喝一句。夫妻二人把平菇往攤子上一擺,就站到一邊去了,生怕遇到認識的人。仔細一尋思:自己不偷不搶,怕啥丟人?!百u平菇嘞!剛摘的平菇……”一聲吆喝喊出口后,之后拋頭露面的事兒再沒啥顧慮了。 有一天從市場回來后,夫妻二人坐在“中間糊了、兩邊還涼”的土炕上,掏出賺的錢,一張張核對。丈夫數一塊的,她數五塊的,數著數著齊曉景就流淚了,哭得一塌糊涂,“我們終于掙錢了,今天賣了2400塊”。 種了半年平菇后,她開始琢磨新出路。她發(fā)現整個科右前旗沒人種草莓,懷著這個大膽的想法,她背著大包小包到遼寧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學習、搜集資料。 2014年9月1日栽下草莓苗,12月26日第一茬草莓成熟開園。在這4個月里,她睜開眼睛就想進棚看草莓,“一天不知看多少次,總想看?!蹦菚暮⒆觿倳?,夫妻二人干活時就把孩子擱大棚自己玩,有一次薅完草后,孩子不見了,找了半天,孩子爬到50米外的田壟里睡著了。至今,大家仍叫這個孩子“草莓寶寶”。 試種成功后,她在城郊型旅游農業(yè)上做起了文章,建了3個草莓采摘園,周邊城市人口紛至沓來,一時間平安村成了新的旅游目的地。她驚訝極了,“50塊一斤草莓,不到兩天全賣完了”。 2014年,齊曉景組建了展翼農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每個大棚收入超過4萬元。2015年,科右前旗舉辦“九站式”旅游活動,她開辦的家庭農場成了采摘節(jié)的亮點,5000多人采摘,還有100多人認領了土地,成了農場的“地主”??朴仪捌斐鞘薪加卧谒霓r場拉開序幕,助力科爾沁鎮(zhèn)以城郊型特色經濟興鎮(zhèn)。也是這一年,她的電子商務中心應運而生,很多農民加入合作社,跟著齊曉景一起奔向富裕路。 目前,合作社擁有700平方米的冷庫和保鮮庫、冷棚45棟、暖棚37棟,合作社社員發(fā)展到31人,產品基地達到12個,年收入突破300萬元。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十年快過去了,有一張名單齊曉景仍掛念在心。 父親被查出腎癌的第二年,她的銀行卡有一天突然多了8000塊錢。她打電話向大學班主任、大學同學確認,大家都不愿承認。在最困難時拉過自己一把的人,她至今報答無門。 齊曉景今年35歲了,回顧一路的收獲與蛻變,她坦言:“一直是周邊的人在幫我?!?/p> 懷著一顆報恩的心,2017年,她決定投身精準扶貧,幫助更多貧困群眾富起來??紤]到科爾沁鎮(zhèn)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殘,弱勞力人口占90%以上,她創(chuàng)造了“贈雞還蛋”、“贈雞還雞”和“贈苗還肉”三種扶貧模式。 “贈雞還蛋”,就是每戶貧困戶依據養(yǎng)殖能力可以領取至少一組能夠下蛋的本地蛋雞,每組20只,貧困戶還完25枚雞蛋以后,雞歸貧困戶所有,再生產的雞蛋每枚1元的價格全部回收。“贈雞還雞”“贈苗還肉”與之類似。88戶貧困戶簽約合作,由齊曉景提供跟蹤技術服務和產品包銷,每戶每年收入不低于1300元。 在這個嘗試之前,很多人都勸她,“這么搞不行啊,如果貧困戶把雞和豬都賣了或是自己吃掉那不全賠了?!?/p> 一周后,構想變成了現實,簽約貧困戶坐著幫扶責任人的車、騎著自行車紛紛來到合作社還蛋,有的村民因齊曉景臨時外出坐在門口等了2個多小時。今年80多歲的邱鳳琴老太太,除了把雞養(yǎng)得肥肥的,每周都要到合作社賣雞蛋,“自己還有點勞動能力,養(yǎng)雞特合適,一年零花錢基本就夠了?!?/p> 2018年臘月二十二,合作社召開了一次分紅大會,12戶種植小柿子的貧困戶除了每棟溫室收入1.2萬元外,根據產量分別領取了2000到4000元紅利,還得到大米、豆油等資助。“現在,大家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p> 2019年,合作社共對接貧困戶136戶、普通戶16戶。在原有對接模式基礎上,增加了“送訂單進庭院”模式,讓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黃金勾豆角,合作社提供種苗,統(tǒng)一回收。貧困戶荷葉老人家0.3畝的黃金勾豆角收入3200元,老人做夢都沒想到自家院子可以出這么多錢。 “回農村一樣能實現自我價值?!边@么多年,齊曉景做到了。 今年2月,齊曉景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目前,科爾沁鎮(zhèn)建成近3000個設施大棚,發(fā)展40多家采摘園,2020年設施大棚效益達7500萬元、旅游收入達800萬元。在齊曉景的示范效應下,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據《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