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會議綜述
   第03版:會議綜述
   第04版:致辭
   第05版:年度關注
   第06版:年度關注
   第07版:嘉賓觀點
   第08版:嘉賓觀點
   第09版:嘉賓觀點
   第10版:嘉賓觀點
   第11版:嘉賓觀點
   第12版:嘉賓觀點
   第13版:嘉賓觀點
   第14版:嘉賓觀點
   第15版:嘉賓觀點
   第16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17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18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19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20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21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22版:年度公益人物
   第23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4版:
   第25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6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7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8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9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0版:弄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1版: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2版:2020中國公益年會
義利統(tǒng)一是企業(yè)最好的社會責任
數字化時代商業(yè)向善的經濟邏輯
導語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會議綜述

第03版
會議綜述

第04版
致辭

第05版
年度關注

第06版
年度關注

第07版
嘉賓觀點

第08版
嘉賓觀點

第09版
嘉賓觀點

第10版
嘉賓觀點

第11版
嘉賓觀點

第12版
嘉賓觀點

第13版
嘉賓觀點

第14版
嘉賓觀點

第15版
嘉賓觀點

第16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17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18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19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20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21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22版
年度公益人物

第23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4版

第25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6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7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8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29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0版
弄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1版
年度公益企業(yè)

第32版
2020中國公益年會

新聞內容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深圳市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
數字化時代商業(yè)向善的經濟邏輯

    如果說今年年度經濟的高光詞語非“數字化”莫屬,那么,年度最有溫度的詞語一定是“公益”二字。

    數字化與公益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基因關聯呢?

    首先,開源是如今數字化時代的競爭方式。所謂開源,就是開放源代碼,將自己開發(fā)出來的代碼、算法、工具、方法等,更多地向全社會開放,延展其應用。在此基礎上,如果后來者在源代碼的基礎上開發(fā)出新的代碼、應用等,也能遵守開源的原則,繼續(xù)向更多的人、更多的場景、更多的前端應用再開源,這就如同中國的成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使得這個開源體系就生生不息、源源不斷。今天,數字化時代許多最有用的前端場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qū)塊鏈都實現了開源,使得創(chuàng)新無阻,大大降低了社會成本。

    其次,如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已經替代了過去物理性的基礎設施。疫情以來,我們發(fā)現所有的人員信息可以用健康碼、行程碼記載,使得相關服務的成本大大降低,效能大大增強。線上醫(yī)療和線上教育也實現了及時的醫(y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今天,我們發(fā)現基于云計算邏輯的開發(fā)工具突然免費向我們迎面走來,創(chuàng)新性的公司并不需要購置硬件,并不需要有系統(tǒng)性的軟件工程師做初始開發(fā)。原來我們說“拔一毛而利天下”,現在“毫毛都不拔而利天下”,這是所有經濟領域和企業(yè)界當中天然的公益性基本決策思維。為什么不向社會貢獻我們的基礎設施、我們的源代碼?一定會的。因為后來者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使更多的人就業(yè),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GDP和稅收。在數字化基礎設施時代,一家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正外部性往往大于負外部性,因為低成本造就了更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越多、越服務于社會,社會就可以在較低的資源成本、在所謂的經濟資源最優(yōu)配置下得到最佳的發(fā)展。當全社會實現資源最優(yōu)配置,人類浪費得越少,向自然和向社會索取的其他要素就會越小,這是它最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體現出對社會資源配置、社會資源節(jié)約的最大價值發(fā)揮。

    第三,今天我們考察一個經濟體是否發(fā)達,主要是看服務業(yè)在其GDP中的比重。服務業(yè)背后的經濟學原理是什么?是交易費用。人類歷史中的工業(yè)化、信息化、互聯網化,都使得交易的類別繁多,交易的困難需要用交易成本來解決。如果市場可以實現自交易,點對點自共識,市場任何一個金融信用都可以在自主系統(tǒng)中,通過人工智能、共識算法,根本不需要交易費用干預的情況下全部完成,社會就實現了最低交易費用。比如今天有些銀行可以實現“無人銀行”,里面沒有操作員;數據處理可用IDC的方法處理,再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做結構化搜索;金融領域可以用較少的人員完成過去龐大的金融就業(yè)系統(tǒng)才能完成的工作量……這些交易費用節(jié)省的同時,每個人為此付出的社會代價也是最小的,獲得的社會收益是最大的。而這樣的時代正向我們飛奔而來。

    回顧一下這三點,我們可以找到數字化時代商業(yè)向善的幾條基本路徑。商業(yè)向善的第一經濟邏輯:如果我們能用無限低的成本完成生產,便可以節(jié)省龐大的社會資源,也可以節(jié)省人類向自然索取能量和資源,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才是我們商業(yè)向善當中的第一經濟邏輯。商業(yè)向善的第二經濟邏輯:我們把原有的成本和費用都降低后,如果還能讓最創(chuàng)新、最有意義的人和公司自由享受我們提供的基礎設施、交易費用最低的工具和方法,人類為此而付出的總成本、總代價一定是最低的。過去我們在第一生產領域中不強調公益,而在今天的數字化時代,如果能把公益嵌套在第一生產領域、第一次分配中,我們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生產邏輯,由此生產出最龐大的產品和服務,并可以公平、及時地分配給全社會的需求者和消費者,同時讓公益在其中散發(fā)出無處不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