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11月12日,民政部網站發(fā)布消息,民政部依法關停第三批32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加上第一批的9家,第二批的14家,截至目前,民政部已經依法關停三批共55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 那么,什么是非法社會組織,其網站為什么被關停,又是怎樣關停的,民政部具體是如何打擊這些非法社會組織的呢? 什么是非法社會組織 在我國,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三類。按照法律規(guī)定,這三類社會組織都需要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 因此,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后繼續(xù)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也包括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活動的社會組織,都屬于非法社會組織。 非法社會組織的存在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2018年,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就治理非法社會組織答記者問時表示: 多數非法社會組織以圈錢斂財為主要目的,它們往往以服務國家戰(zhàn)略、對接資金項目、頒發(fā)獎狀證書等方式收取費用,給基層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公眾造成了不少經濟損失,影響了市場秩序。 不少非法社會組織采取類似合法社會組織的名稱開展斂財活動,影響了社會公眾對社會組織的信任,破壞了社會組織的健康發(fā)展環(huán)境,干擾了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的秩序。 不少非法社會組織冒用國家戰(zhàn)略、冒用黨政機關名義,損害了黨和國家的聲譽。 個別非法社會組織還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行為,必須堅決打擊。 如何識別非法社會組織 非法社會組織的名稱迷惑性很強,很多非法社會組織在名稱上類似在民政部門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或者國際性社會組織,網頁宣傳上抄襲合法社會組織的官網內容,使得社會公眾難辨“李逵”或“李鬼”。 從冠名上看,非法組織往往冠以“中國”“中華”“全國”“世界”“聯合國”等“高大上”的名頭。 從業(yè)務范圍上看,非法社會組織善于“蹭熱點”、打“擦邊球”,往往跟風國家戰(zhàn)略,使用“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等社會公眾關心的熱詞。 從組織形式上看,非法社會組織有的以“協(xié)會”“促進會”“聯合會”“基金會”等傳統(tǒng)社會組織的組織形式活動;有的以“委員會”“發(fā)展局”“中心”等類似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的組織形式活動;還有的以“聯盟”“合作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活動。 那么,如何識別非法社會組織呢? 目前,民政部已實現實時歸集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信息,截至目前,共登記社會組織89萬個。民政部提醒社會公眾在參與有關組織活動時,注意核查其合法身份。 社會組織的登記信息可以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www.chinanpo.gov.cn)、中國社會組織動態(tài)政務微信(微信號:chinanpogov)、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庫小程序在線查詢。 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 為了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2017年年底至2018年初,民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對非法社會組織進行了初步摸排,對舉報線索及時梳理,各地陸續(xù)取締非法社會組織300余個。 2018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民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在前一段集中摸底排查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重點對利用“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精準扶貧”等國家戰(zhàn)略名義騙錢斂財和冠以“中國”“中華”“國際”等字樣開展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予以打擊整治。 截至2018年底,專項行動共查處非法社會組織5845個,曝光涉嫌非法社會組織300多個。 除了專項行動以外,民政部還采取了以下措施治理非法社會組織: 一是鼓勵社會公眾舉報非法社會組織,及時公開曝光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擠壓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空間。 社會公眾發(fā)現有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線索的,可向民政部進行舉報,可登錄中國社會組織網“投訴舉報”專欄,在線提交相關證據材料。 二是加強與公安、工商、網信等各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協(xié)調配合,進一步加大對非法社會組織及其直接責任人的打擊力度。 三是對為非法社會組織給予支持或提供方便的社會組織,要嚴厲查處,并將行政處罰結果與年檢、等級評估、信用評價、購買服務、稅收優(yōu)惠等事項掛鉤,提高違法成本。 四是積極推動社會組織行政法規(guī)盡快修訂出臺,細化法律責任,為打擊非法社會組織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 五是加強社會組織法治宣傳,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多種傳媒方式,大力宣傳社會組織法律法規(guī),不斷提高全社會學法、守法的意識,壓縮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空間,為合法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營造清朗的社會環(huán)境。 關停非法社會組織網站 為了配合專項打擊行動,2018年開始,360搜索依據民政部網站公布的社會組織信息設立“黑白”名單,在搜索結果頁和百科頁面上線組織信息Box以及風險提示模塊,幫助用戶快速辨別涉嫌非法社會組織。 當用戶所搜索社會組織系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時,360搜索會在置頂位置進行風險提示“該組織未經官方登記,涉嫌為非法社會組織,謹防上當受騙”,聲明該組織未在民政部門登記,存在侵害用戶權益的風險。 為進一步鞏固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成果,鏟除非法社會組織網絡活動根基,形成線上線下治理閉環(huán),營造清朗網絡空間,2019年開始,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和企業(yè)陸續(xù)依法關停非法社會組織的網站、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體賬號。 2019年5月7日,民政部網站發(fā)布消息,民政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發(fā)現部分已取締的非法社會組織網站仍在運營后,會同相關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有關規(guī)定,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yè)聯盟、中國設計力量、世界韓氏懇親會、國際貨代聯合會、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世界易學風水聯合會、中國客家廚師協(xié)會、中國大大愛心聯盟、中國市值戰(zhàn)略研究院等9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及其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予以關停。 2019年8月29日,民政部網站再次發(fā)布消息顯示,民政部會同網信、電信主管部門,在新浪、騰訊公司支持下,依法關停第二批14家非法社會組織的網站及其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體賬號。 涉及14家非法社會組織,包括:中國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工作委員會、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yè)聯盟、國際體育聯盟、世界雙節(jié)棍聯盟、中國貴州高校傳媒聯盟、中國動物保護公益聯盟、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中華慢性病防治聯合會、中國國學院大健康研究院、中華愛心聯盟、中國民族風服飾協(xié)會、中華關公文化傳播促進會、中華國學智慧研究院深圳分院、國際瑜伽協(xié)會鄭州分院。 2020年11月12日,民政部網站發(fā)布了依法關停第三批32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的消息。民政部聯合北京市民政局,會同網信、電信主管部門,聯合新浪、騰訊等互聯網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力、重拳出擊,依法關停第三批32家非法社會組織的網站、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體賬號,清除有關非法關聯網頁信息,并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加注了預警標識。 涉及中國藝術院、國學文化藝術中心、中華清風書畫協(xié)會、中國環(huán)保清潔行業(yè)協(xié)會、宇宙搖籃委員會中國總部等32家非法社會組織。 民政部對非法社會組織“零容忍”,下一步將繼續(xù)保持打擊力度,加強網絡巡檢與排查,線下線上同步查處,堅決擠壓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空間。對于性質惡劣、屢教不改的非法社會組織發(fā)起人,還將提請相關部門依法納入違法互聯網站(主辦者)黑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