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發(fā)展與校友事務中心總監(jiān) 劉麗波/文 最近,英國BBC報道了一則黑客公司捐款“做慈善”的新聞,讓公益慈善界乃至社會人士頗感新奇。這則新聞透露,10月13日,專業(yè)勒索公司——黑客團隊(Darkside)在其官網上宣稱,將把大公司支付的部分贖金用于慈善事業(yè)。據說,當天他們捐了0.88個比特幣和1萬美元,這兩筆捐款分別捐給國際兒童組織(Children International)和改善撒哈拉以南地區(qū)水質的慈善組織“水項目”。據報道,這家剛成立兩個月的專業(yè)技術勒索公司,“黑”得十分專業(yè),攻擊了多家大公司的網絡,靠“綁架”數據,估計已經收到了上千萬美元的贖金。 新聞之新,貴在新奇。據BBC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網絡勒索團伙為公益捐款。因此,此事一出,一眾專家開始“研究”其捐款的動機。有的認為,是出點小錢,換個內心平安;有的說,是為做宣傳,樹立其品牌,借機揚名立萬;有的則認為,這是一種盜亦有道的現代版本……陽光底下無新事。打著盜亦有道、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幌子的土匪,亦曾經或多或少做過此類之事。他們試圖用“拔一毛利天下”的方式,為自己的行為披上道義外衣,當然是筆不錯的買賣。 舉一反三,慈善組織該不該要這種不義之財呢?為惡者的行善算不算慈善?我們該如何對待這種行為? 國際上,慈善組織尤其是知名慈善機構一般不會接受不義之財,尤其是違法所得。此次事件中,國際兒童組織率先表示,拒收黑客組織的捐贈。我國《慈善法》第三十六條對此也有明確規(guī)定:“捐贈人捐贈的財產應當是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捐贈財產包括貨幣、實物、房屋、有價證券、股權、知識產權等有形和無形財產。捐贈人捐贈的實物應當具有使用價值,符合安全、衛(wèi)生、環(huán)保等標準。捐贈人捐贈本企業(yè)產品的,應當依法承擔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p> 辦慈善要有資金支持,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愛心沒有物質財富(包括人力)支撐,慈善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是“愛的囈語”。但是,作為行善的必要條件,這個財富必須合法、干凈。國內外的一些慈善機構,也對捐款有著明確的要求。在慈善法中,甚至對煙草類企業(yè)的捐贈,都做了嚴格的限定,如不得通過捐贈宣傳其煙草產品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慈善行業(yè)要有良好的公信力,“合法財產”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有的慈善組織認為,錢無“好壞”,只要有人捐款就行,認為“善款不問出處”是現代慈善基本理念之一,是鼓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殊不知,這實際上是嚴重的誤讀。所謂的“放下屠刀”,并非只是將刀放下那么簡單,而是形容下最大的決心去懺悔、洗心革面,突出的是改過遷善。前提是不再為惡,而不是一邊作惡一邊搞“慈善秀”。而“不問出處”,則是倡導尊重捐贈人的隱私,而非寬容違法者。 鼓勵人心向善是慈善應有之義,我們當然要給犯錯者改正的機會,但不能突破法律底線?,F代慈善進入法治化時代,捐贈財產的合法性是慈善正義的基本前提。慈善不能成為不法商人、貪官污吏等違法者迷惑公眾、繼續(xù)為惡的幌子。如黑客組織假借現代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方式,拿出敲詐收入的“九牛一毛”進行捐贈,并以此樹立其品牌和形象,實在不能鼓勵和縱容。 除了違法所得,很多非營利組織還會拒收那些不符合自身價值觀和道德規(guī)范的捐贈。一些機構會公開列明不接收捐贈的清單,如軍火商、污染企業(yè)、煙草企業(yè)或與自身使命沖突的企業(yè)的捐贈。國際奧委會明文規(guī)定:經營槍支、煙草和烈性酒的商家不能成為奧運會贊助商。寧愿拒收與自己宗旨不相符的捐款,也要堅守自己的使命,這不但有助于維護整個行業(yè)的聲譽,增強行業(yè)的公信力,也有助于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可能有人會說“行善不問動機”,在特定時期,這句話有其實用性,對慈善規(guī)模的擴大發(fā)揮了作用。做慈善,不能唯動機論,把所有慈善行為道德化。但是,動機(即行善的發(fā)動機)與使命、目標緊密相關,從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長遠來看,綜合考量動機、目標、手段、效果,是評價慈善行為是否正當、有效的必然途徑。當前,我國慈善行業(yè)日益注重行善的技能與方法,偏重手段和效果,但缺乏慈善倫理體系的支撐,可謂善術日隆,善道衰微。 只有善心與仁術完美結合,慈善才能成為真正的義舉,才能在扶貧濟困、改善人類困境、施行教化方面,發(fā)揮真正的作用。行正方能致遠。對于慈善行業(yè)而言,不忘良知,堅守良行,才能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慈善人,其實不能過于看重慈善的外在規(guī)模,而忽視其內在價值,忽視對社會公序良俗的影響,忽視對世道人心的感化。對于一個扎根社會,與人心、風氣息息相關的行業(yè),對行業(yè)發(fā)展狀況的規(guī)模判斷,并不能取代對行業(yè)發(fā)展品質的價值判斷。慈善是社會生活的局部,其核心在于仁愛,是借助外物改善人之生活困境的義舉,助人自助,造就的是“新人”,改善人的精神狀態(tài)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做慈善是一門為仁之道、成人之術。中國傳統(tǒng)社會把慈善家稱為“大善人”,把捐錢救人稱為“義舉”,就是這個道理。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愛心之人,用干凈錢,辦良心事,造就新的善人。這是一個完整的行為鏈條。欲達此目的,慈善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經得起法律的檢驗、人心的稱量,即合乎法律、合乎道義。 慈善關乎財富,更關乎人心、人性乃至社會教化,向善是慈善的核心理念,或言終極價值。避免為惡、助惡,這是最基本的底線。而只有做到善款、善用、促人向善,慈善行業(yè)才能贏得社會尊重,才能贏得更廣闊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