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打工很常見,但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能帶孩子同行的是少數,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于親情缺失和父母教育職責不能到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健康容易遇到更多問題,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從2013年開始,重慶市渝中區(qū)紅領巾志愿者協(xié)會(以下簡稱紅領巾協(xié)會)將留守兒童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長期走訪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開展了數十次大型留守兒童關愛公益活動。這些活動雖然能夠給孩子們在經濟和精神上有所幫助,但對于孩子的整個成長所需來說,還是很不夠的。 2018年,協(xié)會志愿者經過調研商討,認為持續(xù)陪伴對孩子們來說是更為適合的。經過各種籌備,2019年,紅領巾協(xié)會啟動了持續(xù)幫助困境兒童到成人的“山外有城”幫扶計劃。 “山外有城”寓意貧困山區(qū)的外面有一座善良的城市,號召志愿者大手牽小手結對幫扶孩子,陪伴鼓勵孩子們熱愛學習,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豐富科學知識,改變貧窮思想觀念,用知識走出大山。 精心甄選 “山外有城”幫扶對象 由于協(xié)會自身的組織力量有限,計劃暫時覆蓋不了太多的兒童,我們就將哪些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兒童列為幫扶對象,比如缺失父母、缺失母親或缺失父親的7-16周歲困難兒童,并且制訂了符合兒童發(fā)展的幫扶標準和計劃。 怎么找到最需要幫助的兒童呢?我們通過三種途徑尋找?guī)头鰧ο螅旱谝?,協(xié)會在常規(guī)山區(qū)學校開展幫扶活動中發(fā)現;第二,通過紅領巾協(xié)會的志愿者提供的線索;第三,收集主動求助信息。 發(fā)現潛在的服務對象后,協(xié)會組織志愿者上門實地走訪考察,在村鎮(zhèn)、學校、家庭等了解孩子的情況并記錄考察情況。最后,志愿者整理出相關考察材料,經協(xié)會會員大會表決,把符合條件的孩子列入“山外有城”幫扶計劃。 入山 給孩子精神陪伴和心理關愛 “山外有城”幫扶計劃注重志愿者對孩子的持續(xù)陪伴、精神陪伴和心理關愛。志愿者定期會去家里探訪孩子,面對面溝通交流生活和學習情況,輔導孩子功課,跟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心里話。每年在孩子生日、六一兒童節(jié)、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節(jié)日,志愿者會跟孩子一起度過,即使爸爸媽媽不在家,也讓孩子們過個快樂的節(jié)日。除了上門陪伴,志愿者還會常常給孩子打電話交流,問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有沒有遇到問題和困難,幫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給孩子撫慰和鼓勵,讓孩子學習生活更有信心。 進城 帶孩子領略城市的精彩 為了開闊孩子的眼界,志愿者每年在寒暑假都把孩子們從大山里接到主城區(qū),開辦夏令營或冬令營,帶他們參觀博物館、看演出,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知識,了解城市歷史文化,增長見識。 2020年7月28日,在志愿者們的陪伴下,幾名來自貧困山區(qū)的小朋友走進重慶大禮堂、重慶三峽博物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深入認識重慶。中午,愛心人士跟小朋友一起享用愛心午餐,還送給他們書籍和書包。下午,在渝中區(qū)群團服務中心,孩子們跟渝中區(qū)愛心家庭的小志愿者一起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和趣味小游戲,一起唱歌一起歡笑。 這種陪伴孩子的方式,類似于模擬進城務工家庭寒暑假接孩子到身邊陪伴,只不過是由志愿者來扮演孩子缺失的但又非常需要的精神陪伴者。 “山外有城” 幫扶計劃成效初顯 為了“山外有城”幫扶計劃更好地實施,協(xié)會組織志愿者在2019年做了大量的考察調研和實地探訪工作,走村入戶,動用志愿者千余人次。 雖然開展時間不長,但根據志愿者的觀察,得到陪伴的孩子們還是有了明顯變化。從性格上來看,孩子們普遍變得更加活潑,恢復了孩童的天性;從心理上來看,有了志愿者的面對面陪伴和電話鼓勵陪伴,孩子們越來越自信。暑假參加進城活動的孩子們則開闊了視野,學到了更多課本外的知識。孩子們都有一顆感恩社會的心,活動中不經意地舉起手敬禮說要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常常會讓志愿者們熱淚盈眶。 希望更多人加入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們的明顯的成長變化讓志愿者深感欣慰,也堅定了紅領巾協(xié)會要將“山外有城”幫扶計劃持續(xù)進行下去的決心,繼續(xù)每年擴大服務的人數,并且一直持續(xù)陪伴他們至18歲成年為止。志愿者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山外有城”,更多有能力的家庭參與到對接幫扶中。因為,陪伴和見證孩子們的成長,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據民政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