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個世界會好嗎? ,給這個問題帶來了自己的答案。 這個答案是來自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故事,也是來自中國民間關于愛與美好的故事,是七年間中國社會美好一面的全景圖。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誕生。當時的新聞輿論環(huán)境,充斥著低俗、戾氣和焦慮。項目成立的初衷,就在于以表彰和弘揚凡人善舉為己任,傳遞人性善良和人間美好,推波助瀾地影響、改變世道人心。 這個由馬云倡議成立的公益項目,七年來投入近7000萬元,獎勵了8000多例凡人善舉。他們的故事,近日由紅旗出版社結集成《這個世界會好的》隆重推出,不僅備受出版界矚目,更成功“出圈”,被全國百家主流媒體總編輯聯(lián)合推薦,引起各界熱議,成為一個熱點社會話題。 書中獲獎的8000多位正能量人物勾勒出新公益時代的公眾群像,匯成了感動人心的公益大數(shù)據:在這個群體中,民工、學生、醫(yī)護、教師、警察成為最具正能量的五大人群,年輕人成為社會正能量的主力軍。他們身上,凝結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也折射著互聯(lián)網時代人人公益理念的光彩。 這些平日里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散發(fā)著不尋常的人性光彩: 他們當中,有大年初一駕車從長沙奔赴武漢參與志愿服務、免費接送醫(yī)護人員的26歲湖南長沙小伙鄭能量。因家境不好在社會資助下完成大學學業(yè)的鄭能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來武漢,只想報恩”; 有為武漢災區(qū)運送蔬菜的山東司機李保民,他的一句話感動了全國:沒錢可以出力; 有幾十年如一日,挑著扁擔和兩個編織袋,行走在廣西大山中,把自己收集到的衣服和食物送給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扁擔姐”麥瓊方。她資助和撫養(yǎng)的87個失學兒童和孤兒也都先后成才。對于孩子們的報恩,她說:“希望你們有能力也去幫助其他人,體會媽媽是怎么過來的”; 有因工地負責人消失而欠下工友工錢,此后15年四處打工、變賣家產用以償債的“誠信包工頭”陳武現(xiàn)…… 七年來,從這個群體里走出了十余位“感動中國”人物和數(shù)以百計的地方“道德模范”。這個特殊的人群也成為愛心傳導的鏈條,成為正能量傳播者,讓愛心進一步擴散。 這本書凝結了阿里巴巴獎勵凡人善舉背后的思考,展示了江河衛(wèi)士、最美家鄉(xiāng)人、經典誦讀等公益品牌背后的初心和圖景,也披露了一個個普通人走上全國新聞頭條背后的故事。 思想家梁漱溟曾提出一個世紀之問:這個世界會好嗎?當時,梁漱溟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未能解答這個世界為什么會變好。而這本書,以及八千多位“鄭能量們”,以俯拾皆是的真、善、美案例和獨特的視角,給出了世界何以會變好的緣由和答案。這也正是一本書何以被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 七年來,天天正能量通過善行喚醒善行,改變了人們對待凡人善舉的眼光,讓數(shù)以億計的讀者參與了“善”的輿論場營造,起到了“子路受牛”式的社會效果?!哆@個世界會好的》是天天正能量過去七年的一個總結,也是未來的一個序章。就像阿里巴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序言中所寫的:“做的其實遠遠不夠。做的不夠,那就繼續(xù)做下去吧。”(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