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高文興 2020年對于中國來說,是個多災之年——‘前浪’新冠肺炎疫情還尚未完全停息,洶涌的‘后浪’又在南方的洪水中席卷而來。 由于不少地區(qū)水位一度突破歷史紀錄,形勢之危急甚至讓人將其與1998年特大洪災作比較。據(jù)應急管理部7月23日的最新統(tǒng)計,今年主汛期以來,洪澇災害已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廣東、重慶、四川等27?。▍^(qū)、市)4552.2萬人次受災,142人失蹤,3.5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jīng)濟損失1160.5億元。 在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的部署下,各地抗洪搶險救援工作陸續(xù)展開。7月20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發(fā)出通知,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尤其是參與一線救災的應急救援類組織和開展救災募捐的公益慈善類組織。 實際上,在此之前,社會組織早已紛紛行動起來,進行搶險救援和籌款等急需工作,但整體來看,籌款情況不甚理想,這無疑也對前線救援形成了掣肘。雖然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消耗了一大部分社會捐贈的熱情,但在過去許多年中,洪澇災害的籌款項目都一直難以獲得青睞。 社會組織的“無力感” 遠遠早于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發(fā)出《關于引導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的通知》之前,各地的民間救援隊就紛紛加入了戰(zhàn)斗。 6月初,隨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主汛期,各地民間救援隊就開始密切關注降水變化,個別救援隊的行動已經(jīng)見諸媒體報端。 6月6日,廣西桂林連續(xù)第5天發(fā)布暴雨預警,桂林藍天救援隊的求救電話沒有消停過,隊長莫日華表示,近7年中,此次的洪水量級是他從未遇到過的。6月7日至18日,桂林藍天救援隊共轉(zhuǎn)移群眾1600余人,找到失聯(lián)人員6人; 6月8日,遠在廣東佛山的菠蘿公益救援隊接求助信息支援桂林陽朔,他們將遇困歷史學家秦暉解救出來的照片在網(wǎng)絡熱傳。當天,菠蘿公益救援隊協(xié)助被困兩處度假酒店兩夜一天的45名“驢友”脫險; 6月12日,重慶酉陽普降大雨,當?shù)厮谎杆偕蠞q。13日,當?shù)氐乃{天救援隊先是從電信局搶救出昂貴的通信設備,后又向被困在三棟樓內(nèi)的80多人提供救援; 7月7日,安徽歙縣發(fā)生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當?shù)馗呖伎忌蚝樗畤o法到達考試現(xiàn)場的新聞旋即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歙縣分隊從凌晨4點開始展開行動,當天護送監(jiān)考老師26人次、護送高考學生80人次、護送高考試卷及護卷人員4名、解救并轉(zhuǎn)移危險被困人員36人次、護送醫(yī)務人員50人次、轉(zhuǎn)移在路上被困人員33名…… 洪災來臨時,出現(xiàn)在媒體報道上的民間救援隊永遠是責無旁貸的“沖鋒陷陣”,但一往無前的背后,往往是籌款困難、隊員出錢又出力的無奈,伴隨的還有隊員往往在救援后產(chǎn)生的焦慮、恐慌等情緒。 多年深耕民間救災領域的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負責人郝南就表示,民間救援社會組織的“無力感”,其中一大部分就來自公眾錯位的捐贈理念,“平時投入(捐助)非常少,公眾更期望把他們捐來的錢轉(zhuǎn)化成物資,直接捐助給災民”。 郝南以去年汛期過后的籌款來舉例:“公眾不理解你都救完了,還要錢買船干什么?他不會想到,這個船損失了,下次救援怎么辦?!?/p> 然而,即使是在洪水來臨時的物資提供,對于很多社會組織來說,力量也非常有限。 安徽省廣善公益助困服務中心于2011年登記注冊,有多年和政府部門開展救災合作的經(jīng)驗,與壹基金合作的“安全家園”也在此次歙縣洪澇災害中發(fā)揮了突出作用。但該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軍仍表示,“社會組織給公眾的期待值可能過高”。 “比如在救災中,有一些職能部門聽說我們可以做捐贈,會給我們提供一個需求,但它提供的需求我們遠遠無法滿足,這是在我們行動中遇到最多的?!睆堒娬f,“比如一個安置點需要300張或500張折疊床,那么對于我們一個地方機構(gòu),根本沒有資源能滿足它。” 救災項目籌款疲軟 不僅民間救援隊和地方機構(gòu)資金有限,擁有最多公眾資源的基金會等慈善組織在此輪洪災中的籌款成績也一度只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曾有媒體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20天僅籌2000多元的籌款項目來說明這一慘淡程度,而該項目目標金額為60萬元,用于為受災地區(qū)提供2000個“賑濟家庭箱”。 在上述報道1個月后,《公益時報》記者在支付寶公益平臺找到該名為“家庭箱共抗南方洪災”的項目。眼下,這一籌款目標金額為60萬元的項目已籌措資金近半(29.32萬元),似乎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救災賑濟項目中心主任殷濤曾坦言,以往洪水季60萬元的目標額大多都能籌滿。 的確,媒體的曝光對相關項目籌款起到部分刺激作用,但總體來講,仍難令人滿意——《公益時報》對比了47個籌款項目在媒體報道前后的表現(xiàn),僅有5個項目達到設定目標,總體完成度僅為35%。 7月13日,《公益時報》記者從20家慈善組織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搜集到47個針對今年南方洪災發(fā)起的籌款項目,分別來自騰訊公益(20個)、阿里巴巴公益(3個)、支付寶公益(8個)、新浪微公益(9個)、公益寶(1個)、輕松公益(4個)、美團公益(1個)和易寶公益(1個)等8家平臺,總籌款目標金額為41117315.22元,截至當日19時,僅籌得7098446.55元,總體完成度僅為17%。 其中,僅有兩個項目——“朱一龍粉絲馳援水患”和“博肖愛心聯(lián)盟馳援洪災地區(qū)”,由于發(fā)起方為明星粉絲群體,動員性較高,當時籌款額度超過90%;另有中國扶貧基金會發(fā)起的“南方水災告急”、壹基金發(fā)起的“廣西洪災,救在壹線”和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發(fā)起的“緊急馳援廣西洪災”三個項目,由于距離發(fā)起時間已超過1個月,籌款完成度當時分別達到66%、46%和45%;其余41個項目的籌款進度當時均未超過40%。(注:另有一個項目未設定目標金額,不在統(tǒng)計之內(nèi)。) 7月24日,《公益時報》記者再次查看這47個項目的籌款進展,總體完成度翻番,達到35%——雖然在媒體報道后,籌款額有所上升,但仍然無法讓人滿意。 截至當日19時,僅有“朱一龍粉絲馳援水患”、“博肖愛心聯(lián)盟馳援洪災地區(qū)”、“王一博粉絲馳援南方水災”、中國扶貧基金會發(fā)起的“南方水災人道救援”和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發(fā)起的“南方水災緊急救助”等5個項目完成籌款目標;另有9個項目籌款進度過半;其余32個項目籌款進度在50%以下,其中有9個項目籌款進度不足10%。 籌款形勢的嚴峻勢必會讓社會組織在救災前方的工作開展大打折扣。 以多年關注全國范圍內(nèi)大小自然災害的壹基金舉例來說,在上述47個籌款項目中,多達9個項目由壹基金發(fā)起,發(fā)起時間從6月8日至7月12日不等,所涉籌款平臺遍布騰訊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寶公益、新浪微公益、輕松公益、美團公益、易寶公益,可謂“廣撒網(wǎng)”。 但截至7月24日19時,僅有在新浪微公益上發(fā)起的名為“壹基金馳援南方洪災”的項目籌款進度達到90%,以及在輕松公益上發(fā)起的同名項目籌款進度達到73%,其余7個項目籌款均未過半,且大多數(shù)項目籌款進度不到30%。該9個項目籌款目標總額10136000元,僅達成3384297.55元,總體完成度僅為33%。 壹基金備災救災部主任劉園月也坦言籌款的“無力感”,她表示,這些籌款的用途是為受災地區(qū)的群眾發(fā)放災后物資,在過程中,壹基金也一直積極與這些籌款平臺溝通,同步災情信息和一線信息,但“目前籌到的資源、資金,跟受災群眾的需求相比,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近幾年在災害救援表現(xiàn)突出的愛德基金會主要在災區(qū)從事災民生活物資的發(fā)放以及支持救援組織開展清淤和防疫等工作。該基金會社區(qū)發(fā)展與災害管理項目主任譚花表示,他們從5月底就開始關注國內(nèi)水災,但今年網(wǎng)絡籌款經(jīng)歷個相對漫長的備案期,到6月底才正式開始籌款。 “我們在6月12日向香港特區(qū)政府申請了針對廣西桂林水災的快速響應資金,在6月下旬得到正式批復。目前重點區(qū)域是在江西,我們也是動用了一些儲備資金去響應當?shù)睾献骰锇??!彼f。 洪災籌款的 “痛點” 的確,今年上半年,社會公眾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已經(jīng)做出了金額非??捎^的捐贈,這或多或少影響到了接下來對洪災項目的參與程度。 但新世紀以來,在自然災害中,僅有地震,尤其是引起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較大的高強度地震,由于其災后觀感強烈,能夠激起公眾的捐贈熱情,而針對其他災害的籌款項目都難以保證達到預期。 而我國是洪澇災害多發(fā)國,七大江河的汛期大致固定,每年夏季幾乎都有地區(qū)出現(xiàn)洪澇災害,這種“習以為?!狈炊谝欢ǔ潭壬舷魅趿斯妼ζ涞拿舾卸取?/p>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fā)生6.0級地震,造成13人死亡。在地震發(fā)生后不到一個小時,不少籌款項目便迅速上線,截至2019年6月21日,當?shù)匾咽盏礁鹘缇杩畛?億元。 而幾乎同一時期,造成更大范圍影響的廣西洪災卻苦于籌不到錢。當時,郝南就無奈地表示:“廣西洪災淹了有七八個縣,比(宜賓)地震的范圍大多了,上線籌款有用嗎?最后慘到我們連災情調(diào)研的人都派不出去,評估人員的路費都籌不出來?!?/p> 專業(yè)人員無法給出災情評估,對前方民間組織的工作直接造成了影響?!盎饡笪覀冏鲆恍┰u估,根據(jù)你的評估后,才能給予一些物資支持?!睆堒姳硎荆词故钦诘谝粫r間也沒有這些數(shù)據(jù),“很多時候,政府職能部門也都沒有這部分數(shù)據(jù),甚至沒有及時收集,因為他們當下所做的工作是救人、是轉(zhuǎn)移,第二步才會做物資性的(發(fā)放)?!?/p> 而在洪災面前,公眾似乎更愿意捐物,而不是捐錢。 2018年8月,山東壽光洪災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蹤,直接經(jīng)濟損失92億元。當年全國針對這次洪災的捐贈過億,十分罕見,“但上億的資金大部分捐到了慈善會,進入到政府的財政撥款序列里面去,另外物資數(shù)量比直接捐款的多”。 捐物資本身無可厚非,但公眾基于自身的理解,不少物資到達災區(qū)并沒有派上用場,形成浪費之余,還給前方物流和分配體系制造了壓力?!熬葹墓ぷ髦械膶I(yè)內(nèi)容是不被公眾所了解和認可的,大家還是希望用他們想象的,比如說礦泉水、方便面這樣的東西去參與救災,但實際上只能解決災民很小一部分(需要)?!焙履险f。 例如,在壹基金為災區(qū)準備的“救災溫暖箱”內(nèi),更多的是雨衣、手電筒、水桶、牙具、毛巾、毛毯、口罩、防疫手冊等基本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而非食品等快速消耗品;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按照國際原則定制的“賑濟家庭箱”,其配置中除了大米(或面粉)和食用油外,絕大多數(shù)都為保障基礎生活、保暖和清潔衛(wèi)生的非食品類用品。 今年,劉園月隨壹基金水災救援的前方調(diào)研團隊遍訪了湖北、景德鎮(zhèn)、鄱陽等地,她說:“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在水災常發(fā)的這些地區(qū),老百姓很早就把自己一樓的物資轉(zhuǎn)移好了,然后第一時間聽從安排進入到安置區(qū)。安置區(qū)可能相對準備沒有那么充足,但是基本的吃和住還是比較齊備的。” 劉園月認為,響應安置區(qū)的物資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但社會組織的核心能力和價值更多地體現(xiàn)在對社區(qū)減災和快速參與上的支持,她將支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救援隊轉(zhuǎn)運人員和這些轉(zhuǎn)運人員的信息上給予支持,第二個階段是水災過后,組織專業(yè)力量,更快地幫助村民減少滑坡點、危險建筑等風險,減少次生災害和下一次暴雨到來之后的風險?!?/p> 公眾引導有待時日 公眾的期待和社會組織能夠發(fā)揮核心價值的地方有比較大的認知差異,如何彌補這道鴻溝,社會組織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譚花認為,洪災的前期預警在普通公眾層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社會組織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解讀和普及?!敖衲陮Ψ姥葱蝿莸膱蟮婪浅6啵@些信息對于公眾甚至社會力量來講,并不是特別明確。比如說什么地方超警戒水位了,這背后究竟代表什么樣的意思,對哪些具體區(qū)域的群眾會有什么樣層面的影響,這需要一個分析過程,這樣才能讓公眾有一個相應的準備。” 劉園月認為,社會組織需要把救援工作的專業(yè)性和體系性更多地與公眾進行溝通?!肮妼τ诤芏嗍虑榈淖⒁饬Υ_實是比較短暫的,他們的信息也是遲滯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做的,無論是平時對于前期的需求還是在災害來臨時的響應,都需要建立一個可持續(xù)性的機制?!?/p> 張軍表示,洪災的數(shù)據(jù)和受災現(xiàn)場的畫面對于公眾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但“公眾通過媒體感知到這些信息后,如何去參與?給公眾參與的空間到底在什么地方?這些捐贈或行動的介入還需要更多地進行傳播”。 郝南則認為,公眾投入的資源并不與災害的大小相關,而是與社會對災害事件的關注度有非常強的正相關性?!肮姷年P注度決定了社會組織在災害中能夠投入的資源和力量有多大,這實際上是不科學的,但這個規(guī)律客觀存在,我們必須適應它?!?/p> 郝南說,一方面,社會組織應該順應公眾這種關注度,與此同時,要將公眾的關注力更多地引導向正確的方向,讓公眾知道正確的救災流程,以及哪些機構(gòu)可以用更專業(yè)的方法去回應救災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