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dǎo)航 | 標題導(dǎo)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宋妮雅:
音樂讓貧困孩子更好融入社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宋妮雅:
音樂讓貧困孩子更好融入社會

    宋妮雅希望通過音樂教育,可以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nèi)谌肷鐣峁└嗟目赡苄?/p>

    ■ 本報記者 于俊如

    “我很重要,別人需要我,我付出努力,可以達到目標?!毙傺览v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宋妮雅總是告訴參加合唱團的孩子們要這樣想,而且認為讓孩子們意識到這點非常重要。

    作為從小受益于“珂達伊”音樂教學法的宋妮雅,本身的聲線條件并不好,但是她也參加了合唱團,并且特別驕傲可以成為一名合唱團的成員。在宋妮雅看來,合唱比賽得第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喜歡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

    “我的專業(yè)跟音樂沒什么關(guān)系,但是我喜歡音樂?!彼文菅旁谡劦綖槭裁慈绱瞬贿z余力地推廣“珂達伊”音樂教學法的時候說道。她說孩子們在合唱團學到的,不是說個人要變成什么樣,而是參與一個團隊,學會傾聽,學會融合。

    高度契合的音樂教育理念

    作為漢學博士,宋妮雅在幼兒園里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未來要當考古學家,并從小就開始學習中文,研究中國的古漢語文化。也正是因此,她才與中國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2015年,宋妮雅在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建立了“珂達伊”音樂教學點,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做了“珂達伊”教學點的文化中心,致力于在中國介紹、推廣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的匈牙利珂達伊音樂教學法。

    在宋妮雅看來,音樂教育本身是跨界性的,在學音樂的同時,對于記憶力的鍛煉、團隊協(xié)作、注意力培訓、找到學習的快樂、融入社會等方面都有作用。

    同樣是2015年,由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運作的“快樂合唱3+1——鄉(xiāng)村中小學合唱藝術(shù)推廣”項目開始實施,主要方向聚焦在貧困地區(qū)“鄉(xiāng)村中小學合唱藝術(shù)及音樂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上。

    在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發(fā)起人李克梅看來,合唱不僅是審美教育,“還培養(yǎng)孩子們安靜傾聽、團隊合作、表達情感、彼此分享的素質(zhì)”。她深信音樂是有力量的,可以影響乃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珂達伊音樂教學法提倡普及,認為音樂是每個小孩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而讓每個小孩都能接受好的音樂教育,依賴于她們的指導(dǎo)者是否是好的音樂家、教育家,這與“快樂合唱3+1”通過賦能老師賦能學生,讓每一個鄉(xiāng)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質(zhì)量的音樂教育的愿景高度契合。

    這讓宋妮雅和李克梅一見如故,并于2018年開始了長期的合作。

    截至目前,她們已經(jīng)先后為700余名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了現(xiàn)場培訓,既讓中國一線鄉(xiāng)村教師對匈牙利國寶“珂達伊”音樂教學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提升了老師們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讓鄉(xiāng)村孩子們能夠快樂享受音樂、熱愛音樂,也加強了中匈老師們對湖南、湖北各地風土人情和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了解,以音樂為橋,實現(xiàn)民心相通!

    為貧困地區(qū)孩子開一扇窗

    談到第一次見面,宋妮雅對德清基金會的一行人印象很深,項目有內(nèi)涵,人員也在很用心地做事,尤其是看到貧困地區(qū)孩子的改變,是需要付出很多才會有的效果。

    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的主要方向聚焦在貧困地區(qū)“鄉(xiāng)村中小學合唱藝術(shù)及音樂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其推出的“快樂合唱3+1”是指項目搭建了三個平臺,分別是教師培訓平臺、學生展演舞臺、成果展示平臺,匯聚多方資源,來實現(xiàn)一個愿景,即讓每一個鄉(xiāng)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質(zhì)量的音樂教育。

    而“珂達伊”音樂教學法對樂器要求少,適合在鄉(xiāng)村基礎(chǔ)硬件條件較薄弱地區(qū)推廣,有效利用可在歌唱過程中提升合唱團員的節(jié)奏、音高、語調(diào)、聽覺、內(nèi)在聽覺、即興創(chuàng)作和記憶水平等水平,與“快樂合唱3+1”項目需求高度吻合。

    這讓宋妮雅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就是通過與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的合作,可以將“珂達伊”音樂教學法推廣到更多的貧困地區(qū),惠及更多的孩子。宋妮雅希望,通過音樂教育,可以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nèi)谌肷鐣峁└嗟目赡苄浴?/p>

    在宋妮雅看來,學習音樂是一種工具。之所以提到“融入社會”的問題,是因為在一個合唱團唱歌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團隊的事情。這個團隊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應(yīng)該參與,只有每個合唱團成員都唱了,才會有合唱的感覺。“一個合唱團有很多團員,都有各自的作用,他們需要一起配合,如果他們不配合,我們不能稱之為一個真正的合唱團?!?/p>

    合唱團可以說是一個多人的“小社會”,在合唱團中,音樂是一個工具,通過這個工具,他們可以學會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參加合唱團,這個“小社會”的合唱團團員們,也有機會融入大的社會。比如參加合唱比賽或者展演活動,融入更大的人群,“快樂合唱3+1”項目就設(shè)計了這樣的階梯舞臺,送孩子們到大城市去參演合唱比賽。但是比賽獲獎不是最重要的目標,重要是的去享受這個過程。

    2019年,“珂達伊”音樂教學法作為匈牙利優(yōu)秀教育文化項目被寫入匈牙利創(chuàng)新和技術(shù)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2022年教育合作計劃,在兩國政府的支持下,從民間走向更大的舞臺。

    首推線上教育

    于今年6月份剛結(jié)束的“珂達伊”音樂教學法線上公益培訓,在湖南江華、湖北麻城開設(shè)四個班,為24名音樂老師提供15次在線課程。這是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和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首次嘗試在線教學。

    “這是一個新的培訓模式?!彼文菅耪f,此次參與的人數(shù)相較于前兩年的250人、500人而言,減少到此次的24人,除了因為是首次嘗試之外,還因為“珂達伊”音樂教學法要求的互動性比較強,要提高音樂教師的水平,達到一個“質(zhì)”的變化,不但需要時間,還需要授課老師和學員的互動。如果線上參培老師太多,就沒辦法一對一給老師進行互動和作業(yè)批改,所以此次培訓限制了每個班的學員是6人,而且之后也是以小班制為準。

    雖然是小班制,但是宋妮雅認為此次培訓嘗試是成功的,通過與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合作進行線上培訓的經(jīng)驗和模式,雙方可以開發(fā)網(wǎng)絡(luò)課程,打破地域限制,從而擴大受益人群。

    音樂教材的本土化嘗試

    “給農(nóng)村老師的教材,如果讓她唱巴赫,或者西方的歌曲,與給她一個中華民族的歌曲是很不一樣,對于自己熟悉的歌她更容易接受。”宋妮雅說。

    在與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合作的過程中,宋妮雅及其音樂專家們學到很多很多新的知識,也越來越了解中國,認識到中匈之間存在的差異,所以現(xiàn)在正著手做一本本土化的教材,選用中國的歌曲,在后期與德清基金會的合作中就可以給到老師們。

    因為珂達伊音樂教學法是從匈牙利民間出來的,希望珂達伊教學法的概念在中國與民間音樂結(jié)合的方式出來,這兩個放在一起,最適合當?shù)氐睦蠋?。在宋妮雅看來,接受培訓的老師們?nèi)绻ㄟ^自己的熟悉的音樂歌曲學習,他們對音樂會有另外一種態(tài)度。

    當然這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中國民歌不一定是古老歷史流傳下來的,而是某個作曲家新作的,屬于個人,這與匈牙利認為的民歌概念不一樣,雙方還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差別。

    又比如低年級的老師和高年級的老師的水平不一樣;好的院校的老師跟一般學院的老師的水平也不一樣;有的老師注重珂達伊教學法,有的老師注重奧爾夫教學法,有的老師重視達爾克羅茲,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還有的老師看五線譜,有的老師看簡譜……

    這些差異問題,在宋妮雅看來,都能解決。做事情不是說今天說了,明天就做了,這需要一個過程。

    對于未來的發(fā)展,宋妮雅希望與北京德清公益基金會繼續(xù)深入合作,不止是在湖南、湖北,還希望擴展到中南五省其他貧困地區(qū),讓更多人受益。而且,希望到“快樂合唱3+1”項目縣農(nóng)村去,參與某一個合唱團的工作,發(fā)展適合一線音樂老師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