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蘇小星 每天一問候、物資及時送……專業(yè)社工通過一條熱線,為居家觀察者、獨居老人等困境群體疏導焦慮心理,幫他們找醫(yī)生、買藥、送口罩、送菜……協(xié)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一家五口,四位大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后隔離治療,兩歲男孩在醫(yī)院隔離觀察,無人陪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她,毅然前往醫(yī)院陪伴孩子。孩子怕抽血,哭鬧不止,抗拒檢查,她耐心安撫,平穩(wěn)他的情緒。直到孩子的三次檢查結果均為陰性,她終于松了一口氣。 為一線社工、獨居老人、低保低收入群體募集11.2萬只口罩;為上萬名一線抗疫社工和志愿者送出1.5萬份愛心午餐;產自清遠的1.3噸蔬菜和345只雞被配送到了680戶困境居民家里……疫情激發(fā)了廣州社工抗疫的潛在能力。 截至3月15日,廣州全市71家社工機構利用社工站、項目服務點等開設了229個“廣州社工紅棉守護熱線”,累計投入社工11419人次,服務市民390720人次。其間,協(xié)助開展社區(qū)困境群體的防疫援助、救助服務,累計為困境孤寡長者、患病長者提供上門送藥、送口罩、送菜等緊急救援服務5849次,服務11383人次;跟蹤服務的困境人士116808人次。 每天一問候 物資及時送 自1月底開始,廣州黃埔穗東街,約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少街坊每天都會接到一通“暖心來電”。電話一端是來穗人員,另一端則是普愛社會工作服務社承接的穗東街社工站社工。 原本不起眼的噓寒問暖和生活需求對接,都在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變得“顯著”起來。社工蔡思禹說,自己每天通過電話與社區(qū)“居家隔離觀察群體”連線,連續(xù)打了不少電話,電話另一端的許多人都感到“暖意”。 實際上,疫情影響下的廣州社區(qū),無論是防控工作還是困境群體的關懷照料需求都變得尤為突出。在此背景下,廣州社工成為社區(qū)專業(yè)力量之一,發(fā)起了線上線下的社區(qū)支持行動。 1月26日,廣州市社會工作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全行業(yè)援助抗擊新冠肺炎疫災,實施“廣州社工紅棉守護行動”的倡議書》。社工機構紛紛響應,陸續(xù)為市民提供疫情防控、心理減壓、困難救助等線上咨詢和援助服務。 “在最初一個星期的通話中,已經能明顯感覺到這通電話的重要性。”作為專業(yè)社工的蔡思禹,在黃埔穗東街的社工服務站扎根多年。她本想在老家過完年再回到社工站開始新一年的工作。然而,早在疫情發(fā)生之初,蔡思禹和同事們便有了共識——“我們預想到要做些什么了”。 穗東街是外來人口比例較大的區(qū)域之一,其中不少人有前往武漢的經歷,因此需要“居家隔離觀察”,這無疑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和出行困難。她回憶道:“當時我們與街道辦一起進行了討論,決定針對湖北來穗人員及有關接觸者這一‘居家隔離觀察群體’,進行每日一問候的電話慰問?!?/p> 為了方便工作,蔡思禹提前從湖南長沙回到廣州,每天在家辦公,給5位服務對象致電,整個團隊每天給65位對象致電。“有的人會有一定的情緒波動,但并不是對我們的工作不支持。”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和大量的信息轟炸,即使只是電話連線,也能感到有些服務對象“不知自己該怎么做”的焦慮情緒。 蔡思禹記得,有位受訪者在一次通話中告訴自己身體不舒服,“當時電話另一端的語氣透露著擔憂和急躁,對方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去看病,有些激動”。蔡思禹先是做了情緒的安撫,接著分析難題所在,此后還連接了街道協(xié)助找到醫(yī)生上門服務。短短一個星期不到,每天電話對接,蔡思禹明顯感覺到,電話另一端,對方的情緒在緩解。她說:“這是一件很暖心的事。” 疫情之下,人們不僅要面對內心的焦慮,在生活上也時常遭遇各種不便。彩虹街社工服務站的梁樂詩也是紅棉熱線的接線員之一。她說,不少困境長者面臨著就醫(yī)和購物的難題。 “到底該不該出門去買藥?出門會不會不好?”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張婆婆有點“不知所措”。她的兒女都不在身邊,因為身體原因,她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去醫(yī)院取藥,而這個任務一直是她的丈夫幫忙完成??蓮埰牌耪煞蜃罱恍抑酗L無法外出?!巴饷娴囊咔閲乐貑??”心急的張婆婆非常擔心自己會因為斷藥而加重病情。 梁樂詩回憶,當時就有社工立即與張婆婆取得了聯(lián)系。“我們在電話里針對張婆婆的需求提出解決辦法,引導老人家正確看待問題。”梁樂詩說,“張婆婆平時也有接觸社工,對我們的工作很了解,因此情緒也在近40分鐘的溝通中得到了緩解?!彼罱K與張婆婆約定,在2月3日當天代其到醫(yī)院取藥并送上門,“婆婆后來很是感謝,給我們的印象都很深刻”。 抗疫一線 社工守護2歲男孩 年初三晚上,一條信息打破了黃桃霞平靜的生活:江海街轄區(qū)內一家五口,四位大人確診感染,隔離治療;小孩陽陽(化名)兩歲,疑似,未確診,在市八醫(yī)院隔離觀察,需要人陪護。 因該家庭在廣州沒有其他親友,大人隔離治療期間陽陽無人照顧。黃桃霞回憶道,想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她瞞著家人毅然前往?!半m有所顧慮,但在了解服務對象情況后,當即決定前往,星夜趕往市八醫(yī)院照護陽陽?!?/p> 面對有些驚慌的2歲男孩,她想盡辦法在病房中與他一起玩一些小游戲,平穩(wěn)他的情緒?!昂⒆涌粗秃芸蓯?,如果我不去守護,就沒人守護他了?!迸阕o過程中,孩子的純真是黃桃霞守護的慰藉,但問題接踵而至:首先是難以休息,口罩讓黃桃霞呼吸不暢,護目鏡勒得黃桃霞鼻梁和頭痛,凝結在護目鏡的水汽會倒流到身上,隔離防護裝備也讓她難以入眠。 孩子害怕抽血,哭鬧不止,也非常抗拒做胸透檢查。黃桃霞就抓住小孩的興趣愛好,耐心安撫,幾經折騰才助其完成了各項檢查。因為沒有受過任何新冠肺炎方面的專業(yè)訓練,陪護過程中,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也一直伴隨著她。 當最艱難的時刻過去,大家等到了陽陽三次檢查結果均為陰性的喜訊,陽陽也順利轉到觀察病房,黃桃霞終于松了一口氣。事后,同事們送來關心和贊許,但黃桃霞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社工+慈善 蘊含巨大能量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行動和服務,廣州社工也在積極發(fā)揮“社工+慈善”聯(lián)動優(yōu)勢,發(fā)揮社工站慈善捐贈點的作用,整合連接各方資源支持社區(qū)群防群控。 廣州市社會工作協(xié)會和廣州市慈善會聯(lián)合發(fā)起了“善暖社區(qū)——資助社區(qū)疫情防控計劃”項目,為全市201個社工服務站捐贈100多萬元,先后為一線社工、社區(qū)獨居老人、低保低收入群體等困境群體募集了11.2萬只口罩。 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lián)合廣東嶺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及相關基金會、愛心企業(yè)等發(fā)起了“暖守午餐”項目。短短一周時間內,就為越秀、天河、海珠、荔灣四個區(qū)的上萬名一線抗疫社工和志愿者送出了累計1.5萬份愛心午餐。 廣州市善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聯(lián)合越秀區(qū)洪橋街、荔灣區(qū)東沙街區(qū)、海珠區(qū)海幢街等相關單位,對接清遠市有關部門,發(fā)起廣清合作助困服務項目,通過廣州社工和志愿服務平臺把產自清遠的1.3噸蔬菜和345只雞配送到了680戶孤寡、貧困、低保低收入等困境居民家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3月7日,廣州社工整合連接愛心物資14901件,折合人民幣35.6萬元,參與募捐善款13.6萬元,連接抗疫志愿者1864人次。 廣州市社會工作協(xié)會秘書長段鵬飛告訴善城廣州,廣州社工不僅通過熱線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也在線下開展了很多救助服務。更重要的是,“這次疫情激發(fā)了廣州社工抗疫的潛在能力,廣州社工在整合連接社會資源、應急救助等服務方面表現(xiàn)突出,尤其是‘社工+慈善’的聯(lián)動服務機制促進了廣州社工在整合連接社會資源方面的能力和成效”。 一位社工機構負責人認為:“廣州社工讓很多人看到了社工的工作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也為未來社工機構連接企業(yè)慈善資源埋下了伏筆?!倍矽i飛則表示,廣州社工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確實展現(xiàn)了良好的服務能力。但是,“我們應看到廣州社工仍然是一支年輕的隊伍,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煉和提升,這次疫情是一次考驗,疫情下的服務和實踐,必然會帶給我們很多啟發(fā),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總結、反思服務經驗,不斷提升自我,在未來爭取更好的成長和表現(xiàn)”。 (據(jù)《善城》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