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500名志愿者背后的“文司令”
率先吹響武漢志愿者“集結號”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0年03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率先吹響武漢志愿者“集結號”

    團青山區(qū)委副書記張若琦和志愿者們一起搬運物資

    40多天來,在青山區(qū)共青團的組織下,當?shù)毓灿?34名志愿者服務抗疫一線,負責的3個值守點位每天測溫千余次,接送醫(yī)務人員800余人次,累計參與搬運醫(yī)療、消毒、生活等各類物資1000余噸。

    作為武漢市最早面向社會發(fā)布志愿者招募公告的團組織,80后女團干、團青山區(qū)委副書記張若琦是這支志愿者隊伍的“領頭羊”,始終帶頭戰(zhàn)斗在第一線。

    除夕當天,張若琦接到單位通知:立即返崗,參與疫情防控。她當即與家人道別,回到機關。

    在上級部門的統(tǒng)一部署下,她聯(lián)合十幾名同事分工協(xié)作,在官方平臺“青春青山”上率先發(fā)出號召: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支援一線。

    青山區(qū)有12個街道、80多個社區(qū)、人口50多萬。疫情暴發(fā)后,各處都急需支援。群眾有所呼,團組織有所應。張若琦原本擔心因為疫情形勢嚴峻,可能招不到志愿者,但征集令發(fā)出后,志愿者們的熱情超出了她的預料。

    90后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中國船舶集團七二二所控股公司90后職工賈威、土生土長的小伙子余靖、00后大學生陶夢婷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向團組織申請報名,愿意共抗疫情。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青年一代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讓大家非常感動。我們要保護好他們!”張若琦說道。

    經(jīng)過審核篩選,很快,281名志愿者作為武漢市團組織里最早的一批志愿者隊伍投入戰(zhàn)斗。此后,在團武漢市委的統(tǒng)一部署下,青山共青團又招募到253名志愿者。

    在青山區(qū),由志愿者負責協(xié)助的有兩座方艙醫(yī)院、11個隔離點、3處交通卡口、1處物資集散地。

    張若琦明確線上管理、任務發(fā)布和簽到的模式,有序組織青年志愿者參與大橋和高速入口協(xié)助交警測量過路車輛人員體溫、到一線醫(yī)院和社區(qū)運送防疫物資、參與方艙醫(yī)院和隔離點建設、接送醫(yī)護人員、幫助社區(qū)消殺等多項志愿服務。

    疫情支援工作最繁忙的時候,張若琦對接了十幾個微信群,“每個群最少的有50人,最多的有300多人”。

    “有44噸蔬菜,馬上到達鋼城第十小學操場,需要幫忙卸貨!請求志愿者們支援!”3月7日下午,張若琦在微信群內發(fā)布完任務,不到半小時,就有80多名志愿者從家里趕到現(xiàn)場。

    這樣的高效率,她從未感到意外。大多數(shù)時候,捐贈物資到達武漢是在凌晨,可能有50噸,甚至100噸,數(shù)量大、時間緊,但張若琦覺得,“在我身后,有可愛而又敢于擔當奉獻的志愿者,有他們在,一切困難都可戰(zhàn)勝!”

    為了讓志愿者做好全面防護,張若琦每天都在微信群強調防護常識;還和團區(qū)委干部想盡辦法購買了3萬多元的口罩、一般防護服和護目鏡等,積極爭取團市委、區(qū)委的酒精等防護物資,努力讓志愿者安全上陣。

    曾有志愿者感慨,更多時候,這位80后女團干更像是志愿者的 “知心大姐”?!八粌H帶頭扛在一線,還要照顧我們志愿者,準備好防護服和口罩。有時候任務重,志愿者有幾百人,在外面吃不上飯,她就從團區(qū)委機關食堂訂好盒飯送過來。她的車里幾乎天天都有為志愿者準備的零食、飲料,給大家補充能量。”

    40多天來,張若琦沒有一天休息,積極對接一線各類需求和物資信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每次“突擊”,她都會提前到達,給志愿者測溫和簽到,聯(lián)系物資、進行裝卸、整理方艙……都在緊張有序中高效完成。

    李濤是最早加入的志愿者之一,這名土生土長的武漢90后,最初與8名志愿者一起,負責在二七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北湖收費站三處交通卡口,為司機進行體溫檢測,替換此前在這里執(zhí)勤的醫(yī)生,方便他們回到醫(yī)院一線。

    他記得,1月26日,雨下得很大,張若琦當天上橋不下4次?!爱敃r疫情形勢緊張,防護物資很難買到,她要協(xié)調多處的志愿者工作,特別忙,但還是多方籌措,為我們送來了雨衣、手套、消毒液和口罩?!崩顫f,考慮到橋上的志愿者不好就餐,張若琦還特意從機關食堂買來盒飯送了過來。

    從1月25日開始,90后志愿者鄭暢就一直在張若琦的帶領下,與小伙伴們奮戰(zhàn)在一線。最初,疫情形勢嚴峻,看著這座熟悉的城市不斷有年輕的醫(yī)護人員倒下,連身邊好友也因為疑似而被轉入了隔離點,他一度感覺生活失去了陽光。

    看著鄭暢沉悶的樣子,張若琦鼓勵他拾起生活的勇氣,樂觀迎接挑戰(zhàn)??匆姾芏嘞駨埲翮粯幽贻p的共產黨員都勇敢地沖鋒在前,鄭暢振作起來,也有了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想法。1月27日,他就在張若琦的鼓勵下,向公司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張若琦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春暖花開的那一天,能脫下口罩,與連日一起奮斗的志愿者們微笑問好。

    (據(jù)《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