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新聞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為疫情防控筑牢法治堤壩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要把握好哪些界限?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新聞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20年02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要把握好哪些界限?

    ■ 本報記者 王勇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fā)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介紹,疫情發(fā)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及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構成的重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經研究,全面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需要一個過程,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盡快通過一個專門決定,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緊迫。

    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一個專門決定,能夠聚焦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在相關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同時,出臺一個專門決定,對于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態(tài)保護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意識,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范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衛(wèi)生安全風險:

    一是,首先強調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二是,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yǎng)的陸生野生動物。

    三是,對違反現行法律規(guī)定的,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對本決定增加的違法行為,參照適用現行法律有關規(guī)定處罰,以體現更加嚴格的管理和嚴厲打擊。

    同時,《決定》對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作了如下明確規(guī)定:一是強調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二是與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guī)定相一致,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huán)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的行為。三是規(guī)定嚴格的法律責任,加大執(zhí)法力度。

    據臧鐵偉介紹,下一步,要抓緊全面梳理現行有關法律規(guī)定,統(tǒng)籌開展相關立法修法工作。初步考慮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擬將這一修法項目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二是修改動物防疫法,這一修法項目已經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由全國人大農業(yè)農村委牽頭起草,預計近期可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三是積極推進生物安全法草案審議和修改完善工作,生物安全法草案已經2019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審,今年需要加快工作進程。

    四是全面梳理有關法律規(guī)定,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的修改完善,認真研究健全國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相關立法修法問題,適時啟動有關立法修法工作。

    注意界限保證落實

    那么,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需要注意把握好哪些界限?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表示,第一,捕撈魚類等天然漁業(yè)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漁業(yè)法等已對此作了規(guī)范,根據各方面的一致意見,按照《決定》的有關規(guī)定,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范圍。

    第二,比較常見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是主要供食用的動物,依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guī)管理。還有一些動物(如兔、鴿等)的人工養(yǎng)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所形成的產值、從業(yè)人員具有一定規(guī)模,有些在脫貧攻堅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按照《決定》的規(guī)定,這些列入畜牧法規(guī)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也屬于家畜家禽,對其養(yǎng)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適用畜牧法的規(guī)定進行管理,并進行嚴格檢疫。國務院畜牧獸醫(yī)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制定并公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家畜家禽的具體范圍按照國家公布的目錄執(zhí)行。

    第三,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yī)藥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城市動物園管理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可以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同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制度。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決定》要求國務院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及時制定、完善相關審批和檢疫檢驗規(guī)定,加強審批和檢疫檢驗管理。

    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貫徹實施《決定》方面應做好哪些工作?

    楊合慶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個決定,屬于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具有法律效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本決定有效實施。一是,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廣泛宣傳、正確理解《決定》出臺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大力普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公共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和科學知識,為《決定》的貫徹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二是,依據《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guī)定,細化落實《決定》的各項要求。三是,本決定的出臺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yǎng)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四是,健全執(zhí)法管理體制,明確執(zhí)法責任主體,落實執(zhí)法管理責任,加強協(xié)調配合,加大監(jiān)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查處違反《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對違法經營場所和違法經營者,依法予以取締或者查封、關閉。

    還需要強調的是,解決濫食野生動物問題,既要依法嚴厲打擊,又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全體社會成員都要自覺增強生態(tài)保護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意識,移風易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yǎng)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