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國際
   第16版:2019中國公益年會
國慶70周年慶祝大會幕后志愿者
“全民軍運”彰顯中國城市文明新內(nèi)涵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國際

第16版
2019中國公益年會

新聞內(nèi)容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全民軍運”彰顯中國城市文明新內(nèi)涵

    賽會志愿者給外籍代表團成員提供講解指引服務(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招募21萬軍運會城市志愿者僅用時兩個月、每7人中就有1人注冊了志愿者、有的家庭祖孫三代28人齊上陣……正在進行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向世界打開了一扇全面展示中國城市文明建設的窗口。

    “軍運”之城,群星閃耀

    前不久,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結果揭曉。現(xiàn)居武漢黃陂的中國首位女空降兵馬旭一生省吃儉用,把千萬元積蓄捐給家鄉(xiāng)黑龍江省木蘭縣,獲評全國道德模范。

    87歲的馬旭老人從北京載譽而歸后,又投入到軍運會的志愿服務中。她和老伴顏學庸強烈要求發(fā)揮軍醫(yī)特長,在應急救護領域提供初級醫(yī)療救護培訓志愿服務。

    “我只做了一點自己應該做的小事,發(fā)出了一點熒光之火。榮譽屬于黨和人民。我們要全心全意為軍運會服務、回饋社會。”馬旭說。

    “武漢有文明的土壤,全國道德模范數(shù)量是全國同類城市最多的?!比珖赖履7丁靶帕x兄弟”孫東林說,每次看到武漢宣傳片,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

    近年來,武漢市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尋找身邊武漢精神踐行者”等活動,涌現(xiàn)出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先模典型。

    武漢還有時代楷模先進群體1個和先進個人1人、全國文明家庭2戶、中國好人94人、感動中國人物14人,以及一大批省、市級先進典型,涵蓋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形成群星璀璨的生動局面。

    目前,武漢市共有全國道德模范15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7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設的優(yōu)秀人物和先進典型,引領帶動形成“當好東道主、做文明有禮武漢人”的靚麗城市風景。

    “文明”之城,全民“軍運”

    本屆軍運會是首次在同一城市舉辦所有賽事。參賽人數(shù)近萬,創(chuàng)歷史之最。

    辦好軍運會,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軍運會期間,武漢市21萬軍運會城市志愿者深入到4000多個服務點位,參與到文明禮儀、清潔家園、文明交通等各種活動中。

    “大家眼前的這套編鐘,由65件大小不一的鐘組成。它們發(fā)聲各異,就像世界軍人運動會100多個參賽國家有大有小、有不同的聲音和信仰。但只要和平的基調(diào)一樣,湊在一起就能奏響時代強音……”

    在湖北省博物館,現(xiàn)年72歲的軍運會城市志愿者培訓講師、湖北省博物館“金牌”講解員胡昇,把博物館當成宣傳“創(chuàng)軍人榮耀 筑世界和平”軍運會主題的大講堂。一件件文物,在他旁征博引、融匯古今的生動講解下,被賦予了新生命和內(nèi)涵。

    在武漢市青山區(qū),軍運會城市志愿者、殘疾人杜誠誠參與軍運會志愿者公益活動,用一言一行,踐行志愿服務精神。2010年,武漢市青山區(qū)殘聯(lián)在蔣家墩社區(qū)設立盲人電影院,杜誠誠成了“盲人電影專場”的講解員。她利用業(yè)余時間為青山區(qū)和武漢市的盲人講解電影。軍運會期間,她又為盲人講述現(xiàn)場直播,讓他們也能“看到”軍運會精彩時刻。

    在中南民族大學讀書的景頗族青年張紅春是軍運會賽會志愿者。今年暑假,她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支教,向當?shù)睾⒆有麄鬈娺\會。

    張紅春也是中南民族大學“石榴籽”軍運會志愿服務隊隊員。得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師生爭相報名志愿者,2400余學生入選。他們給軍運志愿服務隊取名“石榴籽”,希望不同民族的學生通過參與軍運會志愿服務,傳播民族文化,展現(xiàn)民族團結。

    “志愿”之城,彰顯文明

    武漢是全國文明城市。軍運會期間,在武漢大街小巷,總能看到一群戴著紅袖章或者穿著紅馬甲的城市志愿者。他們以東道主姿態(tài),在軍運會期間提供文明交通、信息咨詢、應急救護等各類志愿服務。

    在軍運會女子沙灘排球比賽舉辦地武漢市漢陽區(qū),賽場內(nèi)外,一群佩戴黨徽的軍運會城市志愿者,成為靚麗風景線。漢陽區(qū)晴川街龍燈社區(qū)老黨員莫昭瓊是“月湖小紅帽志愿服務隊”的隊長。作為軍運會城市志愿者的帶頭人,她帶領黨員志愿者,每月到月湖及周邊水域開展環(huán)境保護志愿活動。

    武漢市文明辦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武漢市在全國志愿信息系統(tǒng)注冊志愿者總人數(shù)已超155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相當于7個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志愿文化已成為武漢城市文明的底色。享譽全國的“吳天祥小組”目前已發(fā)展到1萬多個,10萬多名小組成員常年活躍在街道、社區(qū),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做實事,成為湖北武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品牌。

    長江救援志愿服務隊已由當初的22支隊增加到38支隊,人員增加到1871人,共成功營救溺水群眾700余人,被譽為“長江岸邊的守護神”;信義兄弟志愿服務隊現(xiàn)有登記在冊志愿者總人數(shù)1778人,已開展近150場公益活動,累計支出公益款1300余萬元,受益人數(shù)達3.5萬余人……

    在軍運會這個國際舞臺上,武漢先模典型的社會效應和影響更加廣泛。志愿服務已成為新時代武漢市民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