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第15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愛的陽光》
殘健融合國際攝影展在京開幕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
殘疾人自強風采和社會扶殘助殘風尚綜述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第15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自強不息 共圓夢想
殘疾人自強風采和社會扶殘助殘風尚綜述

    5月1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代表(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殘疾人、殘疾人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特色鮮明、事跡突出感人、社會影響廣泛的殘疾人自強模范和社會扶殘助殘先進,推動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尊嚴源于自強

    在太湖之濱,一位女孩在19歲那年因患繼發(fā)性青光眼不幸雙目失明。因為不想成為家里的累贅,她艱難地學習中醫(yī)推拿,從最基本的手法學起,推、揉、滾、拿、拔、按、擦,一招一式模仿練習。

    她叫嚴三媛。2000年,30歲的她成為無錫第一位獲得大專文憑的盲人推拿師。如今,她已經在無錫創(chuàng)辦了9家盲人推拿按摩店、累計安置員工千余名,其中40%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盲人。

    自強不息的嚴三媛,是我國千千萬萬殘疾人的縮影。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保爾”吳運鐸的故事就家喻戶曉,他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鼓舞了一代代青年。幾十年來,從保護公社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玉榮,到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的村支書朱彥夫,到用嘴控筆、帶領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電商典型李娟……那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人群中,總有殘疾人的身姿。

    近年來,排雷英雄戰(zhàn)士杜富國面對險情的鎮(zhèn)定自若、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在輪椅上對三尺講臺的多年堅守、90后無臂男孩彭超在詩詞大賽現場的從容睿智……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堅強者的自信、奮斗者的風采。

    2018年5月14日,珠穆朗瑪峰頂端。

    69歲的夏伯渝經過7天的跋涉,終于從南坡大本營攀上了世界屋脊之巔。

    這位雙小腿截肢的勇者,從1975年首次攀登珠峰,到最終登頂,整整奮斗了43年。他用自己的矢志不渝告訴世人,所有的人生障礙,都不能阻擋對于理想的追求。

    助殘融入日常

    在青島有一位“笑姐”。從2005年開始,她和母親一起組建了一支助殘志愿者團隊。

    過去14年里,她們采取“量體選衣”的助殘模式——根據困難殘疾人的性別、年齡、身高等情況,確保捐贈的衣服讓受助者合體受用——捐贈了37萬多件衣服,讓5萬多人受益。

    “笑姐”名叫宋桂華。她說:“我做的都是小事,但即便是小事,重復一千次、一萬次,積累起來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事?!?/p>

    大愛無疆,仁者愛人。

    樂善好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具體體現。多年來,扶殘助殘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我國早以立法形式確定了“全國助殘日”。殘疾人保障法規(guī)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自1991年第一個全國助殘日以來,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一助一,送溫暖”“助殘與自強”“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y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自強脫貧,助殘共享”……這些主題貼近殘疾人的實際需求,既反映了殘疾人事業(yè)的深入,也持續(xù)反映殘疾人生活的改善。

    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日益倡導人道主義和現代文明的殘疾人觀念,使殘疾人權利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保障。如今,形式豐富的助殘活動蔚然成風,全國助殘社會組織已近3000個,服務涉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yè)、托養(yǎng)、文化體育和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等10多個業(yè)務領域。

    共享美好未來

    為倡導殘疾人自尊自強,引導全社會熱心扶殘助殘,自1991年以來,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聯(lián)合多部門先后5次召開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2000多家單位和個人成為各行各業(yè)殘疾人事業(yè)的標桿,鼓舞著更多殘疾人和社會人士共同創(chuàng)造殘疾人更加美好的明天。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惠殘助殘政策陸續(xù)出臺,不斷為廣大殘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扎實的社會保障、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優(yōu)良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建立起了覆蓋幾千萬人口,包含生活補貼、護理補貼、兒童康復補貼等內容的殘疾人專項福利制度;

    在全國范圍內將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幫扶的重點人群,精準施策、特別扶助,集中解決因殘致貧問題;

    在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中高度重視和關注每一個殘疾人的健康問題,加快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

    各行各業(yè)、社會各個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礙,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接受更好教育、實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平等參與社會……

    據介紹,過去的2018年,我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量減少100多萬;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在校生達66.6萬人,比2017年增加8.7萬人;新增11.8萬城鎮(zhèn)殘疾人就業(yè),為49.4萬名殘疾人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為11.3萬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了危房改造,為110多萬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也是每一個殘疾人的夢。當廣大殘疾人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擁抱偉大時代,當廣大社會民眾把扶殘助殘的善舉堅持做下去、把愛心傳播開去,殘疾人的生活和夢想必將更受尊重、更加燦爛。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