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社區(qū)社會組織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籌資能力的提升:專業(yè)與持之以恒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籌資能力的提升:專業(yè)與持之以恒

    瑞森德咨詢機構合伙人

    巖松/文

    無論組織規(guī)模大小,是什么屬性,籌資始終是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恒久主題,貫穿機構整個生命周期。社會組織的管理者可以將籌資能力建設,視為機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投資。因為,籌資能力建設的終極目標是提升籌資成效,推動機構使命達成,同時促進團隊和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

    管中窺豹的誤區(qū)

    北京瑞森德社會組織發(fā)展中心《2019社會組織籌資能力建設需求調研》顯示,90.18%的機構管理者認為“籌資能力對機構發(fā)展重要且急需”。這足以反映社會組織對籌資的重視,不過,對于如何提高籌資能力還有很多人存在誤區(qū)。

    有人把籌資能力僅僅看成一種技巧或者是“搞關系”。他(她)們只看到一個H5,一篇10萬+的推文,或者因為結識了某個老板/領導,就為機構帶來了數百萬、千萬的資助,卻不知道在籌資的過程中,需要專業(yè)的分析、判斷,對產品的打磨,資源和運營疊加的推動。對待運營中的變化與挑戰(zhàn),需要做好預案及時調整。在項目結束后,還要進行多維度地對比、復盤,循環(huán)往復。

    也有人“把知道當做到”,將籌資能力建設與培訓劃等號。他(她)們認為,通過參加各種培訓,拿到幾十頁的講義,讓籌資的同事記下來照著做,就可以掌握籌資方法。殊不知,籌資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長期工作,一次培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沒有全面清晰的籌資戰(zhàn)略,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碎片化的知識與經驗,只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再高超的技巧,都是戰(zhàn)術動作。戰(zhàn)略上的成功,可以彌補戰(zhàn)術上的不足,反之則不成立。

    提升籌資能力的心訣

    專業(yè)、持之以恒,這是籌資能力提高的不二法門。

    籌資是一個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工作體系,需要一個專業(yè)團隊,協(xié)調機構內外部資源,高效運營才能達成目標。機構不僅要培養(yǎng)一個個“將軍”,還要讓他(她)們有兵有將、有資源。這一點一直是社會組織的短板。

    據統(tǒng)計,68.75%的社會組織沒有全職籌資人員,在設有籌資崗位的社會組織中,71.43%的籌資團隊規(guī)模為1~2人。

    彼得·圣吉認為:“在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中,僅僅靠一兩位優(yōu)秀領導的經驗是不夠的,僅僅靠少數人學習也是不夠的,而是整個團隊要學習。”這里的學習不是多讀幾本書,聽幾次課,而是讓整個團隊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交流互動,更具活力和生命,實現(xiàn)自我更新、整體提高。

    提升籌資能力,需要團隊在實踐中不斷地迭代和創(chuàng)新。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知道到做到,做到之后的成果也有差異。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和目標與訓練方法有直接關系。所以,科學地、持之以恒地訓練與實踐,是籌資能力提升的關鍵。

    個別項目的成功,不足以推動團隊專業(yè)水平的全面提升?;I資團隊更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地訓練,持之以恒地實踐,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3年甚至更久。這也是對領導者心性和耐力的考驗。

    5個步驟實現(xiàn)知行合一

    德魯克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他們的決策,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提升機構的籌資能力,可以從制定目標、配置資源、制定計劃、反饋修正、知識沉淀等5個步驟開展行動。

    首先可以從界定問題著手,樹立目標。制定目標前,應對機構的籌資能力進行科學的評估,找到起點與目標之間的差距。通過“問題樹”等工具,也可以幫助管理者深度思考、梳理思路。例如:為達成全年的籌資目標,我們需要開展哪些工作?這些工作要求團隊具備哪些能力?機構和團隊現(xiàn)在欠缺哪些能力?

    有了目標,了解了機構的現(xiàn)狀,開展籌資能力建設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機構管理者應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配置資源,制定確實可行的計劃。

    某機構52%的資助來源于企業(yè),但是近兩年,企業(yè)捐贈者的流失率超過七成。機構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開發(fā)新的捐贈者,不但增加了成本,效果也并穩(wěn)定。

    整個團隊中,只有負責人有與企業(yè)打交道的經驗,團隊的其他成員,無法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回應企業(yè)特定需求。這讓負責人既要忙項目,又要忙籌資,還要帶團隊、做管理,分身乏術。

    因此,機構將問題界定為“需要加強大客戶管理和產品研發(fā)”。她們決定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籌資能力。制定了全員崗位輪訓和內訓計劃與評估標準,并且聘請專業(yè)籌資支持機構作為顧問,開展為期一年的合作,陪伴團隊成長。這種“培訓+陪伴”的方式,彌補了原先培訓時間短、不夠深入的缺陷,以結果為導向,為團隊提供了持續(xù)地支持與輔導。

    籌資顧問在這一過程中,與組織團隊充分討論,交換意見。對于籌資計劃的關鍵動作提出建議。并且借助工作坊讓每個崗位、每個員工都理解自己工作的價值與責任,以及對其他崗位的重要性。這種充分的溝通,打破了原先職能劃分的藩籬,整個機構形成了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應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對各階段的預期成果做實際驗證,不斷修正策略。最終,回顧結果與目標之間的差異,找到改進的路徑,再次提出新的目標與計劃。如此循環(huán),不斷演進。

    信息反饋機制,可以在實踐的基礎上,匯總各個團隊成員的實戰(zhàn)經驗,逐步形成崗位工作手冊。這種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是機構寶貴的財富,不僅能降低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成效,也有助于工作的連貫性,規(guī)避人事變動帶來的風險。同時,為崗位管理提供參照標桿。

    籌資是一種為實現(xiàn)公益慈善目的而服務的手段。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提高專業(yè)水平和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才能形成機構獨特的核心競爭力?;I資能力建設幫助團隊和個人,全面提升工作成效,推動機構使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