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fā)布了對韓學臣(原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理事長、法定代表人)等人集資詐騙、職務侵占二審刑事裁定書,維持一審判決。韓學臣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在韓學臣的罪名中,職務侵占罪緣于其將自己發(fā)起的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2980萬元轉出后非法占為己有。 這一判決對于社會組織從業(yè)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警示。 那么,什么是職務侵占罪呢?韓學臣又是如何職務侵占的呢?社會組織從業(yè)者又有哪些需要引以為戒的呢? 職務侵占罪屬于侵犯財產罪的一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數額較大的起點數額,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guī)定,是指侵占公司、企業(yè)等單位財物5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 從刑法的規(guī)定就可以看出,社會組織從業(yè)者如果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自己所在的機構的財產非法占為己有,就有可能觸發(fā)職務侵占罪。 2014年1月6日,韓學臣向民政部申請設立了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孝基金會),由韓學臣的公司捐贈原始基金2600萬元。2014至2015年間該基金會接受社會捐贈890.387萬元。 《基金會管理條例》規(guī)定,基金會的財產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分、侵占、挪用。 雖然韓學臣是基金會的發(fā)起人,并擔任基金會理事長、法人代表,但這些資金進入基金會之后,就屬于基金會,是基金會的財產,不再屬于任何個人。 對于捐贈人、想要發(fā)起公益組織的人、想要進入公益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這一點需要謹記! 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基金會的財產必須用于公益事業(yè)。然而,在韓學臣的操作下,基金會近3000萬元的資金通過虛假的公益項目,被轉到了韓學臣自己手中。 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韓學臣以建設“慈愛陽光公寓”(中華英烈父母幸福園中原分園)為名,以河南省張清豐敬老助老基金會名義(法人韓瑞攀,韓學臣之子)向濮陽市民政局遞交了“關于設立慈愛陽光公寓的申請書”,韓學臣通過偽造濮陽市民政局公章的方式,偽造了“濮陽市民政局關于河南省張清豐敬老助老基金會籌建慈愛陽光公寓的批復”文件。 韓學臣利用擔任慈孝基金會理事長的職務便利,安排慈孝基金會會計人員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向河南省張清豐敬老助老基金會(以下簡稱張清豐基金會)撥付慈孝基金會基金2938萬元,張清豐基金會又以房屋租金和裝修款的名義將2890萬元支付給韓學臣實際控制的濮陽市宏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慈孝基金會向韓學臣實際控制的濮陽市天圣機械加工有限公司轉款90萬元。 實際上,“慈愛陽光公寓”項目亦未辦理任何合法手續(xù),無實際受益人,也不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也就是說,通過虛假的“慈愛陽光公寓”公益項目,韓學臣利用擔任慈孝基金會理事長的職務便利將慈孝基金會的2980萬元轉到了自己手中。 因這一違法行為,法院判決韓學臣犯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一百萬元;再加上犯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最終法院決定對韓學臣執(zhí)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16年8月,因超出章程規(guī)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yè)務范圍開展活動以及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中弄虛作假,情節(jié)嚴重,民政部已經對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 實際上,為了避免出現職務侵占等損害基金會財產安全行為,相關法律法規(guī)已經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基金會理事遇有個人利益與基金會利益關聯(lián)時,不得參與相關事宜的決策;基金會理事、監(jiān)事及其近親屬不得與其所在的基金會有任何交易行為。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基金會理事、監(jiān)事以及專職工作人員私分、侵占、挪用基金會財產的,應當退還非法占用的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慈善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慈善組織的財產應當根據章程和捐贈協(xié)議的規(guī)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發(fā)起人、捐贈人以及慈善組織成員中分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財產。 《慈善法》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財產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銷登記證書并予以公告。 這些規(guī)定是對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從業(yè)者的約束,但同樣是一種保護。社會組織的財產不是小事,只要嚴格按照要求才能保障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不要等到被追究刑事責任再追悔莫及。 ■ 本報記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