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從“釜石的奇跡”看中國防災減災教育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nèi)容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從“釜石的奇跡”看中國防災減災教育

    日本減災防災專家諏訪清二(右)與中國小朋友互動

    親歷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的日本青年柏崎楓分享日本減防災教育情況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以東太平洋海域發(fā)生震驚世界的9.0級大地震,地震隨即引發(fā)了巨大海嘯。海嘯導致日本巖手縣釜石市遭到嚴重破壞,1000多人喪生或下落不明。但令人驚訝的是,離災難發(fā)生地不遠的釜石小學的184名孩子卻成功逃生。不僅如此,他們還利用平時所學的災害知識帶動了周圍的人一起逃生。

    孩子們的這段經(jīng)歷后來被稱為“釜石的奇跡”,而“奇跡”之所以發(fā)生,還要歸功于日本在防災減災教育方面的成功。相比而言,目前國內(nèi)對緊急救災比較關注,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做得都很好,但對于事前的防災減災教育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壹基金防災減災部主任李健強表示:“我們國家一年四季會發(fā)生不同的自然災害,比如說夏季的洪澇災害、冬季的森林火災等,但目前我們的防災減災教育主要是針對地震展開的,還有很多災害類型沒有關注到。”

    李健強覺得,中國可以學習日本的一些經(jīng)驗。那么,日本的防災減災教育是如何開展的?中國防災減災教育情況如何,還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決策能力

    8月5日,壹基金聯(lián)合中國科技館發(fā)展基金會、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等舉行了一場防災減災教育活動,柏崎楓講述了自己在2011年海嘯中逃生的經(jīng)歷。

    柏崎楓是2011年日本大海嘯的親歷者之一。由于臨近海邊,附近的學校在地震發(fā)生35分鐘后就會被海嘯吞沒,在當時的情況下,老師們都認為可能無法挽救這些孩子了,但孩子們憑借自己的力量和平時所學存活了下來。

    在柏崎楓的記憶里,正是因為從小接受了很多關于海嘯方面的教育以及參與了多次應對災害的演練,才能夠讓自己和同學們死里逃生,同時也幫助了周邊學校的學生和大人們一起逃生。

    “我們學校離海邊非常近,所以從小學起我們就學習了很多關于海嘯的知識。另外,除了學習防災方面的知識,學校針對不同的災害還開展了很多演習,比如說如何應對火災、如何應對地震以及海嘯等,這種重復的防災演習讓我們擁有了應對不同災害的能力,也能夠讓我們在災害來臨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卑仄闂鞲嬖V記者。

    日本規(guī)定,所有學校每年必須舉行至少兩次防災演習,這是最低限度。很多學校每個月都會舉行防災演習,每年會拿出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特別是針對小學生,學校會安排他們首先學習學校周邊可能會發(fā)生的災害。比如說,如果學校建在河川周邊,那么他們會學習一些洪水方面的知識;如果學校建在山里,他們就會重點學習一些關于泥石流災害的應對方法。

    日本的防災教育起源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當時日本正處入經(jīng)濟危機當中,而阪神地區(qū)是日本第二大經(jīng)濟區(qū),大地震讓日本經(jīng)濟雪上加霜。但正是因為阪神大地震的影響,使日本逐步建立起了系統(tǒng)的防災減災教育體系。

    據(jù)日本著名減災教育專家諏訪清二介紹,在日本,老師們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開展防災教育或活動:

    第一,將防災教育和普通的學科教育相結合,比如在社會課、語文課等課程中教授相關知識;

    第二,在綜合學習課教授防災知識,每周大概有一小時的學習時間;

    第三,在特殊教育活動中導入防災教育的內(nèi)容,以年為單位舉行一定教育的活動。

    另外,日本的學校和老師以及社會組織也會采取相應的辦法,讓家長參與到防災減災教育中。比如,日本有一些民間組織也會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家長可以參與;學校會利用家長會、課程參觀日、家庭作業(yè)等契機,導入關于防災減災教育的內(nèi)容,讓家長參與到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為孩子和家長就防災減災問題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

    “在低年齡階段,我們會先讓孩子們學習身邊可能會發(fā)生的災害,等他們到了高年級之后再全面學習災害方面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引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闭屧L清二談道,“當然,我們不能僅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孩子們分析信息、判斷信息、思考決策,最后轉化成行動的綜合能力?!?/p>

    這一點,柏崎楓也十分贊同。2011年海嘯發(fā)生后,在選擇逃生地點時,她和其他同學做出了兩次重大決定,而這些和他們平時學到的防災知識并不一樣?!拔覀冎阅軌蛟谀欠N情況下做出冷靜的判斷、采取正確的方法逃難,也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的演習中積累的經(jīng)驗以及危機意識?!?/p>

    讓教育變得可觸碰可感知

    與日本相比,國內(nèi)的防災減災教育起步較晚。據(jù)壹基金防災減災部主任李健強介紹,中國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教育系統(tǒng)和學校才開始變得重視防災減災教育工作。

    事實上,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出臺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中提到,“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wèi)生、意外傷害、網(wǎng)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個模塊”。2008年之后各地逐漸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工作。

    不過,當時的規(guī)定中并沒有要求學校必須抽出多少時間開展防災減災課程,國內(nèi)的學校也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那么防災減災教育該怎么做?上述綱要提出了兩點:

    第一是滲透,就是把防災減災知識滲透到學校日常的教學中,包括社會課、自然課以及一些課間活動;

    第二,鼓勵地方開發(fā)校本課程,鼓勵學校自己開發(fā)課時。但目前這樣做的學校并不多。

    李健強告訴記者:“就我們在實踐中的觀察來講,在災害高發(fā)區(qū)域,對于災害教育的程度相對高一些,比如說在四川,他們專門開發(fā)了校本課程,叫《生命生活與安全》,這個課程就融入了防災減災的內(nèi)容。在汶川大地震、蘆山地震等特大災害的基礎上,我們的防災教育在逐步推進,但整體而言,我們國家的防災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而在日本,防災減災教育是針對全民開展的,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差距的。”

    此外,以往國內(nèi)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大多是說教式的,比如背順口溜、記一些概念等,但這種做法效果并不好,孩子們也沒有興趣。在李健強看來,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仍然是具象的、感性的,他說:“所以我們從2012開始做防災教育的時候也在考慮,怎樣才能把那些看似離我們很遠的自然災害融入到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孩子們的生活中,讓災害變得可觸碰、可感知。我們教育的方式和活動的設計、以及課程的開發(fā)還是非常缺乏的,這也是我們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p>

    將防災減災理念融入細節(jié)

    在國內(nèi),將災害業(yè)務當做核心業(yè)務來抓的公益機構并不多,壹基金是其中做得比較好的機構之一。這些公益機構進行的嘗試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

    “壹基金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災害應對系統(tǒng),包括:災害發(fā)生之前開展防災減災教育,災害發(fā)生時開展緊急救災,災害發(fā)生后開展長期災后重建?;诖?,我們成立了三個項目部,分別是防災減災部、備災救災部和安置重建部,這三個部門分別應對災前、災中、災后的工作。當然,這三者之間也是一個循環(huán),相互支撐。”李健強談道。  

    壹基金主要關注兒童和青少年安全教育,并開發(fā)了三個比較大的項目:

    一是兒童平安小課堂,主要是通過課程的形式,提高老師和學生應對災害的能力;

    二是減災示范校園項目,目前壹基金在雅安建設了102所減災示范校園,魯?shù)?2所,目的是提升學校層面應對災害的能力;

    第三,在平安小課堂基礎上,壹基金開發(fā)了“兒童平安項目縣”項目,以縣為單位,通過整體推進的方式,提升縣域內(nèi)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2017年,壹基金在全國八個地區(qū)開展了“兒童平安項目縣”項目,跟當?shù)亟逃块T、公益組織以及社區(qū)層面進行合作。李健強告訴記者,除了在實踐層面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壹基金還在跟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等國際機構以及諏訪清二這樣的專家進行合作,希望引進國際上更好的經(jīng)驗做法,進一步推動從班級到學校,到整個縣域,再到整個社會的宣傳和倡導工作。

    但在李健強看來,國內(nèi)的防災減災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拔覀兒腿毡居泻芏嘞嗨频牡胤剑瑑蓚€國家每年都會發(fā)生很多自然災害,但不同的是,目前國內(nèi)對緊急救災比較關注,對于事前的防災減災教育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而且我們的防災減災教育主要是針對地震展開的,還有很多災害類型沒有關注到,比如說臺風、海嘯,海嘯甚至不在我們?yōu)暮獙Φ闹匾h題中,但對于沿海居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考慮到青少年理解事物的方式和成人有很大的區(qū)別,可以采用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設計一些主題活動。比如,壹基金此前在雅安的學校開展減災體操和減災運動會,孩子們非常喜歡。另外,基金會近期還引進了《釜石的奇跡——保護我們生命的一堂課》動漫版圖書,以科普讀物的形式為孩子們開展教育活動。

    李健強覺得沒有必要把防災減災教育看成一個封閉性的專業(yè),而應該把防災減災教育融入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社區(qū)和家庭?!耙环矫?,我們要提高孩子的風險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應急能力、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堅持家長的參與,但在實際中這一點并不樂觀,很多時候反而是我們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之后,孩子再去影響家長。我們也在努力推動這些事情,但防災減災教育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p>

    ■ 本報記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