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文梅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陳凱說:“不知死,焉知生?” 孔子是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又怎么能夠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呢? 陳凱卻說,只有無畏豁達的面對死亡,并且在活著的時候安排好身后事,才會活得更無拘無束,瀟灑自在。 還真不是狷狂自大,陳凱如今所做的工作,確實與“死亡”息息相關(guān)。 陳凱,40歲,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理事長。 2013年3月21日,由陳凱領(lǐng)導(dǎo)的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與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共同發(fā)起主辦了“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公益項目。 經(jīng)過四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經(jīng)有5萬多份遺囑入庫保管,服務(wù)老人達7萬—8萬人次。 陳凱的目標很明確:到2025年,將這套體系推廣到國內(nèi)60個大中城市,按照每年服務(wù)20000個老年人來計算,2025年將會完成一千萬份遺囑入庫。就拿我國2.1億老年人的比例來推算,普及率達到5%。 遺囑,當然是在一個鮮活的生命消逝后才會生效的法律文書,它不僅是一個人生前對身后事的妥善安排,更關(guān)乎一個家庭的穩(wěn)定和幸福。但中國人歷來對“死亡”二字諱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把它放在明面上大大方方地討論、書寫,然后保存入庫了…… 陳凱的“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究竟靠不靠譜?他未來的設(shè)想真的能實現(xiàn)嗎? 立還是不立 7月14日,《公益時報》記者走進位于北京市西交民巷73號的“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當天是入伏的第二天,天氣悶熱潮濕,并不寬敞的房間里卻是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在遺囑庫窄小的前廳里,一位年長的老人和一位中年女士正拉著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合影,談笑之間,親切溫暖。 年長的老人家名叫阮繼生,來自中國科學(xué)院微生物研究所、今年已經(jīng)91歲高齡。始終笑吟吟的那位中年女士叫翁維琦,是中國科學(xué)院微生物研究所退休辦負責人。今天,阮繼生是在翁維琦的陪同下,專門來到中華遺囑庫辦理遺囑手續(xù)的。 阮繼生說:“死是必然的,是誰也逃脫不了的。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年齡了,應(yīng)該要考慮到身后事怎么安排的問題了。遺囑訂立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財物做一個合理的分配也很必要。生前把這些事都辦理妥當了,我走后孩子們也不會因此鬧矛盾,家庭還是一如既往地和諧,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阮繼生說訂立遺囑這事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和子女的理解,他心里踏實多了。這次訂立的遺囑內(nèi)容并不會在當下就予以公開,而是會在他離世后揭曉。阮繼生說自己對于遺產(chǎn)的分配十分審慎,他爭取最大程度地照顧了每個人的感受,他相信家人對這樣的安排也會認同。 翁維琦說:“你看現(xiàn)在很多調(diào)解家庭矛盾的電視節(jié)目中,就因為老人生前沒有立下遺囑,導(dǎo)致家庭遺產(chǎn)、房產(chǎn)等分配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歸屬。當老人去世以后,一家人因為這些問題動輒吵鬧,甚至大打出手、完全不顧及親情,破壞了原本美滿的家庭。這就是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中華遺囑庫這個公益項目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有需要的老年群體解決后顧之憂,在為老人解決身后事的同時,維護了家庭團結(jié)?!?/p> 翁維琦表示,經(jīng)過多次到中華遺囑庫探訪交流,她本人的生死觀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雖然現(xiàn)在她還沒到退休年齡,但只要條件具備、時機成熟,她也想盡快訂立一份遺囑,如此一來,以后無論何時何地,她都能夠心無羈絆、灑脫輕松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了。 尹艷賀是“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主任,已經(jīng)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她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剛?cè)肼毜臅r候,她眼中的“中華遺囑庫”就是簡單的做公益獻愛心,沒多復(fù)雜??呻S著時間的推移,她經(jīng)歷得越多,感慨就越深,愈發(fā)覺得肩上的擔子不輕。 不久前,一位92歲的老奶奶找到了尹艷賀,要求幫忙確認她已故的丈夫是否在中華遺囑庫留下了遺囑。因為在她丈夫去世后不久,她唯一的親生女兒手持一份遺囑,將她一紙訴狀告上了法庭,要求根據(jù)遺囑獲得老兩口的所有房產(chǎn)和錢物。老人懷疑遺囑的真實性,但苦于沒有證據(jù)。老人悲痛之余在收拾丈夫遺物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中華遺囑庫曾經(jīng)寄給她丈夫的一張排隊卡,上面有提示老人盡快前來辦理遺囑及注意事項等內(nèi)容。 絕望中的老人仿佛瞬間抓住了救命稻草,趕緊跑到中華遺囑庫來詢問——她以為丈夫生前已經(jīng)在這里留下了遺囑,而且一定會妥善安排她的晚年生活并對房產(chǎn)財物做妥當處置。遺憾的是,經(jīng)過尹艷賀的再三確認,老人生前于2014年確實來過中華遺囑庫進行了咨詢,也表達了想要訂立遺囑的意愿,但他又說想要去公證處再看看,然后再做決定,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就再也沒有來過。 尹艷賀說:“當我告訴這位老人家,她的丈夫最終并沒有在中華遺囑庫留下遺囑的時候,90多歲的老人頓時情緒失控,抱著我放聲痛哭。因為這里是她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希望,現(xiàn)在希望徹底破滅了,老人家崩潰了?!?/p> 而那位已經(jīng)故去的老人可能怎么也不會想到,就因為他猶豫不決而最終沒能完成的遺囑,竟然在他去世后將自己相濡以沫一輩子的老伴推入了生活的絕境。 說到這里,尹艷賀有些哽咽,眼圈也泛紅了。在她看來,這樣的遺憾越少越好。 正是為了減少這種遺憾,2013年3月21日,由陳凱領(lǐng)導(dǎo)的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與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共同發(fā)起主辦了“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公益項目,為60歲以上、且個人房產(chǎn)在兩套以下的老年人提供免費的遺囑登記和保管服務(wù),用一整套合乎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確保遺囑的真實性。 從避諱到幸福留言 “遺囑”就是“遺囑”,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幸福留言”這四個字? 陳凱的回答是:“‘防范糾紛’固然是中華遺囑庫這個公益項目的出發(fā)點,但實際上它連帶產(chǎn)生的作用絕不僅僅是這一點,還有更多豐富的內(nèi)涵。項目創(chuàng)建初始也考慮到國人傳統(tǒng)觀念忌談‘死亡’,所以我們賦予它的名字叫‘幸福留言’?!?/p> 陳凱認為,加上“幸福留言”這幾個美好的字眼,就是要賦予它新的涵義,從而讓人們逐漸理解:“遺囑”是對自己的生前事務(wù)做一個提前的合理安排,這樣做并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為了維護親情和家庭和諧,最終體現(xiàn)的是對家庭的愛心與責任。該公益項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推動全社會對家庭理念和風尚的重新認識,建立客觀豁達的生死觀。就此而言,它的意義遠遠大于處理遺產(chǎn)本身。 盡管如此,中華遺囑庫在工作啟動的頭幾年,還是遇到了不少讓人堵心郁悶之事。 2014年,該項目開展一年左右,尹艷賀和同事們在籌備一場新聞發(fā)布會時,要在酒店大廳做個引導(dǎo)牌,沒想到這家酒店的大堂經(jīng)理堅決不同意,理由只有一個:“‘中華遺囑庫’這樣的字眼放在大廳太晦氣,光是‘遺囑’這兩個字就夠嚇人的?!?/p> 尹艷賀想不通,自己花錢辦會,正當?shù)姆?wù)要求卻得不到滿足,這算什么?倔強的她一再和大堂經(jīng)理爭論協(xié)商,最后酒店倒確實是給做了一塊“中華遺囑庫”的指示牌,但被藏在了大廳的一個角落。 尹艷賀又去找大堂經(jīng)理理論,得到的答復(fù)是:“這就算夠給你們面子了,再說就干脆別辦會了!”無奈之下,尹艷賀只能和同事守在門廳,來一個人就挨個問,生怕參會人員因為找不到會場而耽誤。 說起當年這件事,尹艷賀還是有些難以釋懷。不過她又說,選擇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工作崗位,受委屈肯定是難免的,想開了也就沒啥。 每天前來辦理遺囑的老人形形色色,什么脾氣性格的都有。有的老人和藹可親,有的三句話不對就會暴跳如雷,無法溝通。尹艷賀告訴《公益時報》記者,以前他們在工作中壓根不敢用“去世”、“死亡”這樣的字眼,因為有些老人特別忌諱這樣的說法,有時候工作人員話還沒說一半就會被罵個狗血淋頭——“啥死不死的?!你們是不是咒我早點死?。〔慌稳擞袀€好??!” “不過現(xiàn)在不同了。無論是社會的認知度,還是老人們本身的想法都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變?!币G賀說。 老人們對“遺囑”的看法和觀念的改變,陳凱觀察得更為細膩。 “以前有些老人來立遺囑的時候,悲悲切切,好像自己馬上就要死去似的,一邊寫,一邊在那里抹眼淚?,F(xiàn)在你再去看,老人們都很樂觀開朗,他們來時穿的都很莊重正式,做完遺囑手續(xù)后,還會和工作人員合張影,說這一天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所以要留下永恒的紀念?!?/p> 想要成為文化傳承 目前,“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已在北京、天津、廣州、南京等四個城市建立了試點機構(gòu)。不過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說,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目前中華遺囑庫包含前期遺囑咨詢、遺囑起草、精神評估、錄音錄像、指紋錄入、登記保管等諸多服務(wù)內(nèi)容,遺囑庫的遺囑范本是集所有律師團成員之所成形成的二十幾套范本,無論從程序、內(nèi)容、形式均做到客觀嚴謹,既保障了遺囑的真實性、合法性,也大大提高了司法實踐中遺囑被認定為有效的比例,為司法機關(guān)認定事實、作出裁判提供了依據(jù)。 劉珂,中華遺囑庫公益律師團成員,本職是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wù)所律師。她的觀點是:如果有一份真實、合法、有效、無懈可擊、無法推翻的遺囑存在的話,遺囑繼承人只要付出小小的成本,就能夠迅速的解決繼承手續(xù)問題。對于非遺囑繼承人來說,只要眼前面對的是一個真實有效無懈可擊的遺囑,他們最終也一定會做出理性的選擇。” 據(jù)介紹,中華遺囑庫已經(jīng)在多起案件中向人民法院直接出具證明函,人民法院均直接認定中華遺囑庫登記的遺囑合法有效,且當事人均在一審后沒有再提起上訴。 “中華遺囑庫要在2024年到2025年,設(shè)定60個大中城市來推廣該體系。我們測算了一下,如果每年能夠服務(wù)20000個老年人,那么就能夠在2025年完成一千萬份遺囑。按照2.1億老年人的比例來計算的話,普及率達到5%。雖說這個成績并不算驕人,但我認為它的社會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因為通過中華遺囑庫的標準管理體系,可以真正幫助到有需求的老年人?!标悇P說。 雖然勢頭良好,但在陳凱看來,當下存在的幾個現(xiàn)實問題讓“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的發(fā)展比較被動,依然無法邁開大步向前走。 “相關(guān)部門至今還沒有將老年人遺囑問題認知為一個獨立而現(xiàn)實的需求,往往會將其列入老年維權(quán)范疇,實際這兩個概念并不等同。所以,盡管需求很大,但在政府部門的相關(guān)工作規(guī)劃里,至今還是空白。這也因此導(dǎo)致我們在申請項目的時候,不知道具體的歸口到底在哪里?!?nbsp;陳凱表示。 “有時候我們只能往‘老年人心理慰藉’這個方面靠,但實質(zhì)上這二者也不是一回事。養(yǎng)老服務(wù)體系里關(guān)于這一塊的內(nèi)容也很不明晰。如果這部分工作定位能夠明確,那么對這個公益項目的社會化普及就會事半功倍?!?/p> 陳凱表示,中華遺囑庫未來的方向一定是社會公共管理事務(wù),希望更多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來承擔這樣一份社會責任,讓它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chǎn),給國人文化傳承帶來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