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封面報道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人物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大陸首部“社工”題材電影在云南拍攝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封面報道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人物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7年02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大陸首部“社工”題材電影在云南拍攝

    《米花之味》劇照

    導演鵬飛在拍攝現(xiàn)場

    拍攝地:勐角鄉(xiāng)勐卡老寨自然村

    《米花之味》的故事90%取材真實生活,其中一半來自滄源縣微笑陽光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李小菲

    女主演英澤在村寨中體驗當?shù)厣?/p>

    伴隨著中國社工的蓬勃發(fā)展,陸續(xù)有社工題材的微電影、紀錄片上線,大陸首部社工題材長片《米花之味》也正在云南緊張拍攝,預計2017年與觀眾相約大銀幕。社工將以怎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這部電影中呢?

    本片的制片人,是中國社會工作聯(lián)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院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近日,本報記者跟隨社長前往拍攝地云南滄源縣探班,與導演、編劇、劇中社工原型聊一聊這部社工電影和云南的社工。

    一個留守兒童與母親的故事

    《米花之味》的背景是一個公益人熟悉的也是在無數(shù)地方上演的情境:在外工作多年的年輕母親葉楠,因留守家鄉(xiāng)兩年沒見的12歲女兒無人教管、問題重重,而決定暫時辭工返鄉(xiāng),彌補欠下的母愛。影片聚焦在女性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選擇、留守兒童的心靈成長、傳統(tǒng)文化與新時代的沖突,社工則周旋其中,與村民一起探索這些問題的出路。

    “《米花之味》是一個留守兒童與母親的故事,打工回家的母親與孩子太久沒有見面,沒有溝通交流,這種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隔膜,在母女關系的重塑過程中,也有社工的幫助。”導演鵬飛把鄉(xiāng)村對社工的需求展現(xiàn)在了電影里。

    “這里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qū),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tǒng),有時候社工也會遇到困難,一方面希望以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尊重當?shù)氐膫鹘y(tǒng)。比如一個社工在救助一位患病的女孩子時,她一方面發(fā)動募捐,一方面聯(lián)系醫(yī)療資源,同時也受到了阻力,寨子里的人認為要先做個傳統(tǒng)儀式,雙方在這方面就會有矛盾。這個矛盾對我來講就很有意思。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是故事的一部分?!边@個真實故事也被寫進了電影里。

    滄源縣是佤族、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區(qū),電影在一個原生態(tài)的傣族村寨取景,故事也取材自本地。導演鵬飛在電影開拍之前,在滄源生活了一年時間,期間跟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所長向榮認識社工、跟社工走訪一個個村寨和學校、了解村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在送一個小女孩回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個美麗的傣族村落。

    片中角色除女主角英澤外,全部由來自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原住民演出。主演中王一婷、王蘭都是滄源本地的13歲佤族小姑娘,茶艾南是滄源本地的音樂人。

    導演和編劇眼中的社工

    “直白地講社工是做什么的,可能不會那么感染人,我希望把社工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包括自身的矛盾、糾結放在故事里。”鵬飛說。在向榮老師的推薦下,他來到云南連心社區(qū)照顧服務中心在滄源的社工站,聽社工講、跟他們一起經(jīng)歷,平常就住在老鄉(xiāng)家里。

    “在跟社工打交道的那段時間里,我了解到他們很長時間被家里人誤解,村子里的人也不了解,大家不知道他們是干什么的,有時候會覺得他們多管閑事。但社工是真心在為村子里的人服務。我們看到了當?shù)貜牟涣私獾铰邮苌绻さ倪^程?!?/p>

    “我理解的社工,在幫助人的同時,也是尋找自我的一個過程?!痹诋?shù)厣盍艘荒?,鵬飛對社工的認識已經(jīng)很深刻。甚至在籌備電影的過程中,也跟社工一起為傳承當?shù)匚幕M了一份力。

    “當?shù)睾芏嗄贻p人都在聽嘻哈音樂、說唱、搖滾,我問了臨滄很有名的一個音樂人,說因為拍戲,想找一個會吹葫蘆絲或打象腳鼓的人,他說‘我會打非洲鼓’?!冰i飛覺得甚是可惜,但沒有放棄,“后來我和社工一起跟他做工作,最后當他把傳統(tǒng)音樂與搖滾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出現(xiàn)一種非同尋常的魅力?!?/p>

    影片的女主角同時也擔任聯(lián)合編劇的英澤,是主演中唯一一個非當?shù)厝恕?016年夏天剛剛在哈佛大學進修完哲學課程的英澤,回到國內(nèi)就直接來到滄源體驗生活。留守兒童母親這個角色對于童年在北京和香港、15歲就去英國讀書的英澤,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她在當?shù)厣盍?個多月,跟村民接觸,同時學習當?shù)胤窖?,以實現(xiàn)全程方言演出。

    “3個月其實不長,國外很多體驗派的演員為了沉入角色更努力?!庇珊苤t遜。說到社工,英澤非常直接地點出了國內(nèi)社工的現(xiàn)狀:“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每周末都去一個給癌癥患者募捐的機構,幫助社工做一些募捐、義賣的工作,大學也讀的是社會政策。但我覺得國外的情況跟國內(nèi)還是很不一樣,國內(nèi)大眾對社工的認知還是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我們這個電影更突出社會現(xiàn)狀,突出社會對社會服務工作的需要,而沒有過多大篇幅直接描述社工的工作?!?/p>

    她也有自己對于少數(shù)民族社工的看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如果是外來的社工,可能無法特別深入地了解當?shù)匦枨?,但如果完全在當?shù)匕l(fā)展社工,思維方式可能不夠開闊,也是一個矛盾?!?/p>

    電影中的社工原型李小菲

    《米花之味》的故事90%取材真實生活,其中一半來自滄源本地社工李小菲。在滄源縣微笑陽光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云南連心社區(qū)服務照顧中心孵化機構,2016年正式注冊),記者見到了這位1988年出生的佤族姑娘,并跟她一起走訪了她和同事陳江龍駐點的刀董村社工站。

    電影中有一個因素是滄源機場要通航了(滄源佤山機場于2016年12月通航),大家希望借此發(fā)展旅游,社工則幫助村民在發(fā)展旅游的同時保護好傳統(tǒng)文化。李小菲的家就在這座機場附近。

    和機構里的大部分同事一樣,李小菲不是社工專業(yè)出身,她在云南師范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3年來到云南連心,在跟向榮老師一起做活動中逐漸認識到社工的意義。對她來說,社工既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也是為家鄉(xiāng)服務的一種方式。

    刀董村最明顯的情況是三留人員較多,即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李小菲和陳江龍便從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入手?!捌鋵嵰婚_始也不知道怎么跟村民解釋社工,就先做吧?!崩钚》普f,“剛開始在學校服務,小孩子也叫我老師,我說我不是。后來通過跟孩子家訪,小孩子會跟家長說‘她在學校給我們做活動,但是不給我們上課’,我就順勢給家長解釋社工是什么?!?/p>

    李小菲和陳江龍的工作由服務兒童開始,聯(lián)結到家長,擴展到婦女的文娛活動、生計問題,再擴展到更廣泛的村民。陳江龍這樣形容道:“在農(nóng)村做社會工作,就像摸紅薯藤,開始摸到的是尖尖,越來越深入到問題的核心。最核心的是經(jīng)濟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成立了合作社?!钡抖宓酿B(yǎng)雞合作社已經(jīng)做起來了,村民學習科學養(yǎng)殖,有了收益,也已經(jīng)逐漸接受了社工的工作。

    通過電影傳播社工理念

    中國社會工作聯(lián)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對《米花之味》的上映充滿期待:“導演和主演對社工的理解程度很高,電影中的故事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社工的作用。他們首先感動了我。”

    劉京認為,目前政府層面對社工高度重視、社會對社工有很大的需求,但在社工服務落地的過程中還有矛盾,比如社會認知的不夠等。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偏重說教,不容易被接受。電影是非常好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電影,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大家理解什么是社工、對社工的需求在哪里,將社工的理念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 本報記者 王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