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孩子開始培養(yǎng)公益常識、理念,該如何做? 6月15日上午,一場兒童公益教育實踐成果展示會在甘肅蘭州七里河區(qū)舉行。作為《小學公益實踐教程》的第一個實驗區(qū),這里的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公益課程了。 《小學公益實踐教程》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播研究院公益教育項目開發(fā)。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表示,兒童公益教育課程在中國尚屬空白。這套兒童公益課程適合教學、自學與公益實踐活動的指引,可讓孩子在學校、社區(qū)、家庭,把身邊公益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從小學習參與社會、鍛煉能力,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涵養(yǎng)的中國人。同時讓我們的孩子通過公益教育與實踐,提升各種社會能力,將來也能參與全球事務(wù),展現(xiàn)中國責任,為未來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知行合一的公益教育 《小學公益實踐教程》倡導實踐性德育,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討論什么是公益,怎樣做公益;在自主發(fā)起的社會實踐中,動用智慧解決不可避免的問題和糾紛。 《小學公益實踐教程》每個主題內(nèi)容是以學生喜愛的繪本故事呈現(xiàn)的,由優(yōu)秀學生代表帶領(lǐng)同學們來解讀故事中的觀點,分小組對故事中的公益人物和事情進行討論,從而掌握公益觀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能力。 但是,學生在做公益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應(yīng)用在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公共事務(wù)空間中的問題。例如,學生在社區(qū)做垃圾分類的公益活動的時候,遇到居民積極性不高,學生們想出用自己做的環(huán)保垃圾袋來獎勵做得好的居民,以此鼓勵居民堅持垃圾分類的環(huán)保意識。當學生們滿腔熱情地將一個個的困難擊倒時,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最好的鼓勵。 一位支持孩子做社區(qū)義工的家長表示:“孩子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做做義工,不是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也不是在浪費學生時間,這是一種教育過程,是培育學生心智、體能的重要手段,社會不需要不會做手術(shù)的醫(yī)學博士,也不需要不會換保險絲的物理學家,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p> 循序漸進,從實踐中得出 公益價值觀 這份課程給一年級的活動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做一個體貼家人的人”、“我要為集體做事情”等。二、三年級則開始擴大視野,關(guān)注社區(qū)、社會的公益問題,如,“做對社區(qū)有益的事情”、“變廢為寶節(jié)約資源”等等。四、五、六年級開始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尊重受助者給以受助者自信”、“創(chuàng)造性地做公益”、“制訂公益活動計劃”、“評價和反思公益行動”等等。 燕山前進第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的嘴里總是念叨公益課程,作為家長開始只是一笑了之,總覺得小孩子懂什么叫公益,等長大了再說吧。但是時間長了,從孩子的言談舉止上,確實看到了他的很多改變,尤其是對家人的關(guān)心。” 七里河小學三年級(2)班的家委會成員陳吟龍在公益實踐活動小結(jié)中寫道:孩子們參觀了甘南的一所孤兒院的教室、宿舍、食堂,了解和感受孤兒們的生活。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看到比自己還小的弟弟妹妹自己打飯盛湯、自己洗衣疊被,當看到孤兒院的孩子們?yōu)楣?jié)約用水節(jié)約糧食吃完飯要舔干凈飯碗,當看到孤兒院的孩子們每餐只有一碗湯面和稀飯,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回來后,孩子們在家里的自理能力增強了,能主動起床、穿衣、疊被和吃飯;不再肆意地把飯粒灑在桌上;不再在自己的課本、課桌上亂寫亂劃,感覺孩子們一下子長大了。一堂課調(diào)動孩子,孩子影響班級,班級帶動年級,年級影響全校乃至周邊校區(qū),參與幫扶的家庭越來越多。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