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益時報》:公益實踐課程在課時和內容上怎樣與原有課程協(xié)調? 尚立富:公益課程每學期設置6節(jié)課。3個公益觀點的學習和與之相應的3個觀點的實踐活動。每個公益觀點的學習一節(jié)課;公益觀點實踐活動一節(jié)課(原則上一節(jié)課,有的活動可能需要兩節(jié)課)。 公益課程一般作為學校的單獨的綜合實踐課程、社會實踐課程、校本課程或者班主任班級教育課使用為最好。同時,它可以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的實踐活動來使用,例如語文課、思品課、科學課、少先隊活動等,也就是與其他課程一起成為跨學科主題課。例如,3年級的“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這個主題,可以與語文、科學、思品等學科相結合,用這個主題來組織學生進行愛護動物的知識學習和德育實踐。 《公益時報》:不同地區(qū)課程怎樣區(qū)分? 尚立富:小學階段的課程基本是相似的,所以區(qū)分不大,如果區(qū)分的話,應該與自己學校的資源相結合,使學生的公益實踐活動能對學校、社區(qū)和當?shù)厣鐣l(fā)展有所作為。 《公益時報》:教師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尚立富:公益教育理念、公益教育課堂教學方法、公益教育實踐活動指導、公益教育資源整合、公益教育評估、教師公益教育行動研究。 《公益時報》:部分家長的反對意見是什么? 尚立富:主要反對意見就是時間,增加了負擔,家長沒有時間陪同孩子參加需要家長陪同的活動。 《公益時報》:公益實踐活動給孩子們的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尚立富:公益實踐活動對孩子們的最大影響之一是,他們在自主學習和實踐中學會了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本領,是終身的。公益實踐活動中,對孩子的最大影響之二是,將做公益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幸福的人,既要學會生存本領,又要學會為維護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的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本領。因為良好的社會是個人幸福的保證。公益教育宗旨是要孩子們在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活動中品嘗幸福人的感受,成為幸福人,自愿把做公益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一旦公益課程對學生達到了這種人生影響,那就是真正達到了“知行合一”的立德樹人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