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益調查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人物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公益組織透明度平均分不及格

版面目錄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益調查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國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發(fā)展研究報告(2015)》發(fā)布
公益組織透明度平均分不及格

    絕大部分機構的財務信息得分為0

    新成立組織的透明度偏低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10%、15%還是不應該有限制?”上一周,公益圈對《慈善法》中管理費用的爭論已經亂成一鍋粥,圈外的網友評論基本是清一色“太高了”?!案鶕煌瑱C構的實際情況安排管理費用”得到公益專家的認可,卻得不到公眾的信任。

    為什么呢?3月15日發(fā)布的《中國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發(fā)展研究報告(2015)》中的一些數據至少可以說明部分問題:2015年度中國公益組織透明度平均得分32.44,雖比去年大幅增長,但還是得戴著望遠鏡才看得到及格線,其中,重要的財務信息只有2.45分,比2014年不升反降。在財務信息這一欄,一半以上機構得分為0。

    這樣低的透明度得分,要求公眾信任,的確很困難。

    而另一方面,《慈善法》草案中單列“信息公開”一章,對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做了詳細規(guī)定,可以期待,《慈善法》實施之后,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將有一個大的進步。

    透明度平均分32.44 殘障領域最高

    3月15日上午,USDO自律吧發(fā)布《中國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發(fā)展研究報告(2015)》。中國民間公益透明指數是由USDO自律吧聯合壹基金、南都、敦和、SEE等多家基金會,委托清華大學創(chuàng)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開發(fā)的。透明指數在2015年涵蓋了2013年1月1日前成立的1738家民間公益機構。

    2015年度中國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平均得分為32.44,雖然還是沒有及格,但比2014年的27.87,有了很大進步,并且進步幅度比上一年大,2013年的分數是27.33。

    從各機構的具體得分看,得分最高的接近100分,得分最低的接近0分,中位數只有30.81分,低于平均分5%,說明在整體分布上,較低得分的機構數量大;這也是導致整體民間公益組織透明度平均得分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5年,透明指數涵蓋的機構數量達1738家。這1738家機構分布在殘障、教育等17個行業(yè)。從各行業(yè)所包括的機構數量看,超過100家機構有殘障、教育、社區(qū)/社工服務、環(huán)保和志愿者五個行業(yè),這也是國家政策重點關注的社會服務行業(yè)。

    得分最高的是殘障類機構,機構不僅數量多,而且平均得分還最高。而反觀勞工類機構,得分僅僅25.08分,遠低于今年的透明指數平均分,說明該類型機構的透明程度很差,這可能與其行業(yè)的特殊性有關。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在各省透明指數得分排名中位列第一,達38.7分,而排名最后的貴州只有24.1分,差距明顯。排名在第二至第五的省份是黑龍江、寧夏、甘肅、新疆,可以看到公益組織透明度與地區(qū)經濟并無明顯關系。

    近千家機構 財務信息得分為0

    在所有公開信息中,公眾最關心的可能就是“錢怎么花的”。然而對比一下四個一級指標在今年和去年的變化,除財務信息外的其他指標得分情況都在好轉:基本信息得分提升了1.65分,治理與管理信息提升了0.28分,項目信息提升了3.90分,而財務信息的平均得分反倒下降了0.26分。

    財務信息得分為0的機構數量近千家,是財務信息平均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2014年已經存在,在2015年仍然存在并十分突出。

    項目信息本年得分主要分布在10~14之間,而去年主要分布在0~1之間。說明大部分機構在項目信息的披露程度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方面都有提升。

    可以看到,民間公益組織逐漸意識到向社會展示機構自身的必要性,開展信息披露的主動性進一步加強,但對于財務等關鍵信息的透明、公開方面,披露意愿依然不足。這對于中國民間公益領域的良性發(fā)展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為什么沒有公開?是不想、不敢還是能力上做不到?恩友財務的王亮表示,一是公益組織競爭不充分,沒有特別明確的壓力和動力,導致大家不把信息公開當回事。GTI透明指數排名可以作為一個動力,但目前影響力還不夠,可以給排名前幾位的機構一些獎勵,表揚先進,增強影響,把透明的價值發(fā)揮出來;另一方面是能力問題,信息公開是一個有邏輯的事情,有的機構負責人連財務、業(yè)務之間的數據關系都整不明白,基本上是把票對付好就完了,這怎么做財務信息公開?

    胡小軍:從透明度走向公信力

    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胡小軍對該報告進行了點評。他表示,在如今的互聯網模式下,公益組織透明度應該是飛躍式的,而不是限制一點點的線性增長。

    報告中,財務信息是最能反映組織管理規(guī)范程度的,但仍是很多機構的敏感信息;內部治理信息是最能反映決策流程的,但披露程度也較低。這兩個信息缺失,內部原因是復雜的。

    2015年,政府對公益慈善組織除了培育扶持,更加強調規(guī)范和管理。在立法層面對社會組織信息公開是加強的,并在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洞壬品ā穼τ诠芾沓杀镜囊?guī)定,讓很多公益組織委屈??梢?,民間公益組織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不僅要做好自己,也要承擔起作為倡導者和教育者的身份。

    還欠缺一個平衡的問責關系,現在公益機構一般向更“有權力”的一方公開,也包括內部問責,卻極少向服務對象公開信息。

    公益組織應該逐漸從透明度走向公信力,在透明度做好的前提下,展現我們工作的績效,也就是公益活動所帶來的實際效果,我們需要證明,由公益組織來配置慈善資源,要比其他途徑和方式更有效率。這個方面,未來有非常大的空間,更需要一個多元立體的行業(yè)支持體系的建立。

    鏈接

    中國民間公益透明指數由基本信息、治理與管理信息、項目信息、財務信息四個一級指標組成,分別代表了機構透明度的四個方面,只有四個方面都做好,才算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透明。

    中國民間公益透明指數數據采集的來源包括機構官網、微博、微信、論壇以及媒體、政府網站等。在分析中將其分為兩種類型——自主渠道和非自主渠道。根據GTI取數規(guī)則,自主渠道的權重為1,而非自主渠道的權重則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