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年檢
   第13版:年檢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社會責任與家族責任是一體的
不懂“場景”就是不懂“網絡募捐”
淺析公眾捐贈型公益項目的
信任建立問題(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年檢

第13版
年檢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不懂“場景”就是不懂“網絡募捐”

    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褚鎣/文

    “場景”是“互聯網+”時代下的一個核心詞匯。所謂場景,指的是用戶使用產品的具體情境。只有搞明白場景,產品經理才能知道用戶的需求,也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推給用戶。比如,在一線城市,人們經常乘坐地鐵。但是,很多人都記不住地鐵線路,如果使用地圖APP又顯得太“重”,打開緩慢,且要多次滑動,在搖晃的地鐵里顯得不那么方便。因此,人們需要更為“輕”的APP來填補這一空位。在搞明白了這一場景后,產品經理便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更輕的應用。由此,很多地鐵線路查詢APP應運而生。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下,“場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

    場景不簡單等同于用戶需求,而是結合具體的環(huán)境、用戶特點、需求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體。脫離了具體環(huán)境和用戶特點的需求都是偽需求,不能被當做場景應用。否則,就是單純的自嗨,毫無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募捐也必須要結合場景來做。脫離場景的網絡募捐都不是“互聯網+”下的募捐,而是“+互聯網”時代下的募捐。這是落后的事物,時刻面臨著淘汰。比如,那種依靠苦情來博取捐贈的網絡募捐方式就屬于落后的方式,應該盡快淘汰掉。

    那么,網絡募捐該如何結合“場景”呢?那就需要從用戶使用的情境構建入手了。募捐者應首先搞明白用戶使用公益產品的具體情境,再分析用戶的需求和特點,最終反向整合,設計出定制化的公益產品。鑒于網絡公益的特點,這種網絡募捐模式一般是要打通“O2O”的,也就是要把線下、線上整合起來做。

    比如,國外有家慈善組織是這樣做募捐的:它邀請用戶在它的網站上注冊一個虛擬形象。該虛擬形象擁有一個起始分數。然后,該組織開始向這個虛擬形象分派做家務的任務。如果不能完成任務,該虛擬形象就會被扣分。最終,當分數被扣完時,他必須向該組織做出捐贈才能復活該形象。而如果其達到一定積分,則項目贊助商也會給這家組織捐贈對應的金額以作為用戶激勵。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挑戰(zhàn)通常是由一家人共同參與的,也即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競爭。由此,結合用戶做家務的場景,這家機構順利地構建起來了一種競爭性的游戲機制,并根據這一機制獲取捐贈。這就是對場景的透徹理解與充分把握,并對此做恰當改造,其才能設計出了這種“集體挑戰(zhàn)式”的募捐模式。所以,理解場景對于網絡募捐而言十分重要。

    在國內,也有一些機構能很好地結合場景做募捐。比如,最近很火的“走路捐贈”就是其中之一。它結合人們日常鍛煉的場景,規(guī)定走滿一定步數,就由贊助商向慈善組織捐贈一定金額的款項。這種募捐方式也是打通“O2O”,結合線下場景和線上營銷,最終成功募捐的一種“互聯網+”時代下的募捐方式。也正是因為它契合時代特色,足夠創(chuàng)新,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所以,要做互聯網募捐,必須先搞明白用戶場景,并結合這一場景重新設計產品。否則,妄談網絡募捐,只能將募捐做得越來越低端、越來越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