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比爾·蓋茨并不是第一次來到博鰲論壇,身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領軍人,他每次帶來的話題都和公益慈善密不可分。事實上,在博鰲論壇上談公益的人,不止蓋茨一個,馬蔚華、馮侖、潘石屹……每一個企業(yè)家都在公益領域有不少實踐,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些年大佬們在博鰲都說了些什么。 馮侖談民企慈善: 非公募基金會越來越紅火 現(xiàn)在的中國公益慈善領域,從民間角度來看我覺得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我打個比方,如果社會有100塊錢善款,其中來自民營企業(yè)、民間力量的就有65塊錢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有100塊錢貸款,民營企業(yè)只有30塊錢借貸,也就是說我們只用了30%的社會資源,但是又奉獻了多于兩倍的公益慈善捐款。國企可能支配了超過50%以上的貸款,但是他的捐款才不到35%。從這個角度來說,民營企業(yè)在公益慈善領域做的努力,其實是非常值得大家鼓掌的一件事。 這個過程中,基本上是三個板塊,第一是傳統(tǒng)的公募公益基金會。第二,由企業(yè)或私人發(fā)起大量非公募基金會,這部分確實朝氣蓬勃,如日出東方看起來比較紅火。比如阿拉善,有300個企業(yè)家發(fā)起組成,我是輪值主席,兩年后由別人接班。阿拉善是中國最大的環(huán)保機構,支持民間草根的環(huán)保NGO近500家,當然這跟全球比規(guī)模還很小,但不難看出,中國由企業(yè)或個人發(fā)起的非公募基金會,這幾年在治理結構、專業(yè)領域、公益行業(yè)發(fā)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市場上越來越活躍。 第三是社會企業(yè),社會企業(yè)本身是一個創(chuàng)新模式,是商業(yè)的形式,但是他的目標卻是惠及社會而不是惠及股東,這個在中國目前也有很多實踐,但在英國2009年時候就有6.2萬家社會企業(yè),一年有240億英鎊,我們國內應該說剛剛開始。 在這三大板塊里,非公募基金會和社會企業(yè)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未來將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們的價值觀非常簡單,在發(fā)展個人的同時惠及社會,我想這是所有企業(yè)家特別關注的一點。我們的力量很小,只能關照到我們周邊的一些事情,但如果我們力量大了,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萬通董事長馮侖,在2013年“公益慈善與社會企業(yè)”分論壇上如是說。) ●2007年時候,馮侖出版了一本《野蠻生長》,描寫了近30年來民營企業(yè)生長的痛苦狀態(tài);2011年,他又出版了《理想豐滿》,在這本書中他以生命價值、人民幸福、公益等話題作為主線索,體現(xiàn)出這位企業(yè)家思維與視野的轉變。盡管現(xiàn)實很“骨感”,但顯然,他的心中,仍然有一個理想國,他說,在公益的路上他似乎才真正體會到,在“以天下為己任”的過程中“完善自我”的那種樂趣。 陳峰談慈航:把生命的光熱帶給人間,就是最大價值 在海航發(fā)展的同時始終有一個想法,就是古人所講的兼善天下。我們在20年中用于社會慈善事情很多,救災、教育。比如我曾承諾,海南的貧困家庭孩子考入大學的,我會全發(fā)獎學金;海南缺水,好多貧困地區(qū)吃雨水,我說這哪兒行,雨水兩天半就得生寄生蟲。我跟有關部門問了一下缺多少?缺150口井,我說行了,我打100口,剩下50口給政府;另外一件很可圈可點的就是“海航光明行”,給白內障病人做手術,中國有2000多萬白內障病人,有相當一部分是家庭貧困買不起角膜。先從青藏高原開始,一路做下去十多年了,我們所救助的掏不起錢的白內障病人8000多人。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就感特別巨大,當一個人恢復光明,也就恢復了勞動力,一個家庭可能就會改變,你可以在這種直接有效的慈善活動中感到你的價值存在。后來我把光明行帶到非洲,我開一架飛機帶著中國醫(yī)生過去,帶著角膜,我們感到不分膚色,愛心都是一樣的。類似這些東西我們大概20年花了7億多。 2013年是海航整二十年,我們幾個股東、創(chuàng)業(yè)者,大家捐出來20%做公益,民政注冊叫“慈航基金會”,我們七個創(chuàng)始人,當然我和副董事長最大,我說大家活著可以享受權益,死了后人也不能賣,無條件轉給基金會。換句話說,等我們七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離開世間以后,海航還于公眾。 我認為我們應該開啟一種新的商業(yè)文明,如果把心量放大,把自我放大,以無我之心,以初世之身做入世事業(yè),你會感到你的存在是給社會帶來價值,給他人帶來有益的東西,把你生命的光和熱帶給人間,這就是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人性最重要的東西,也是慈善事業(yè)最重要的理念。所以天地之間皆為用心之處,大愛無疆。 (海航董事長陳峰,在2013年“公益慈善與社會企業(yè)”分論壇上如是說。)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是由海航集團發(fā)起,于2010年10月8日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2013年博鰲論壇后,海航把該集團單一最大股權20%股權捐贈給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這也意味著海航集團未來的歸屬不是個人,而是社會。 潘石屹談空氣污染: 北京竭盡全力了 但河北耗煤量太高 前不久我做了一個調查,問過在北京生活的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問題,10個人有7個人說空氣污染的問題,我問第二個問題是什么?他們沒有想出來。同樣的問題我到上海也問了10個人,跟北京的答案完全不一樣,有9個人回答是房價問題。 我通過調查北京最關心的問題是空氣污染問題,關于空氣污染的問題,中央現(xiàn)在提出來京津冀一體化可能是一個解決辦法。因為給我們造成污染主要是因為耗煤造成的,天津一年耗煤是北京的三倍,河北的耗煤是北京的十倍。如果不把京津冀一體化的話,其實好多問題都是不好解決的。而且現(xiàn)在世界發(fā)展的趨勢,不光北京、天津、河北的一體化,歐洲不一樣的國家都一體化。一體化才能把我們發(fā)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解決好,可能北京最需要解決的是空氣污染問題。 空氣污染是什么問題呢?我覺得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技術問題。就是空氣中有害的東西對每一個人的生命造成了傷害,千萬不要把這些問題政治化、外交化。我前不久看到一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說北京空氣污染再要討論下去就變成政治問題,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其實是個技術問題。如果強硬的推成是政治化的問題,我理解的是推卸責任。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要來關心人,首先要關心健康,所以我覺得空氣污染的問題可能是北京特別大的問題。北京市政府做得很好,已經竭盡全力了,可是河北的耗煤量太高了。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2014年亞洲博鰲論壇“人的城鎮(zhèn)化”分論壇上如是說。) ●潘石屹利用自己和朋友們的微博影響力,很早就關注大氣問題,自己在家測PM2.5,潘石屹等人的相關環(huán)保行動影響力被迅速放大,再到如今霧霾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每個人關注的話題。有人說,潘石屹因為PM2.5成為了今天當之無愧的環(huán)保公益“急先鋒”。2014年,潘石屹還讓家鄉(xiāng)的生態(tài)蘋果走進了博鰲論壇,對此潘石屹在微博上表示,“參加博鰲論壇的朋友們能品嘗到我們村子的蘋果,是鄉(xiāng)親們和我的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