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bfcbt"><sup id="bfcbt"><tr id="bfcbt"></tr></sup></span>
  • <rt id="bfcbt"></rt>

    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分享
       第06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分享
       第07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08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09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10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擔當
       第11版: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擔當
       第12版:專題
       第13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公益機構(gòu)如何獲得媒體青睞
    渴望溝通
    在一起,就能改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分享

    第06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分享

    第07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08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09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記錄

    第10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擔當

    第11版
    中國公益新聞年會 擔當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南方都市報何雪峰:
    在一起,就能改變

        2000年他畢業(yè)于安徽大學,2001年他加入南方周末,2004年他加入南方都市報,2013年他與北京大學師曾志教授聯(lián)合發(fā)起安平聯(lián)合公益基金,他說安平基金的建立是一個聚沙成塔的故事。

        2001年的時候我在《南方周末》做記者,那時候《南方周末》如日中天,我們監(jiān)督權(quán)力、監(jiān)督貪腐。2004年我到《南方都市報》做新聞評論,抨擊那些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制度,我們要改變制度。但是到了2008年的時候我陷入彷徨。

        一次,我和媒體人梁文道吃宵夜,他跟我說他不寫評論了,我問為什么,他說:“我五年前寫的文章,到現(xiàn)在發(fā)表也不過時。我們以為我們有力量,我們能行動,我們能改變,但是五年過去了,什么都沒有改變,我們在退步?!?/p>

        2009年,我?guī)е葆宓奖本┕ぷ?,在那一年我遇上了現(xiàn)在的合作伙伴師曾志教授,當時她是北京大學公益社會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我當時已經(jīng)很彷徨了,覺得做了這么多年的記者和評論員,沒有力量,我們要行動,怎么行動?師曾志給我指了一條路:“我們來關(guān)注公益。”

        那時候我們兩個人是公益外行人,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公益組織對中國未來的轉(zhuǎn)型發(fā)展非常重要。但是這個行業(yè)又非常弱勢,當時政策方面也有種種的限制,民間還有很多誤解。老百姓都說做公益不求回報,那公益人不吃飯了?不要娶媳婦生孩子嗎?我們要從外面進入,改變這個行業(yè)。

        我們光靠行業(yè)自身很難改變,不能突破,一定要把社會上其他行業(yè)做公益?zhèn)鞑サ娜宋M來,讓他們關(guān)注參與這個行業(yè),這個行業(yè)才會改變。我們辦一個培訓班,挑選一批對公益感興趣的媒體人,把他們弄到一起培訓。通過培訓,讓這些媒體人關(guān)心公益,更重要是形成一個共同體。一個記者覺得“我很弱小,做不了什么”,但是到一起,就成了一個組織了。

        當時還沒有安平基金,我們在北大公益社會研究中心基礎(chǔ)上辦了第一期培訓班,2012年、2013年,我們連續(xù)辦了4期培訓班,培訓了很多學員,包括現(xiàn)在做公益做得風生水起的鄧飛、孫春龍,都是培訓班伙伴。

        2013年7月,又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當時云南省委書記想做關(guān)于公益的社會改革,把我們公益界很多人都請過去了。我們白天開會,晚上在一起大排檔就聊。做培訓班固然可以一年影響30個記者,但是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整個行業(yè)的記者都關(guān)注這個事,其實有,就是做評獎。所以在2013年的7月,我們在北大平臺做一個公益?zhèn)鞑オ劊剟钅切﹨⑴c公益?zhèn)鞑ズ凸嫘袆拥拿襟w人。后來,中國扶貧基金會邀請我們成立安平基金,我們就有了平臺,有了自己更多的故事。

        培訓的時候,我跟大家說我們今年的安平獎要辦了,但是還沒有籌到場地和獎金,當時培訓班的一個學員就說幫我們籌款,去年給我們籌來了150萬的獎金。

        我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是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故事當中。每個人很弱小,團結(jié)在一起,匯聚成一支力量,就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