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天井堡村的育才小學坐落在珠山鎮(zhèn)的一個半山腰里,1000平方米的校園荒草叢生,59歲的趙國清是學校的校長。從教39年的趙國清趕上了“撤點并校”的浪潮:大量撤銷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鎮(zhèn)學校。他眼看著山里的小學一天天凋敝,但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竟然會只剩一個學生。2000年他剛來這里時還有60多個學生,校園里滿是孩子們清脆的讀書聲,而今只剩下7歲的汪文強一個學生了。 每天,趙國清都要走45分鐘的山路到學校,早上九點開始正式為汪文強上課。第一堂語文課,趙國清會說:“好,我們開始上課,同學們好!”汪文強則回答:“老師好!”語文課結束后的課間10分鐘,他為他和汪文強的午餐做著準備;上午9點55分開始第二節(jié)數(shù)學課,然后是課間休息,整個操場只有汪文強一個人。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是體育課,趙國清會帶著汪文強做各種身體訓練:“稍息、立正,你應該動左腳,對,立正、稍息、立正”,之后是“舉起你的右手,真棒,汪文強舉起你的左手,好,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對”。 上午的課結束后,趙國清用課間準備的食材為汪文強做了一頓營養(yǎng)午餐。他了解孩子的口味,特意為他做了他喜歡吃的胡蘿卜炒肉。午休時間,為了排解汪文強沒有玩伴的孤獨,趙國清總是找一些事情和汪文強一起做,這也是他自己排解孤獨的方式。 每個周末,趙國清都要搭車去縣城為食堂采購,生活費是由宣恩縣政府按月補貼的,雖然只有兩個人,但為了能留住這所學校和這所學校里唯一的學生,趙國清仍然像以前當幾百個孩子的校長一樣奔波忙碌。 趙國清的小孫女到了上學年紀的時候,他想把孫女留在天井堡,給汪文強做個伴。他試圖說服兒媳婦不要把孫女送到宣恩縣城去上學:“我教了一輩子學,最后連我們的孫女都不送到我自己那里帶,我很遺憾啊?!钡莾合睕]有答應,他讓小孫女來天井堡小學上學的事落空了。再過一個學期,汪文強也要去鎮(zhèn)上的獅子關小學讀三年級,這個學校也許就會只剩下趙國清一個人了。趙國清不知道,如果連最后一個學生也沒有了,這所學校以后是否還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學生一個個地離開,老師也一個個地走了。他們忍受不了孤獨,來這里支教的老師,寧愿每天來回坐幾個小時的車下山吃住,最多也只堅持了一年。趙國清是這所學校唯一堅持下來不走的人??紤]到天井堡小學的現(xiàn)狀,宣恩縣進行了撤點并校,如今的天井堡小學只保留到二年級。汪文強家境困難,父親種著五六畝田,年收入不過八九千,一個孩子在縣城上學一年要支出五六千元,汪文強家唯一能夠負擔得起的就是去天井堡小學上學。 |